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雅利安人的国家” 揭秘伊朗面纱下的传奇(8)

喜欢
大字
小字
《世界》 | 2011年10月10日14:05

  >>伊朗 面纱之下——天堂的颜色

  【天堂的颜色

  我比较偏爱到文明古国去游历。回家之后朋友总问:“都看什么了?”我也总会偷懒地答道:“嗨,就是些活人和死人住的地方。”话糙理不糙,所谓文明,无非是教人如何看待生死。对于我这样一个不懂波斯语的外国游客来说,伊朗的陵墓可能比活人告诉我更多东西。八岁的墨曼是盲人学校里最用功的孩子,视障也没能妨碍他对美妙的自然万物的独特感受力。然而,命运却喜欢同他开玩笑,母亲离去多年后,父亲为了再娶,决定甩掉他这个拖油瓶,他被送到了一个盲人木匠处当学徒……

  【三座墓园

  诗人、烈士、领袖……埋在墓园中的人尽管有着各自身份,却都令我更加了解伊朗。

  诗人之墓

  坐落在设拉子市郊的萨迪墓是我伊朗之行的动因之一。这位几乎活满了整个13世纪的波斯诗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的人生。萨迪曾说,在人生的第一个三十年,我愿读遍世间的书;在第二个三十年,我愿走遍天下的路;在第三个三十年,如果幸运的话,我愿把我的经历写成书。自从我少年时候看到这段文字,它也就成了我的梦想。

诗人之墓诗人之墓

  萨迪的陵园是一座典型的波斯庭院,是非常工整的几何状结构。花园被精心地侍候着,水井里也按规矩养着几尾活鱼。小池塘、喷泉和规整的水渠从院子正中穿过,带来阵阵清凉。一切都让人感觉这里的主人并未逝去。橘树、棕榈树、松树、胡桃树参差有致,其间是一簇簇蔷薇。这非常符合萨迪墓的主题,因为他最著名的两部诗集分别叫做《蔷薇园》和《果树园》。灵堂有着天空颜色的穹顶和优雅的长廊,正中摆放着诗人的石棺,四周的壁龛装饰着用蓝瓷烧制的萨迪的诗句。我抚着石棺上龙飞凤舞的波斯铭文,用中文说了一遍那段话。这引起了旁边一位本地参观者的好奇。

  简单的英语交流之后,我知道了这个浓眉小伙子叫阿齐兹,18岁,设拉子大学哲学系的学生。我拜托他用波斯语朗诵一段萨迪的诗,他有些羞涩,不过还是大声诵读了《蔷薇园》中的诗篇。他的声线不算厚重,却很富于波斯语特有的音韵之美,在穹拱下回荡。这时候,一个看守墓园的大胡子保安凑过来,神秘地冲我笑了笑,然后掏出手机举到我面前,手机里竟然传出了小提琴演奏的《梁祝·化蝶》。原来这个手机是中国产的,这支曲子是预设好的彩铃。我万分惊喜,用力拍了拍大胡子的肩膀,指了指手机又指了指萨迪的石棺。虽然语言不通,他也明白了我的心思,这确是献给诗人最好的祭品。

  烈士之墓

  位于德黑兰西南郊的烈士陵园应该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墓了。在这里长眠的20多万逝者大都死于长达8年又惨烈无比的两伊战争。由于霍梅尼和萨达姆这两大强人都是以圣战来为这场双方都一无所获的战争定性,死去的军官和士兵被尊为“烈士”,意为殉教者。伊朗人不立墓碑,他们习惯在压棺石上雕刻死者的生平或是生前喜爱的诗篇。几乎每个墓头都会有一个玻璃盒子,里面放着死者的照片、用过的《古兰经》和念珠,或是手表、军刀和写给恋人的情书。照片大都渐渐发黄,墓间的松柏已经长得高大挺拔,可照片中的面容却永不会改变。

烈士之墓烈士之墓

  平时墓园里几乎没有人,行走在一段段曾经鲜活却已终结的生命中间,看着他们凝视着你的双眼,微风吹过,犹如死者万古长存的呼吸。每逢周末,这里才有些人气。来扫墓的家属用清水洗去墓石上的灰尘,把甜食摆放在照片旁边。 他们大多神态轻松,还会向旁边的人派发带来的食品,俨然是野餐的样子。40岁的萨埃德带着老婆孩子来给自己的哥哥扫墓。他指着照片中瘦弱的大男孩对我说:“我哥哥参战的时候才15岁。他冲进雷区,为宗教履行了自己的职责。我也要履行好做弟弟的职责,常来看看他。这是一种家庭聚会,我心里只有眷恋,没有忧伤!”他托起纸盒里的甜点,执意请我尝一尝。我含了一块在嘴里,和伊朗所有的甜食一样,真的太甜了!甜得让人再也尝不出其他的味道。

  领袖之墓

  伊玛目·霍梅尼就长眠在距离烈士陵园不远的地方。一反他生前的意愿,伊朗政府为伊斯兰共和国的建立者和精神领袖修建了规模巨大的陵寝。以至于时至今日,浩大的工程依然没有结束。在广阔的广场的尽头,金色的穹顶被四座高91米的宣礼塔所环绕,这恰恰是他归真时的岁数。不知道是因为没有完工还是刻意凸显霍梅尼厌恶奢华的品性,灵堂内部几乎没有任何装饰物。大回廊的墙壁也是光秃秃的水泥,倒像是身处一座大型防空洞中。正门没有开,好不容易找到了个小旁门,存了鞋,我随着人流进入内堂。出乎意料,霍梅尼的棺椁是长方形的不锈钢,可以映出每个来访者的表情。不少上年纪的伊朗人非常动情地去亲吻棺外的栏杆,把大额钞票插到缝隙当中。他们满脸虔敬,甚至有人流着泪在诉说着什么。

领袖之墓领袖之墓

  作为外人,我很难了解伊朗人对霍梅尼的复杂情结,更不好妄加评价。我只能陈述一下历史:1979年1月16日礼萨国王携带家属离开了伊朗,不少伊朗人出逃海外,他们从此自称“波斯人”,以示与伊斯兰革命的决裂。1979年3月,通过民众投票,成立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同年12月制定了新宪法,霍梅尼被确定为伊朗宗教和政治的终身最高领袖。1980至1988年,霍梅尼领导了双方共计死亡百万的两伊战争。1989年6月3日,他的心脏病发作,医治无效,翌日凌晨归真。给他送葬那一天,超过一千万民众从全国各地来到德黑兰向领袖告别。市内拥挤不堪,甚至有狂热的信徒撕下了他遗体上的布片作为圣物,治丧委员会只好用直升飞机把伊玛目的遗体运往墓地。

1 ... 5 6 7 8 9 10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有话说

您还可以看看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大家发现

为我发现

发现攻略
    发现微博
    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请直接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还没有新浪账号?

    立即注册
    X
    @明日香 提问中
    1/140
    此问题会同步到你的新浪微博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