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寨:与天然相融
一早出发去千佛寨,也在县城边上。安岳这几年变化大啊,楼高了车多了,道路拥挤,豪华轿车农用车三轮车架子车电瓶车摩托车,都在一条路上挤,喇叭声声,马达轰鸣。这就是中国的县城,等于城市的嘈杂污染加农村的混乱无序。而不是等于农村的宁静清新加城市的次序和便利。这个时代是不会产生艺术的,再不能创造出那样的石刻了。宋的安岳不等于现在的安岳。
千佛寨也类似一个公园,买门票进去后,还得问问看石刻该往那边走。如果是想看稀奇,来这里可能会有点失望,因为这里没有一处大而壮观有名的雕刻,可供你合影炫耀。这是安岳地区石刻开凿年代最早的地方。隋朝开始建窟造像,也是建造时间延续最长的——直到民国——不过民国还在建造的,定不会给千佛寨添光彩了。因此,千佛寨石刻的史料价值大于审美价值,这是我的看法。
千佛寨最好看的不是雕像本身,而是那些洞窟本身。和洞窟与环境的关系。这里的山石极具美感,那些洞窟的凹凸就像山石本身的凹凸一样自然,洞窟像长出来的,而不想被开凿出来的。一些洞窟的雕像已经风化得非常厉害,但却生出类似雅丹的美感。风雨将岩石和雕像一起打磨,造成平滑的起伏,完全没有了人的痕迹。仿佛时间琢磨出形象来,然后将他们抹去,一点也不伤感。其实保护根本就是不太重要的,重要的是不去破坏。大凡需要被保护的,都是已经被破坏了的。像那些力士,被人砍了头,但身体并没有被时间毁坏,依然鼓鼓地雄健着,让人悲哀。
山石的颜色也有变化,阴阳向背,风催日晒,造成深浅不同,雕像的颜色也随之不同,愈加显得浑然一体。石上满布青藤,犹如篆书的笔法。赭石青苔,又像极了青绿山水的课稿。如果一个人在书房里被袁安碑、爨宝子之类的笔法整得不消化了,来这里走走,等于吃了健胃消食片。读书与行路,就是进食与吸收的关系。就凭这些山石的凹凸和色泽,也大可一游。
木门寺:木石传说与实说
到得木门寺,不再是空寂的景象,大殿前敲锣打镲,烧纸唱经,大喇叭里二胡拉得咿咿呀呀。后院更有一番景象,一帮红衣大姐,搽红脸抹红唇执红绸,又唱又跳。那箱里烧炖拌炒,热火朝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向王羲之致敬)。娱乐敬佛两不误,好一幅世俗的宗教场面。
人虽众多,但外来的游客也仅我二人。此地人都是见过世面的,对我二人并无诧异,我等很容易融入其间,自得其乐。只负责文物保护的大爷,过来攀谈几句。得知我来自省城,先抱怨自己待遇太低,只有三百元工资。然后便替“县上的”说些好话,连说县上很重视文物保护,还专门配了狼狗看护,狼狗的口狼都是拨了的。原来昨天见过的小黑们,还都是国家公务员呢。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