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斧云冈:凿记一个消逝的王朝(组图)(7)

喜欢
大字
小字
远方网 微博 | 2013年01月30日10:21

  █其他信息

  中国佛教石窟艺术

  佛教起源于印度,随着传法僧人的弘布,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以前,佛法陆续传入我国,并在洛阳建立中国的第一座寺院白马寺。而佛教艺术文化经由僧人与艺术家的参与,并且经过中国文明与智慧的消融与转化,发展出高度的佛教艺术成就。如敦煌、云冈、龙门、麦积山及四川大足等地石窟。不仅辉煌了中国艺术史,也成为人类文明的瑰宝,在世界的艺术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

  佛像雕刻伊始

  佛教的雕刻艺术始于佛像的雕刻。据《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八及《大唐西域记》卷五的记载,原始佛教时代,跋耆国优填王以□檀木雕塑一尊五尺高的佛陀形像。这是佛教雕塑佛像的开始。

  佛陀入灭后,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时期,出现大批佛教雕塑艺术品。阿育王受佛法的感召,以佛法治国,在全国各地建立大量的宝塔、寺院、石窟、石柱、法敕等。这些文物在近几年陆续出土后,除了本身的艺术价值外,对佛教历史、经典的考据,都有相当大的贡献。

  印度贵霜王朝时期,迦腻色迦王笃信佛法,效法阿育王,在犍陀罗地区大量兴建寺塔,雕凿佛像。该地区长期与希腊文化相互影响,雕刻作品呈现浓厚的希腊风格,被视为印度与希腊美学协调的结合,此称为"犍陀罗艺术"。同一时期还有"秣菟罗艺术",主要集中在印度南部的秣菟罗地区,虽受犍陀罗艺术的影响,但仍保留更多印度的本土风格。若将此两种艺术风格相比较,简而言之,犍陀罗艺术的佛像沉静内敛,秣菟罗艺术的佛像稳健有力。

  中国早期佛像特色

  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已具有高度的雕塑艺术;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与中国文化相融合,开拓了更深广的内涵,丰富了中国雕塑艺术的宝库,使得寺院雕梁画栋、塑像、石窟的佛像雕塑及各种佛教雕塑艺术品,如木刻、石雕或塑佛像等技艺、成为中国艺术的重要资源之一。

  佛教传入中国后,由于接受从西域传过来的印度和犍陀罗等地造像风格的影响,使中国早期的佛像艺术,与我国文化艺术的特质相互揉合,佛像造形比较古朴雄伟而粗犷,衣纹厚重有力,神情崇高而庄严。例如图一的北魏云冈二十窟的大佛像,此窟为北魏时期昙曜禅师建议文成帝(西元四六○年)在云冈石窟开凿的五个石窟之一,这尊佛像高肉髻,磨光发纹,面相丰圆饱满,宽广平额中有白毫相,细长双眉,睁眼平视,直挺高鼻,双唇较薄,嘴角上扬,露出微笑。佛像蓄八字髭,大耳垂肩,粗颈肩宽,身躯颇为壮实。身着僧□支(里衣),外穿偏袒右肩式袈裟,双手在腹前作禅定印,结跏趺坐于窟中央,庄严雄健之姿,令人肃然起敬,是我国早期最精彩、予人印象最深刻的佛像。

  中国开凿石窟约始于公元3世纪,唐代达到鼎盛,其余风一直延续到清末。中国佛教石窟数量多、分布广、历史久远、内容丰富,是中外艺术结合所产生的珍品,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中国三大石窟

  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被称为中国"三大石窟"。

  龙门石窟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13公里处的伊水两岸,,是我国最著名的石窟艺术宝库之一,将外来佛教艺术和我国造像风格的艺术特融为一体。开创于北魏〔494〕年间,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现存石窟1350多个,佛龛750个,佛像10万余尊,题记碑刻3600余品,佛塔40多座。以古阳洞中的主尊释迦牟尼和宾阳洞中的佛像为代表。

