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斧云冈:凿记一个消逝的王朝(组图)(3)

喜欢
大字
小字
远方网 微博 | 2013年01月30日10:21

  █ 景点介绍

  云冈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群之一,始凿于北魏年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由当时的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开凿。云冈石窟在中国三大石窟中以造像气魄雄伟、内容丰富多彩和融会中外艺术于一体这三个特点见长。

  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云冈石窟有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大多数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

胁侍菩萨面容英俊 作者:王宁胁侍菩萨面容英俊 作者:王宁

  云冈石窟的重点石窟有:最大的第3窟、最大的雕像第5窟、具有代表性的第6窟、第15窟的万佛洞、最早开发昙曜五窟。其中第20窟高约14米的露天大佛(释迎牟尼坐像)是云冈石窟中最富代表性的作品。

  地址: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6公里武周山麓

  门票:150元,学生半价。

  导游讲解费:150元;自助导游讲解机:10元(押金100元)。

  开放时间:8:30-17:30(旺季);8:30-17:00(淡季)  电话: 0352-3029625

  景点介绍

  早期石窟:第16至20窟(即昙曜五窟)

  特点: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

  看点:第16-20窟是由昙曜和尚主持开凿的第一期窟洞,也是云冈石窟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其中第20窟是云冈石窟最有名的大佛。第16窟的中间巨佛立于莲柱上,昂首挺胸,气概非凡,被西方游客誉为"美男子"。第18窟释迦立像,身披千佛袈裟,雕凿技法娴熟,堪称佳作。

昙曜五窟中的露天大佛 作者:空游无依昙曜五窟中的露天大佛 作者:空游无依

  详细介绍:第20窟的露天大佛,对大家来说十分熟悉,往往作为云冈石窟的标志,窟前带约辽代之前就已坍塌。主像高达13.7米,面容丰满端庄,双肩宽厚平直,身披右袒袈裟,呈结跏趺坐状,手示呈大目如来"定印"状,定印,是表示禅思,使内心安定的意思。据说释迦佛在菩提树下禅思人定,修习成道时,就是采用这种姿势。露天大佛象征北魏王朝的开国皇帝拓跋珪,他恢复佛法,开凿云冈石窟,大佛的嘴角微笑神态,表现出佛教徒对他的敬意。大佛的衣纹成阶梯状排列,线条简洁,显示出一种粗重厚实的质感,反映了犍陀罗造像和中亚牧区服装的特点。

  第19窟是昙曜五窟中最大的佛像,也是云冈石窟第二大造像,高16.8米,三世佛主像释迦呈结跏趺坐,面容慈祥,端庄稳静,是景穆帝拓跋晃的象征。拓跋晃是佛教的崇拜者,可惜未登王位便去世了。窟内满雕千佛,并在前壁左右两隅的千佛中刻有较大的佛立像,立佛膝下有一小孩,佛摸小孩头,据说这是释迦牟尼和其子罗睺罗,颇具西方造像风格。

  第18窟是三世佛立像,高15.5米,主像身披千佛袈裟。释迦立像暗示了曾经灭过佛的太武帝拓跋焘,从面部表情露出一种忏悔的神态。在石窟艺术方面,主像身着轻薄贴体,衣纹紧密的服装,反映了印度恒河流域一带笈多造像的某些特征。正壁东上方的罗汉浮雕造像,以个性突出,形象生动,被誉为云冈早期造像的佳作。

  第17窟是交脚弥勒,风化损坏严重。以未来佛弥勒菩萨为主像,高达15.6米,窟小像大,表现出明元帝拓跋嗣的盛气凌人的样式。

  第16窟的释迦立像,立像高13.5米。着褒衣博带式佛装。胸前结带下垂,衣纹作平直阶梯式,属于太和改制后的样式。身着厚重的毛毡披,胸着佩结带,大裙齐胸,立于莲花座上,显示出道武帝拓跋硅征服鲜卑诸部,建立北魏王朝的英雄气概。

  中期石窟:第1至13窟

  特点: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

  看点:中期石窟是云冈石窟最兴盛时期的具体表现,北方石窟真正的中国化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如方形洞窟形制、龛像布局上下重层、造像组合等。第3窟是云冈最大的石窟,未完工,但在云冈石窟中是一个奇物。第五、六窟和五华洞内容丰富多彩,富丽瑰奇,是云冈艺术的精华。

日月当空 作者:何金春日月当空 作者:何金春

  详细介绍:第三窟是云冈最大的石窟,最高约25米,传为昙曜译经楼,窟分前后室,前室上部中间凿出一个弥勒窟室,左右凿出一对三层方塔。后室南面西侧雕刻有面貌圆润、肌肉丰满、花冠精细、衣纹流畅的三尊造像,本尊坐佛高约10米,两菩萨立像各高6.2米。从这三像的风格和雕刻手法看,可能是初唐(公元七世纪)时雕刻的。

