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佛国 金色五台山的清凉圣境(5)

喜欢
大字
小字
远方网 微博 | 2013年06月07日10:55

  罗睺寺——开花见佛

  罗睺寺位于显通寺和十方堂之间,始建于唐代。宋张商英《续清凉传》说他亲自在此看到过圣灯显现,所以名落佛寺。明代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重建,康熙四十四年(1705)又进行了大规模改建,并由青庙改为黄庙,落佛寺也改名“罗睺寺”。罗睺寺是五台山保存完好的十大黄庙之一和五大禅寺之一,寺内两幢木构小楼以接待十方客人而闻名。

  罗睺寺现存有天王殿、文殊殿、大佛殿、藏经阁、禅房、配殿、廊房等118间。寺内有著名的“开花见佛”:大殿里装置木构圆形佛坛,坛上刻有水浪图案,上塑十八罗汉;坛外方台上塑有二十四诸天及四大天王;佛坛正中是一朵三米多高的八瓣莲花,每瓣大红花瓣上绘有金色工笔佛像,四尊阿弥陀佛相背坐于花瓣中心。台下装有机关,地下圆盘转动,通过轴承操纵花瓣一开一合,四尊佛像时隐时现;伴着花瓣的开合,台上水浪图案和十八罗汉也随之转动,便出现了罗汉过江的情景。

  地址: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东隅

  门票:4元

  游览指数:★★★

  碧山寺——十方普济

  碧山寺位于台怀镇东北2公里北台山麓,是五台山最大的十方寺院。碧山寺创建于北魏,重修于明代,曾名普济寺、护国寺、北山寺等,因寺周“群峰凝碧”,清代乾隆年间改名碧山寺,全称为“碧山十方普济禅寺”。碧山寺香火旺盛,一是它的十方普济,一是它这里独有的缅甸玉佛。碧山寺建筑宏伟,环境幽美。寺区林荫蔽日,寺前流水潺潺,景色绝佳。古人有游普济寺诗云:“落日碧山寺,萧然古涧边。白云生翠崦,明月下寒泉。”

  中国寺庙有子孙庙和十方庙之分。一般而言,子孙庙是小型寺院,住众较少,寺产私有,住持传承多由该寺院拥有者决定。十方丛林是大型寺院,住众较多,日常生活有严格的规约限制,寺产公有,住持选贤任能。碧山寺原为子孙庙。宣统二年,有乘参、恒修两位僧人上到北台顶时,天气突变,朔风凛冽,冻伤了脚。在北台华严岭,又见到两个冻死在半路的人。二人认为朝拜北台顶,需要有个食宿处所,便发誓建一座茅蓬,供朝礼北台的僧人和居士们歇脚饮居。于是,创立了“广济茅蓬”,并从碧山寺买了一部分房产,使山上山下联成一体。后来遂由子孙庙改为十方丛林。这个寺庙有如下三个特点:凡南来北往的游方僧到此,都管吃管住;方丈和尚实行选贤制;丛林师父们度的弟子不得在本寺常住。

  地址:五台山台怀镇东北2公里北台山麓

  门票:4元

  游览指数:★★★

  南山寺——精妙石雕

  南山寺始建于元代,当时叫“大万圣佑国寺”。清光绪年间再行修建,称为极乐寺。清末民初,寺院主持普济和尚募得巨资,将原有三部分合建成一体,称为南山寺,连续施工23年,始形成今天规模。南山寺北距显通寺约2公里,依山势而建,海拔在1700米以上,共有殿堂窑房300余间,占地6公顷,规模之大在五台山首屈一指。

  整个寺院7层,分三大部分,下三层为极乐寺,中间一层善德堂,上三层佑国寺。佑国寺寺内的石雕和泥塑最有特点,内容包括佛教传说、道教典故以及林木花草等图案,刀工细致,构图精妙,堪称五台山一绝。南山寺建筑也极具特色,整座寺院依山而建,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各殿之间迂回曲折,小径通幽,神秘莫测。

  地址: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南约2公里处

  门票:无

  游览指数:★★★★

  普化寺——石、砖、木雕

  普化寺位于怀镇南里许的东山脚下。它背靠青山,面临清水河,环境清幽怡人。 五台山建造最早的寺院,应为显通寺的前身大孚灵鹫寺;较晚的一座寺庙,当为普化寺。普化寺,初名帝释宫。明崇祯年间(1628-1644),因这里建有一座玉皇阁,里面供着玉皇大帝,所以又有玉皇庙之称。现在建筑是民国十四年(1925)在玉皇庙的废墟上重建的。

  普化寺照壁为砖石结构,是五台山寺院中最长的照壁,正中嵌石刻“福禄寿三星”图案,两边是“文王百子”和“磻溪求贤”,背面雕观音、善财和龙女,并有花草陪衬,是五台山砖石建筑中之杰作。从照壁后侧南门入院,迎面是天王殿,殿门门楣上悬“普化寺”匾额,殿门两侧砖石雕刻举目皆是,有唐僧取经故事、牧童吹笛、象奴赶像、老人骑驴等,堪称近代雕刻艺术佳作。这些砖石雕刻是民国年间南山寺普济和尚弟子募化修建的,所以石雕内容与南山寺相仿。天王殿内雕工也一样精细,如木雕弥勒佛佛龛,龛柱上雕有盘龙,称为“木雕盘龙柱”,盘龙可以左右旋转,玲珑剔透。在天王殿背面的迎风和槛墙上,还雕刻着“二十四孝图”和降福、施寿、取仕、赐禄四位天官。

