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碛口
碛口是一个还不被很多人熟知的名字,作为一座沉默已久的古镇,它的2005年可以说是喜忧参半,这一年,碛口被确定为我国的第二批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同年,它还获得了一个级别更高却不容乐观的称号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将碛口公布为世界百大濒危文化遗址。
碛口古镇位于晋陕大峡谷中段,吕梁山西麓,山西省临县境内,黄河与湫水河交汇处。黄河在这里陡然变窄,形成一段布满暗礁的河道,大量的商船在这里要靠岸转运货物,造就了碛口这个重要的晋商码头。古镇背靠卧虎山,面临黄河和湫水河,水陆交通便利,从清代乾隆朝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的二百多年是碛口的鼎盛时期。在此期间,碛口被称为晋陕大峡谷黄河沿岸的第一镇,也称晋西第一镇。在黄河水运走向衰落之后,碛口基本上处于一种封闭、贫困的状态。直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碛口才引起吴冠中等艺术家的注意,被重新“发现”。
说起古镇,人们会自然地想起周庄、同里、乌镇,似乎古镇只存在于江南水乡,其实,在北方内陆的黄土高坡上,也完整地保存着碛口这样风貌完整、文化内涵丰富的古镇。
晋商的兴盛造就了碛口,晋商衰落后的贫困与封闭保存了碛口。今天的碛口古镇是一处密度很大的古建筑群,全镇现在还有四百多座大小院落都是原来的商行或店铺。建筑群沿着黄河和湫水河呈直角形分布,一条长街贯穿全镇,分为西市街、中市街、东市街三段。西市街紧邻黄河码头,密集着大批的货栈,中市街是碛口镇重要的商业区,东市街是碛口东去的旱路的起点,多骡马骆驼店和零售业,也是密集的居民区。黑龙庙高踞于古镇的直角拐弯处,是全镇的标志性建筑。与长街形成网络的十几条小巷连通各家货栈、商号,四通八达的街巷反映了碛口历史上商业贸易的繁荣。长长的古街、幽深的古巷和镇上成片的古建筑给人一种回归历史的感觉。
碛口古镇在风貌上一方面体现了传统商贸集镇的特色,另一方面体现了晋西北的地方传统特色。古镇的主街沿河随地势而建,一些店铺出门便是码头,货物运输十分方便。货栈一般是四合院或三合院形制,有的是前后几进院子,为方便装卸,院子一般较大,骆驼店、骡马店的院子则更大,前院还安排有牲口棚。商铺的店面一般采用排板门面,营业时全面敞开。钱庄、当铺大多是严实的小院落,高墙厚门,有些还罩上“天罗地网”作保护。古镇上各种行当齐全,并且还有商会、税局等管理部门,形成了完整的集镇商业体系。古镇的商业建筑虽然宽敞高大,但大多强调实用,不加装饰,与家居建筑大不相同。
碛口古镇背山面河,前低后高,随势而建。与主街基本垂直的十几条小巷不仅承担着交通的任务,而且也是重要的泄洪道,把山洪直接排入河道。由于院落大多依山而建,有许多建筑都是下屋窑洞的窑顶便是上层院落的院子,最高的有五层窑洞,层层叠叠,非常壮观。
碛口建筑的窑脸有的有“明柱厦檐”,即木构柱廊,有的是“没根厦檐”,就是从窑腿上部伸出石质的挑檐枋,用挑檐支撑木质屋檐而没有柱子。窑洞前檐的墙头要砌高度一米左右的花砖墙,既美观又对窑顶上的人起到保护的作用。二层大多是硬山顶木构房子,花格门窗,有的建筑二层也是箍窑。商行的大门一般是砖门脸,上方镶一块石匾标明字号。有些商行在门前支一对柱子,支起半个硬山顶的厦檐,也有全木结构的大门。
山西位于太行山之西,黄河以东。山西之名,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春秋时期,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所以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q..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