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中正面塑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两旁各立一僧人。左右两边各造五尊菩萨坐像,前端各刻下山吼一只。菩萨坐像下有神台,各浮雕花卉十铺。菩萨坐像之上壁,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之十参故事。洞窟顶部大刻一“唵”字。设计精巧,空间尺度完美。无一处不是无上完美。与大足北山转轮经藏造像,都堪称北宋石刻最高水平。北山造像趋理性,简练。华严洞则圆满,洒脱,更透出一种大自在。是宋人精神理想融入最成熟雕刻技艺而创造出的神品。我以为,凡佛、菩萨造像,其用意首先在于宗教目的,无不在体现其庄严慈悲。若塑像太过威严,观者或心生畏惧,难有欢喜之心;若菩萨太过妩媚,观者则易心生旁念。给佛菩萨造像,是参照人的形象,却又超越人的精神内涵,这个度不好掌握。华严洞造像则非常圆满,一望而满心欢喜,但却又步步谨慎,恭敬有加。工匠们在长期的创作中,状态一定是“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向玄奘致敬)。我从未看到过如此有说服力的毗卢遮那佛,也从未看见过如此洒脱自在的贤首善菩萨。
询谢大姐,大般若洞在哪里?她手一指说,就在那边。往“那边”走去,见有若干民工正在打石条作台阶,山壁的剖面上蛛网般布满榕树的根系。却怎么也找不到“那边”究竟是哪边。再回华严洞来,谢大姐便带我出来,却就在紧邻华严洞的右边,有一重檐的木建筑,中开一小门,说,进去就是。于是低头避开几片悬挂着的新鲜猪肉,再避开四处散私心的衣杂物,沿左边木梯向上,来到二层。先看到狼藉的床和日常用品,突然发现释迦牟尼佛就在眼前。原来这大般若洞离地有三米许,洞外这木建筑可让人上与洞平,目前就作了民工的临时工棚。
佛像大度丰润,有唐代风韵。十八罗汉及韦陀、阿难像的头部已被盗。后刻孔子老子小像。儒释道三教一窟,也是四川地区洞窟造像所常见。佛教至南宋时期,基本上完成了中国化的过程。道家各派皆主张“教虽三分,道乃归一”。全真教始祖王重阳,以儒之《孝敬》、佛之《般若心经》、道之《道德经》为理论基础,提出“三教归一,义理本无二致”的主张。我没有研究过这个主张有什么深刻的社会和政治上的意义,总之看见释迦牟尼玉皇大帝孔丘李耳正襟危坐在一起,就感觉非常的荒诞,心头空荡荡的。但这正是产生四川地区石刻的时代背景和哲学基础——“没有‘三教合一’,就没有彻底中国化的四川石刻”(向郭相颖先生致敬)。由此看来,中国人是善于创造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哲学。因此而有学术上的和谐。
孔雀洞:隐密的明王
心满意足地驾车行驶在初春如画的丘陵上,发动机的声音都显得充实而流畅。至双龙问路,孔雀洞咋个走?一大姐说,孔雀啊?前面出去,一条土路就是。拐来拐去,冲上一个稀松陡峭的红土坡,路也到头了。路边一户人家听见车响,十几口人全部出来看稀奇。中有一老者详加指点,才明白了还是走错了。
由那老者和他孙儿陪着,先去报国寺。报国寺已无僧人,民房与殿混在一起,似大殿的耳房。殿新屋旧,环境不堪。佛家的大雄宝殿之后是道家的三清殿,我都没有进去。两殿之间的空地,却立着经目塔,北宋!这才是来报国寺的目的。塔三层八面共二十四根柱子,上面刻有百多部经名。那老者介绍说,地震的时候塔也受到了损毁,塌落了一些构件。先仍堆放在三清殿内。我回来比较了一下地震前的图片,塔身基本未受影响,只是最上部的塔尖受损,未伤筋骨。
上车艰难地掉头,开到一处石雕旁。刚一下车,便有一混血狼狗名小黄者过来亲近,看看,嗅嗅,研究一番后走开。拾阶而上,见一石板围栏,刚近便又闻大犬巨吠。转过围栏,孔雀洞出现在眼前。窟左一棚,铁链系着一正宗狼狗,其名小黑,跃然欲扑,呲牙裂嘴,不通情理。使我们无法近看和静看,不敢稍入了它的势力范围。便在这心惊胆战的状态下,遥看精美的明王造像。忽然觉得腿上一物扫来,吃了一吓。低头原来是小黄又来了,又看看,又嗅嗅,然后去小黑身边耳语几句,说,此乃爱狗之人,无不轨之心,我已经研究过了——小黑这才安静坐下来,我们得以静观。这里虽说参观不是基本靠走,但保护却的确基本靠狗。
此洞基本属于原始状态,也没有房屋保护,顶上垂满藤蔓植物。洞前原有民居,灶房就在洞窟下面。明王常受人间烟火,一身熏得焦黑,脸上黑一块白一块的,像得了皮肤病,看不出个所以然。倒是那只孔雀的头部探出来,活灵活现精神抖擞的样子,最为抢眼。但这烟火熏出来的黑白关系,倒把洞窟内壁浮雕凹凸的线条强调了出来,非常灵动流畅。还是回来后细细看了照片,才知道为什么是全国重点。
安岳看石刻就是这样,寻他千百度,得来就一处。没有其它地方那种开门见山的视觉冲击。但其实这也正是安岳石刻旅游的魅力所在。开车几小时,轻松愉快,饱览最典型的川东丘陵风光。经过一些娱乐般的越野,加上寻宝一样的探幽,这可比电视里探宝节目上那些装样的伪爷们爽多了啊!关键你最后探到的是原始态的宋唐精品,一一在你眼前打开!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情。试想,如果这孔雀洞前,也建起了宏大的山门,新植了整整齐齐的树木,旅行车载来一群戴小红帽的拍照客,明王还是那个明王,孔雀还是那个孔雀,但却没有那种悠远的气息了。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