  地址:五台山台怀镇南里许的东山脚下

  门票:无

  游览指数:★★★★

  黛螺顶——五方文殊

  黛螺顶位于台怀之东,清水河畔青峰顶上,青峰形如大螺,故寺名大螺顶;环山草木茂盛,呈一片黛青,故又名黛螺顶。黛螺顶古寺名佛顶庵,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万历年间重修。清康熙、乾隆年间都曾重修和补修。清乾隆十五年(1750),改名大螺顶,乾隆五十一年(1786)复更名为黛螺顶。

  黛螺顶垂直高度400米,顶部面积3000平方米,寺宇坐东向西,有殿堂僧舍二十余间。第一座殿是天王殿,天王殿一做二用,既是寺院中轴线上的第一重大殿,又是该寺的山门,故也称山门殿。该殿坐东向西,面宽三间,单檐硬山顶,殿内塑有四大天王。第二重殿是旃檀殿,旃檀殿殿座为六角形台基,故殿体也呈六角形建筑。第三重殿为五方文殊殿,面宽五间,单檐歇山顶,四出廊,殿坛上方供五方文殊像,从南到北依次为:东台聪明文殊,又称青文殊;北台无垢文殊,又称黑文殊;中台孺童文殊,又称黄文殊;南台智慧文殊,又称红文殊;西台狮子吼文殊,又称白文殊。走进黛螺顶五方文殊殿朝拜五方文殊,就等于登遍了五座台顶,也叫“朝台”。只不过,亲登五座台顶,朝拜五方文殊,叫大朝台;到黛螺顶五方文殊殿朝拜,称为“小朝台”。有了小朝台,再去大朝台,功德就更加圆满,所以人们说:“不登黛螺顶,不算朝台人。”

  地址:五台山台怀镇之东,清水河畔青峰顶上

  门票:8元

  游览指数:★★★★★

  七佛寺

  五台山七佛寺,坐落于山西省五台山台怀镇东庄村东面的山坡上,背山面水,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寺创於北宋,明成化二年(一四六六年)修葺,清雍正十二年(一七三四年),由菩萨顶大喇嘛重建,改为黄庙。以寺内供奉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拘留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故名七佛寺。

  地址:山西省五台山台怀镇东庄村东面的山坡上,普寿寺北侧

  门票:无

  游览指数:★★★

  台怀镇部分外围重点推荐寺庙

  龙泉寺

  龙泉寺位于五台山台怀镇南5公里九龙岗山腰,故又俗名九龙岗。龙泉寺原为杨家将家庙,寺旁有泉曰龙泉,寺由此而得名。 始建于宋代,民国初期重建,占地15950平方米,殿堂僧舍165间。现存影壁,台级,牌坊和三座院落。

  影壁中间镶嵌有一石雕刻,文殊骑狮居中,人物花卉满布四周,构图严谨,神情逼真。向北登108级台阶即达山门,门前汉白玉石狮一对,勾栏小拱桥一座,石牌坊一座,旗杆高耸于两侧,雕工均佳。其中石牌坊最引人神往,从基石,抱柱,斜戗,额枋,斗拱到瓦顶,脊兽,无一不是精雕细刻,人兽,花卉,流云,山水等分布殿内,玲珑剔透,它共有三门六柱,呈“一”字形,整体雄伟壮观,巧夺天工,据说是由工匠耗时六年才建成。牌坊上刻有89条蛟龙,鳞爪俱现,神态逼真;人物表情栩栩如生。游人观后,无不交口称赞,印象深刻。寺内三座院落横向排列,相互串通,又各有山门,自成风格。东院为殿院,依地势分前后两进,除山门外,中线上还有佛殿两座,围枝厢房配殿,塑像俱存,彩绘房和献亭,曲廊环绕,双塔高耸,其中普济禅师塔雕尤为精致。距

  龙泉寺西北里许的山坡,有一座杨业的瘗骨塔,六角,三级,高约10米,。传说杨业死后,五郎将其尸骨葬此,并建塔纪念。宋太宗后来追封杨业为杨令公,故后人称此塔为令公塔。

  地址:五台山台怀镇南5公里九龙岗山腰

  门票:无

  游览指数:★★★★★

  清凉寺——清凉石

  清凉寺,位于中台南瓦厂村东北的清凉谷,距台怀镇约15千米,寺内因有著名的文殊圣迹“清凉石”而得名。是传说中清朝顺治皇帝出家的地方。据《清凉山志》载,此寺肇于北魏孝文帝延兴二年至太和十七年间(472-493)。清凉石是清凉寺的象征,据传,文殊菩萨曾于清凉石上讲经说法,因此清凉石也称“曼殊床”

  现今的清凉寺,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香港黄惠卿女士等筹资、山西省文物局工艺美术大师胡银玉设计施工重建的一座新寺。现在的清凉寺坐东朝西,按中国传统中轴对称格局布置,中轴线上有五层大殿,禅堂、配殿左右对称,清凉古置于寺中,布局严谨,主次分明。

  地址:五台山中台南瓦厂村东北的清凉谷

  门票:5元/人

  游览指数:★★★

1 2 3 4 5 6 7
分享到:

我有话说

您还可以看看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大家发现

为我发现

发现攻略
    发现微博
    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请直接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还没有新浪账号?

    立即注册
    X

    sdasda

    您有 条新提醒

    @明日香 提问中
    1/140
    此问题会同步到你的新浪微博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