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四方城
城墙内外 线路设计:
第一站:古城墙 玩法:怀古、俯瞰古城、骑单车
第二站:书院门、碑林博物院 玩法:淘宝、临字
第三站:钟楼 玩法:登高、看古乐
第四站:鼓楼 玩法:看鼓乐表演、参观展览
第五站:化觉寺(清真大寺)、回坊 玩法:参观清真寺院、尝清真美食
第六站:粉巷 玩法:喝茶、酒吧休闲
说与青砖听
说起这座城,它总是不晴朗,主色偏灰,端的持重,只有城墙上的红灯笼,还摇映着一星半点的活泼。如果要找卖胡粉的痴情女子,或穿长袍的波斯商人,这里不复存在,倒是许多商铺的音响里会传来许巍的嘶喊,李唐的城,终是不剩下什么,剩下的,就是这座无论晨昏,怎么看都巍巍而萧索的墙了。
西安城墙,要在黄昏时远远地看。暗灰凝重的四方城,被晕黄的天色晕染得温柔了一些,城楼上的旗帜与灯笼,在徐徐的夜风中飘摇,墙上的青苔时明时暗,碧绿可现,一片斑驳,护城河边桃李缤纷,一潭碧水安静地倒映着城楼的巍峨。一切都静极了,只有蓝天流云下的秦砖汉瓦,沉默而苍凉地讲述着那个盛世的故事。
那些书法连成的景观
进南门,穿过幽深幽深的城门洞,就到了西安人所说的“城里”。南大街右手边,会闪出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小路来,街前的牌坊上书写着三个字——“书院门”。流连于街巷中,,一路墨香,沿街的小贩们多卖文房四宝,隐隐的,风里传来孩子们的读书声。那读书郎的所在,就是昔日的关中书院。西安就是这样一座城,即便信手拈来,即便冒失冲撞,你也躲不过一些旧日的故事。
追溯西安碑林的历史,恐怕要从五代之初纷乱的战争开始,唐末文人为在战争中保存唐代著名的书法杰作,便集石刻为一处,统一保存。唐末五代时期,有两部石刻很有名,一是唐玄宗天宝四年所刻的《石台孝经》,二是唐文宗二年所刻的《开成石经》,唐昭宗佑国军节度使韩建缩小长安城时,把这两部计100多块石碑迁于皇城尚书省西隅太学街的文庙,也即今西安市钟鼓楼广场附近。到宋哲宗二年(公1087年),又将全部石经和其他重要碑石搬到今天碑林所在地。西安碑林从此安定。
西安城的晨钟暮鼓
虽然晨钟暮鼓的习惯还在,但这座城市的沸腾,早已削弱了钟鼓楼原本的作用,而让它们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地标”性建筑。
时常有飞鸟在钟楼上空盘旋,给闹市中的古楼,增加了一些孤绝的意味。楼分两层,重檐三层,屋顶覆以绿琉璃瓦,楼体为木质结构。基座为青砖筑成。楼顶端琉璃莲花宝座上置有6米高的圆形鎏金宝顶,使整个建筑在阳光的反射下熠熠生辉。那座明代仿制的“景云钟”就置于一楼的平台上,如今它的作用更趋于观赏和娱乐,威严的仪态也就逊了几分。
值得一看的,是楼内的贴金彩绘,画梁雕栋。四面红漆大门,各层门扉还有64幅精美的木雕故事。“木兰从军”、嫦娥奔月” 、“西厢听琴”、“伯乐相马”、“柳毅传书”、“八仙过海”等,构图精美,雕工细腻。楼翼角飞翘,直触天际,下悬铎铃。站在窗边,阳光经过窗棂斑驳射下,风吹铃动,屋檐无声,直伸展到蓝天去,流云不卷……个中情致,只有身在其中才能体会。
西安,古称长安,兵马俑的故乡,丝绸之路的起点,中国四大古都之首,举世瞩目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长安、雅典、罗马、开罗)之一。今日西安,是活力四射的内陆新特区,中国中西部和北方内陆地区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金..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