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以西:纯净大陆遭遇海盗女王(2)

喜欢
大字
小字
《行家》 | 2012年06月28日11:51

  当踏上坚实的地面后,我们心里充满感激地坐上了面包车。车子途经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交叉路口,那里有一座三角碑,碑文骄傲地写道:1897年,这个地方什么都没发生。原来我们到达了寂静村(the Village of Recess),也许这就是碑文的含义所在。康尼马拉历史文化中心(Connemara Heritage and History Centre)就在村中,它由一座丹·欧哈拉农舍(DanO' Hara)改建而成。传说在十九世纪末,一个名叫丹·欧哈拉的年青人租下了农舍,他自作主张拓宽了窗户,并装上了玻璃,英国籍房东却因此要求增加租金,丹难以负担,于是被扫地出门。

一望无际一望无际

  导游希亚兰说,英文“白昼行抢”(daylight robbery)这一成语便源自这个“窗户税”。1696年,英国推出了所谓的《解决削边钱币不足法案》,旨在根据纳税人的相对财富来征税,窗户税也在其中,英国由此从爱尔兰得到了不少好处。当时,许多英国人原则上反对政府征收所得税,他们觉得此举侵犯了个人隐私。天啊,和现在相比,人们的观念变化得可真大!

  然而,对于马丁和诺拉沃尔(Nora Walsh)夫妇来说,这段不堪回首的过去并非“禁地”。马丁夫妇的家就在丹·欧哈拉农舍附近,1992年他们将家里三十六亩良田改建成农家乐,供游客参观游览。马丁让我们坐上他的红色拖拉机,“嘟嘟嘟”开到了山上,从那里可以看到十二峰(Twelve Bens),它们并非像一堆融化的冰淇林,而是一排真正的石英岩峭壁——爱尔兰最鲜有人涉足的自然地貌。

  马丁锐利的目光越过山脚下农家的羊圈、望向爱尔兰最西端的克利夫登城(Clifden),最后停留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天晴时,在这个位置可以望见自由女神像。”他给我们讲了些克利夫登城的往事:意大利工程师古列尔莫·马可尼(Guglielmo Marconi)在克利夫登城住

  过很长一段日子,1907年,他在这里完成了第一次跨越欧洲与北美的信号传输,传送内容是一万字的爱尔兰语备忘录(其实一百字足矣,但对一个不精通爱尔兰语的意大利人来说情有可原)。1919年,一架一战时期的巡逻轰炸机在完成了首次横越大西洋的飞行后,就坠落在克利夫登城的沼泽地里。昔日荣光已褪去,如今这片天空只剩下飞翔的海鸥。

  一个有趣的农舍景观点距离山脚一箭之遥,那是一座茅草屋顶的石头山寨。窗户税的首位受害者丹·欧哈拉和妻子以及七个孩子后来借居于此,他们将大片土地用来种土豆,虽然环境艰苦,但十亩田地的产量足以维持十几人半年的口粮,多余的可以用来喂猪。康尼拉人虽然贫穷,但土豆和奶酪给予了他们健壮的体格,不过因为1845年至1852年爱尔兰大饥荒,一切都改变了。那段时间,当地经历了历史上最大的人口损失,超过百万人被饿死,另有一百万左右的人不得不背井离乡(这就是今天美国四千万人声称祖先是爱尔兰人的原因,整个爱尔兰今天人口也不过六百万)。

  希亚兰将这场饥荒归咎于爱尔兰人经常提及的恶棍奥利弗·克伦威尔(Oliver Cromwell),他于1600年代征服爱尔兰,颁布了一系列荒谬的法令,包括禁止圣诞节举行庆祝活动。因为英国人要接管爱尔兰富饶的东部,因此他逼迫数百万爱尔兰人向蛮荒的西部迁移,许多人面临是去巴哈马还是贫瘠的康尼马拉的选择。当时巴哈马群岛鲜为人知,这个名字又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地狱般的场景,因此绝大部分人选择了后者。如果他们当时能看到今天巴哈马印着椰子树、甘蔗和美丽沙滩的宣传海报,爱尔兰的盖尔语也许早就成为加勒比海沿岸的官方语言了。

1 2 3 4 5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有话说

您还可以看看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大家发现

为我发现

发现攻略
    发现微博
    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请直接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还没有新浪账号?

    立即注册
    X
    @明日香 提问中
    1/140
    此问题会同步到你的新浪微博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