奇梁洞位于凤凰古城以北的奇梁桥乡,吉凤公路左侧。该景点集山、河、峡谷、险滩、绝壁、飞瀑、丛林、田园、村落于一洞,以“奇、秀、幽、峻”四大特色著称,有“奇梁归来不看洞”之说。洞口宛如巨龙张口,高50余米,宽20多米,一条清溪穿溶洞而过,洞长6000余米,洞内有“古战场”、“画廊”、“天堂”、“龙宫”、“阴阳河”五大景区。
..
暂无
苗族花带是一种小巧精制的民间工艺美术品。花带色彩鲜艳,斑斓瑰丽,图案纹样丰富多采,在苗族工艺美术的百花园里是一朵柔媚多姿的奇花。
苗族花带的起源年代,已无确史可考,但苗族的传说里,花带的历史是悠久的。相传早在几千年前,生活在深山狭谷里的苗族人民常常遭到毒蛇的侵害,死了很多人。当时有一个聪明能干的苗族姑娘,眼看着族人的惨死,心里十分难过。后来,她从毒蛇不同类的事实得到启示,便把五颜六色的线织成一条与蛇长短大小相等、花纹相似的带子拿在手里,毒蛇以为是自己的同类,便没有来伤害她。她把自己的创造遍告族人,大家纷纷仿效,果然十分灵验。从而,织花带的习俗便在苗族中形成了。这个传说与汉书上记载的南蛮“断发纹身,以示与龙蛇同类,免其伤害”的说法十分相似。
今天,苗族人当然不需要用花带来表示自己“与龙蛇同类,免其伤害”了,但花带仍然是苗族人民所喜爱和需要的装饰品。还具有联系青年男女爱情的纽带作用。当一对青年男女相爱之后,女方送给男方的信物常常是花带,男方得到花带之后,心情特别愉快,随时都将花带系在贴身衣服上并有意露出花带的须头,以便让人们知道已经有一个年轻的姑娘爱上他了。
土家织锦是土家族保留最完整的一种原始纺织工艺品。土家族相对偏僻的居住环境,使其较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织锦纹样也因此一直保留浓厚的地域和民族特色。
姜糖,系采用特制配方,手工精制而成,源于清朝,已有数百年历史。主要配料:红、白砂糖、生姜、芝麻、优质茶油、山泉水等。该产品品质一流、口感纯正,集香、脆、甜、辣于一体,回味无穷,并具有暖胃、防治感冒、止呕吐、解表、化食、止咳化啖、开味生津之…
姜糖,系采用特制配方,手工精制而成,源于清朝,已有数百年历史。主要配料:红、白砂糖、生姜、芝麻、优质茶油、山泉水等。该产品品质一流、口感纯正,集香、脆、甜、辣于一体,回味无穷,并具有暖胃、防治感冒、止呕吐、解表、化食、止咳化啖、开味生津之。
血粑鸭子是凤凰最具特色的地方菜之一,制作时将预先浸泡好的上等糯米装入碗里,宰杀鸭子时将鸭血溶入糯米浸泡均匀。等鸭血凝固了,再蒸熟,放冷后,将血粑切成一小块小块的方块,然后用菜油煎熟。待鸭肉煮九分熟时,再将血粑放入鸭肉里烹煮,并掺合一定的香料物品,成金黄色即可,鸭子煮血粑既有鸭肉的鲜美味浓,又有血粑的清香糯柔,吃起来口感香浓,食欲大增,真是稀有的人间美味佳肴。
熏腊肉是一般农家喜吃的一种菜食,在凤凰的土乡苗寨有一种隔年熏腊肉的习惯,腊肉确实是一种少有的民间佳肴。隔年腊肉指的是将当年熏烤的腊肉,待立春后,把它从火炕上取下来,洗掉烟灰,擦掉油泥污垢,在阴凉当风处晾干后,在谷仓里干燥的谷堆里放好,因为谷子是收吸水分的,腊肉在谷子里埋藏时,水分被谷子吸收干净,因此既不会发霉,也不会腐烂,要吃时从谷子里取出来,用开水将其烟墨洗净,放在锅里蒸熟,切成肉片,可粘着油辣椒液调吃也可佐以其他山野绿色食品一起烹调,味道十分清香可口,且营养价值很高。吃隔年熏腊肉有利于增肾补虚,有利于健胃畅肠,是待客的上好美味佳肴。
“苗家不吃酸,走路打踉跄。”可见,酸食在苗家生活饮食中的重要地位。在长期的战乱和频繁的大迁徙中,由于历史的特殊地位,养成了苗家喜吃酸食的习俗。酸菜煮水豆腐,是苗家的主菜。制作简便,其味无穷。酸菜煮水豆腐,制作时酸咸浓淡相适,烹煮时间稍长,味道鲜美浓烈,吃起来十分可口诱食。吃酸菜煮水豆腐可以健胃,可以促爽提神,增强食欲,促进血液循环,清胃利便,利于身体健康。是凤凰苗家招待贵宾客人的美味佳肴。