  莫高窟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俗称千佛洞是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现有洞窟492个,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尊,最大塑像高30米,最大壁画约50平方米。莫高窟是我国开凿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被誉为"人类文化珍藏"、"形象历史博物馆",堪称世界石窟壁画艺术宝库。

  云冈石窟的保护措施

  作为1600多年前北魏政权为数不多的历史标本,50000余尊云冈石佛,现在面临彻底消失的危险。专家预言,如果不对砂砾岩质的云冈石窟进行有效保护,这些石佛将会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

  云冈石窟绝大多数石窟都是受风化影响形成的,风化的结果往往呈现出四种状态,一种是表面粉末状,一种是叶片状,还有一种是洞穴状,最后一种是带状。而渗水是造成石窟风化严重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在解放前还曾遭到过人为破环,据不完全统计,从云冈石窟被盗往海外的佛头、佛像竟多达1400多个,斧凿遗痕,至今犹在。

  在水害治理方面。1974-1976年,修筑了窟前排水渠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92年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中国文物研究所合作进行山顶防渗排水试验研究工程,实施面积为50×50平方米。1993年对云冈石窟山顶明代城堡内进行防渗排水工程,从而加速了雨水排泄过程,使石窟顶部雨后积水现象明显减少。同时下降并硬化了窟前地面,从根本上解决了雨水倒流引起洞窟内外壁下部雕刻潮湿引起的风化现象。

  在维修保护方面。主要是危岩加固、窟龛修缮及兴建保护设施、安装洞窟护栏、整修台阶等。

  从2012年6月份开始,国家文物局批准云冈石窟研究院对五华洞9-13洞窟进行保护性窟檐建设,同时进行岩体加固。五华洞保护性窟檐的建筑风格将采用北魏建筑式样,形状酷似一个"鸭舌帽",建成后可以有效防止雨水对佛像的直接冲刷,同时有助于窟内保持恒温,避免沉积物的侵害。整个工程预计将于2013年下半年完工。据介绍,以后别的石窟都将修建这种保护性窟檐以防水害。尽管如此会失去云冈石窟那种长于天地间的沧桑,但从更长远看,后世延续才是重点。

  石窟岩体由于多年的雨水冲刷、风蚀等原因引起的岩体悬空、裂隙等诸多问题仍然存在,严重威胁带文物本体并为今后的保护性窟檐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水害一直是威胁云冈石窟石雕的主要问题,在完成云冈石窟"物华洞岩体抢险性加固保护工程之后,将继续实施保护性窟檐建设和窟檐内智能化管理保护设施建设工程。该工程完工后将有效阻断雨水对洞窟内小环境的控制更有效的保护窟内石雕。

  █ 出游参考

  书籍《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龙门石窟》 作者:姜莉丽

  云冈石窟是中国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与举世公认的印度犍陀罗佛教艺术、阿富汗巴米扬佛教艺术齐名为东方艺术瑰宝。本书从六个方面深入挖掘和整理了云冈石窟与佛教的关系,包括西域佛教造像艺术的传入、云冈石窟的详细介绍、云冈石窟飞天艺术、云冈石窟独特的审美价值、云冈石窟的意义等。

  书籍《寻觅中华》 余秋雨

  《寻觅中华》之--从何处走向大唐,大气豪迈,里面有关山西境内的历史尤其出彩,关于北魏(云冈石窟)的历史,南、北朝的历史,以及隋唐的辉煌,描写的酣畅淋漓,对云冈石窟的讲解也有了新的切入点,使读者感到浑厚、苍凉与思辨,在人生体验和灵性感悟之余,更多了一些文化考察和思考。

  相关阅读:

  云冈石窟:饱经沧桑的佛国净土

  探访云冈石窟:感受石雕艺术之魅(组图)

1 2 3 4 5 6 7
分享到:

我有话说

您还可以看看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大家发现

为我发现

发现攻略
    发现微博
    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请直接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还没有新浪账号?

    立即注册
    X

    sdasda

    您有 条新提醒

    @明日香 提问中
    1/140
    此问题会同步到你的新浪微博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