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北京原住民:北京市井民生相(图)(2)

喜欢
大字
小字
| 2009年04月14日14:22

冰糖葫芦

冰糖葫芦

  前门的主流商人

  什刹海的百姓多跟离市场近确实关系很大。地安门至鼓楼一带的闹市是早年北京的一景;但清军入京后,顺治宣布内城的汉民必须限期搬到外城,北京便又有了新格局。最初的“前朝后市”不见了,最大的市场从地安门至鼓楼一带挪到了前门外。在从前正方形的城圈里,皇族文化和平民文化混杂在一起。这一回两种文化分流了。汉族的平民百姓移居到南城,借助前门的兴盛迅速发达起来,来自全国各地谋生的小商贩也归流入南城。于是,前门平民文化圈开始滋生和发源,并迅速向着整个南城流淌。而这个文化圈的中心,就在今天前门大街西侧的大栅栏。

  现在我去大栅栏的目的通常只有两个,去同仁堂买药或者去张一元买茶。当然,它们也是这条街上最著名的老字号。那么,它们的创始者会是北京“原住民”吗?专家的答复和看到的资料很快就打消了我这个念头。因为同仁堂的肇始之祖乐显扬和张一元的创始人张昌翼,祖籍都不是北京。

  乐氏祖籍在浙江宁波慈水镇。几百年前,江浙一带一位穿布鞋披布衣,与村人相处融洽,既治病救人,又闲话家常的老郎中被当地人称为“乐家老郎中”,他就是乐家的祖先。乐氏有很强的宗族意识,宁波乐氏始祖乐人规为了不让乐氏宗族失序,纂修了乐氏宗谱,并以乐汝贞为第一世祖。在宁波居住繁衍了31世以后,明永乐年间,乐家才有人迁往北京。

  经过乐氏两代人的艰苦努力,四世乐显扬成为清朝太医院的吏目(掌管御医的高级医官),完成向正统中医药转变的使命,结束了乐氏祖传的铃医生涯。乐显扬于康熙八年(1669年)创办同仁堂药室,他就成为北京同仁堂的肇始之祖。

  同仁堂的左邻就是张一元。北京的老字号茶庄有四五十家,但只有在大栅栏的张一元需要排队买茶。它的商标是隶书的“张一元”字体,金色的铺底体现出它的“金般品质,百年承诺”。张一元的创始人张昌翼1869年生于北京,老家是安徽歙县。歙县人在北京从事的行当主要有两个,都是文雅的买卖:茶叶和文房四宝。老北京的茶叶铺很多都是歙县人经营的,正是歙县的老乡介绍张昌翼在茶庄学徒。学足了茶叶的拼配功夫以后,1900年翅膀长硬的张昌翼在花市开办了第一家店,取名“张玉元”,“玉”有茶的意思,“元”则取第一的涵意。1906年在大栅栏观音寺开设了第二家店,取名“张一元”。“一”和“元”,有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意。“文革”曾经让张一元成为“红旗茶庄”、“大栅栏茶庄”,但1982年张一元又恢复了本来面目。老牌匾找不到了,董石良先生重新书写的“张一元”三个字就成为我们今天熟悉的茶叶包装纸上的字体。

  可以说,几百年来大栅栏就是在乐显扬、张昌翼们的苦心经营中很快变成前门第一综合大街的,在这里的老北京,同样是在不同的时代从四面八方来到了北京,成长为地道的北京人。

  琉璃厂的磁场

  栅栏象征着旧时北京的商业繁荣,琉璃厂记录的却是老北京骨子里那种特殊的文化气质。琉璃厂穿越年代的优雅会吸引每一个靠近它的人,而对于我,接近琉璃厂,还因为一种究底的愿望。我希望,在北京城市研究文献最集中的中国书店、在这个最有北京味儿的地方找到真正的北京人、找到北京“原住民”的线索。

  “我与琉璃厂,那真叫有缘份啊。”上身穿月白色中式短袖衫,面色沉静的马涧农先生从前后左右呈包围态势的书堆中抬高他的头,冲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就说到了缘份:“每天走过这里的人成千上万。不知道别人怎么想,对于我,琉璃厂东西二里地的小街已经构成了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在马涧农的讲述中,我能看到近20年来风雨无阻,每天都会出现在和平门地铁口熙来攘往的人流中的这个北京人。岁月流逝,风华正茂的年轻小伙子马涧农变成了一个成熟稳健的中年人,与阅历成正比的是,他的职位也从中国书店的普通店员升到了中国书店出版社的总编。生活中有些东西总在变化着,而有些东西却永远也不会变,你一直在往前走,但无论何时,只要你一转身,就会发现,有些事情,有些面孔,一直在老地方等你。在马涧农的生命中,这个老地方,就是琉璃厂。

  这里在明清时有一个烧制琉璃瓦的窑厂,到了清朝中期就搬家了。窑走了,却没把名字带走。大约200年前的清朝乾隆年间,那些在科举中名落孙山的举人们回家之前,会把带来的书籍、墨砚等拿到这条街上卖掉,而他们中还有一些人就永远留在了琉璃厂。

  我国古籍版本学家、书行元老郭纪森祖籍河北,他的说法是:河北人打造了琉璃厂。87岁的郭纪森老人从15岁起便离开家乡,在琉璃厂的古旧书店当学徒,至今他在琉璃厂已经72年。郭老认为,造成琉璃厂空前发达的主要原因是康熙时编撰《古今图书集成》和乾隆时编撰《四库全书》。因为这两部史书的编撰,大批学子纷纷进京,琉璃厂成为他们购书、售书和看书的最佳去处,琉璃厂也因此得到最大限度的繁荣。图书市场的发达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来做图书的分类、装裱、修补等工作,“河北靠近北京,很多河北籍人士从明朝起就在琉璃厂从事图书的修补和装裱,或者经营小本图书生意。”朋友带朋友,同乡带同乡的传承关系使不少河北人来到琉璃厂,日久天长,自己也成为版本目录学方面的专家或者成功的书商。到1956年前,琉璃厂最大的三家书店,都是由河北人经营。

  对郭老的看法自然会有争论,但毋庸置疑,琉璃厂能成为世界闻名的文化街是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的结果,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士人奠基了琉璃厂的文化气质。马涧农从小就随他的父母在这七八百年的历史中穿行,真切地体会着那段历史、那种气质。

  马涧农的母亲是河北人,父亲是河南人。这两位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大学的同学,在鼓楼附近的一条小胡同里养育了马涧农。除了逛厂甸庙会,玩风筝吃糖胡芦的乐趣外,他们一家总会不定期地前往琉璃厂淘书,琉璃厂的“磁场”对马涧农来说就像是某种召唤。 “如果说有哪一个城市,由于深厚的历史原因,本身即拥有一种‘精神品质’,能施加无形然而重大的影响于居住、一度居住以至过往的人们的,这就是北京。”赵园先生在《北京:城与人》开篇这样讲。马涧农也在这样的精神品质中熏陶成了地道的北京人。

北京十大最“吸”明星的购物中心

北京购物娱乐新攻略

北京通 想吃美食跟我来(组图)

北京商场血拼另类指南(图)

北京中国大饭店交通指南

1 2 3 4 5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有话说

您还可以看看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大家发现

为我发现

发现攻略
    发现微博
    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请直接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还没有新浪账号?

    立即注册
    X
    @明日香 提问中
    1/140
    此问题会同步到你的新浪微博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