在苗寨,是最常用和盛行的一种名菜是糯米腌酸鱼。心灵手巧的苗家姑娘和大嫂是制作糯米酸鱼的能手。立秋之后,高寒山区的苗岭到处是禾苗散籽,苗家后生从放水的禾田里,捉来了一篓篓活鲜蹦跳的肥鱼,拿回家来之后,就由家庭主妇们洗净加工后,拌以细碎的糯米粉,放在土罐缸子腌浸,一个月后,就可以取出食吃。糯米腌酸鱼有几种吃法,即可以炒吃、油炸煎吃、火烤蒸吃、小炒红椒吃等。但尤以油炸煎吃最佳。糯米腌酸鱼,营养价值极高,是苗家待客的上乘美味佳肴。
当地春夏季雨后,山头岩石壁上生长的墨绿色地菇——地衣(本地名为沙萝菇),采集后用清水反复多冲洗几次。再用坛子腌的酸辣椒和大蒜一起炒熟,出锅后洒些许香葱即成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地方特色小吃。
土家人素有“二十八,打粑粑”的说法。每逢春节来临,农历腊月末,家家都要打糯米糍粑。据乡土志书记载:“糯米饭就石槽中杵如泥,压成团形,形如满月。大者直径1尺5,寻常者约4寸许,3至8分厚不等。”小糍粑做完后,由心灵手巧最会做糍粑的妇女,再做几个大糍粑,小则三五斤,大则十多斤。这叫“破笼粑”,象征“五谷丰登”,又显示土家人大方。打糯米糍粑是一项劳动强度较大的体力活,一般都是后生男子汉打,两个人对站,先揉后打,即使冰雪天也要出一身汗。做糍粑也很讲究,手粘蜂蜡或茶油,先搓坨,后用手或木板压,要做得光滑,美观。
苗家人有一种隔年熏腊肉的习惯。每年临近年关,杀了年猪,将猪肉切成三至五斤一块,擦上盐和各种香料后腌三至五天,待盐及香料浸进肉内,再用竹条或藤条穿串挂到火坑上,以烟火慢慢熏干。熏制得比较好的腊肉一般可保存半年以上。如用桔子皮熏烘,腊肉油中透红,红中透亮,不见烟灰,颜色更显好看。腊肉做菜前须洗净,煮熟、蒸软、再切片,既可直接蘸酸汤辣子食用,也可加佐料翻炒,香味独特,菜色亦佳。
凤凰人腌萝卜别具特色。在凤凰城乡,只要有人群来往的地方,就会有卖腌酸萝卜的摊子。凤凰人不管男女老幼,不论文人农夫,都喜欢蘸着鲜红的辣子汁吃腌酸萝卜片、酸萝卜梗。腌酸萝卜泡制的方法很多,各家自有绝招,拒不外传,做得好的酸中有甜,甜中带香,再加上辣椒的辣味,这种味道只能品尝,难以言传。
沱江河是古城凤凰的母亲河,她依着城墙缓缓流淌,世世代代哺育着古城儿女。坐上乌蓬船,听着艄公的号子,看着两岸已有百年历史的土家吊脚楼,别有一番韵味。顺水而下,穿过虹桥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便展现于眼前:万寿宫、万名塔、夺翠楼……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悠然而生。沱江的南岸是古城墙,用紫红沙石砌成,典雅不失雄伟。城墙有东、北两座城楼,久经沧桑,依然壮观。
沱江河水清澈,城墙边的河道很浅,水流悠游缓和,可以看到柔波里招摇的水草,可以撑一支长篙漫溯。沿沱江边而建的吊脚楼群在东门虹桥和北门跳岩附近,细脚伶仃的立在沱江里,象一幅永不回来的风景。
被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费孝通誉为“天下第一漂”的猛洞河漂流就在这里,在原始次生林的高山峡谷之中,身着救身衣、乘皮舟、闯险滩、博激流、沿途观美景、沐瀑流、打“水仗”、过峡关。原始的奇伟和灵秀将把您陶醉。
傩堂戏是表现驱疫、避邪、祈福、纳吉的舞蹈,一种古老而原始的祭神戏剧。傩堂戏节奏明快、曲调流畅,内容丰富、结构紧凑、用当地土语唱出,朴实自然,通俗易懂,曲调优美流畅,深受民众喜爱。傩堂戏最为鲜明的特色是没有文戏伴奏,只有武戏配音。凤凰最原始古老的剧种。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