  第五、六窟为一组双窟。窟前四层木楼阁是清初顺治八年(1615年)宣大总督佟养量主持修建。第五窟的主尊是云冈石窟最高大的佛,膝上可站一百余人,中指长2.3米,堪称云冈石窟佛像的鸿篇巨制。第六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被誉为云冈石窟:"第一伟窟",是为鲜卑皇室各代母后祈福的洞窟。为中心塔柱形洞窟,环塔柱四周和三壁刻有十三幅描写释迦牟尼自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这一窟内容丰富,雕刻技艺精湛,采用高浮雕的雕刻法增加佛像的立体感,代表了北魏传统石窟艺术的最高境界。

  第七、八窟也是一组双窟,第七窟雕刻有众多本生故事以及佛传故事,窟顶雕刻的平棋、藻井精美,并雕有飞天图案,门窗间有六个供养人和伎乐天人像,被梁思成称为"云冈六美人"。第八窟的飞天雕刻和门栱东西两侧的雕像是云冈石雕罕见的艺术品。门栱左右分别刻有三头六臂主司人类生殖的人种神和三头八臂的丰收神,反映了鲜卑族渴望生殖、祈求繁衍的愿望。

  第九到十三窟又为"五华洞",是云冈石窟最为华美的洞窟群。因清代被施以彩绘,异常华丽而得名。五华洞丰富多彩,雕饰绮丽,是研究北魏时期历史、艺术、音乐、舞蹈、书法、建筑的珍贵资料,为云冈石窟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九、十窟为一组双窟,前室列四根八角柱,使其最具殿堂特色。第九窟前室侧壁、后室窟门上刻着云冈石窟最小的佛像,只有2厘米。第十窟雕刻丰富,内有飞天、各方神灵、动物、莲花、须弥山等雕刻。门楣雕饰有青龙、白虎等各种动物。这一石窟出现了很多莲花的装饰图案,是北魏后期装饰的一大特色。

  第十一、十二、十三窟是一组以十二窟为中心具有前后两窟的组合窟。第十一窟是云冈题记最多的一窟,东壁南端的《五十四人造像题记》是云冈石窟早期造像题记的代表,也是中国石窟中现存最早的魏碑题记,具有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显示了北魏太和年间古健丰腴的书风。它直接影响了龙门石窟的诸多题记。

  第十二窟以音乐、舞蹈为主要内容的洞窟,是云冈石窟最著名的音乐窟-佛籁洞,窟顶雕有伎乐天,手持排箫、琵琶、横笛、束腰鼓等乐器,那布满四壁的十方诸佛、层层叠叠的飞天伎乐组成了一个宏大的音乐仪式,让人感受到一种"庄生天籁"般的美妙境界。该窟内各种大小乐器有17个种类、47件之多。这无疑包揽了北魏所能看见的所有乐器。如此之多的乐器,有的来自番汉;有的来自西域。这一时期由于丝路交通则帧畅,各国往来的频繁,《疏勒乐》等一批乐曲在此时传入中原。因此云冈石窟中伎乐演奏的乐器,应是民族融合的象,也是研究音乐史的重要资料。

  第十三窟本尊是交脚弥勒菩萨,高约13米,右臂下雕一力士托扛,既产生了力学作用,又兼具装饰效果。南壁上层的七佛立像和东壁下层的供养天人,皆为窟中精品。

瘦骨清像 作者:梁喜兵瘦骨清像 作者:梁喜兵

  晚期石窟:第21至45窟

  特点: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

  看点:这一时期的石窟多是迁都洛阳后的建筑,以三十三、三十五、三十八、三十九窟为代表,流行三壁三龛式的洞窟,造像多为瘦骨清像,佛像一律褒衣博带,衣纹下部褶纹重叠,神态文雅秀丽,身姿挺秀,神态飘逸,注重形式美,藻井中飞天飘逸洒脱,具有浓厚的汉化风格,与龙门雕刻十分接近。

  详细介绍:第三十八窟是北魏晚期雕刻精美,题材丰富的代表性小窟,窟外雕有可与《五十四人题记》相提并论的题记--《吴氏忠伟为亡息冠军将军吴天恩造像题记》。其书宽博肃穆,水准很高。石窟内刻有很多伎乐人奏乐的音乐树。三十八窟在不大的空间内,雕刻出丰富多变的造像内容,杂而不乱,形象鲜明,显示了北魏晚期石窟艺术的风格。

  第三十九窟中心五层塔柱,每层间阔皆小于下层,是研究早期造塔的重要资料。

  第十四窟整体布局巧妙运用装饰艺术,使洞窟格式、构图既有规律又有变化,提高了石窟艺术的格调。

1 2 3 4 5 6 7
分享到:

我有话说

您还可以看看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大家发现

为我发现

发现攻略
    发现微博
    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请直接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还没有新浪账号?

    立即注册
    X

    sdasda

    您有 条新提醒

    @明日香 提问中
    1/140
    此问题会同步到你的新浪微博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