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具一格 青海回族多姿多彩民族风

喜欢
大字
小字
位于 玉树州 | 新浪旅游 微博 | 2009年10月30日17:28

    青海回族的起源与形成

  回族的族源比较复杂。就构成的成份来看主要是阿拉伯人、波斯人和中亚人。就迁入我国的时间来看主要有两个时期:早期的是从唐初至宋末的五六百年间,从海上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商,最后留居在广州、泉州、杨州等地的阿拉伯人。后期的,也是最主要的是十三世纪中叶被蒙古族先后征服的葱岭以西、黑海以东中亚和西亚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除阿拉伯人、波斯人外,还有其他一些民族。这些征服的民族,由于各种原因随蒙古军从陆上经过新疆来到中国。其中规模最大的是被蒙古族征调过来的“西域亲军”中的“回回军”。这些在不同时期、经不同线路到中国来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族人民,经过与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特别是与汉族一百多年的溶合演变,到明代时终于形成了一个独立民族,因“回回军”而得名回族。

  回族地理分布的历史演变。回族目前的分布除主要聚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外,还有甘肃临夏、新疆昌吉两个回族自治州和甘肃张家川,青海化隆、门源、大通、民和,新疆焉耆,河北大厂、孟村等八个回族自治县,贵州威宁、云南巍山和寻甸等3个回族彝族自治县,此外在河南、 山东、安徽、湖北等省还有以民族乡和与汉族杂居等形式的零星分布。总之大分散、小集中,是回族最基本的分布特点。分散范围之广,分布地区之多,都是其他民族所不能相比的。回族这种分布局面的形成,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的。

  其一,是本族先民迁入的时间和路线不相同。从海上来的分布在东南沿海各主要城市,从陆路来的主要在西北及内地一些城市。

  其二,是本族先民的职业成份复杂,迁入中国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和中亚人,包括军士、工匠、商人学者、贵族、掌教和普通的老百姓。由于职业和生活的需要,对于居住地的环境要求也就不同,因而开始就分散在许多地方,奠定了大分散的分布特点。例如,军士主要驻防在河西走廊与宁夏、河南、山东、河北及云南等地。后来这些分驻各地的军士,除了小部分过着兵农合一的生活,被称为“屯戍”人户外,大部分随地入社,成了普通农民,他们或聚居,或杂居。商人、工匠等又多分居在各个城市和交通要道上。贵族和学者多住在各级政治中心城市。

  其三,是宗教信仰的凝聚作用。回族虽然从一开始就居住分散但却没有被同化或融合,反而始终保持一个独立民族的特点,使大分散中的小集中能够存在下来,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伊斯兰教的信仰成为回族共同文化心理素质的一个基本条件。分居各地的阿拉伯人、波斯人,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建筑清真寺院,并围寺而居,在多民族的环境中,自成格局,俨然是一个个小的阿拉伯世界。

  其四,是特殊的社会政治地位。由于随蒙古军东来的许多回回人对元朝的开国及其军事、政治、经济都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回回中的上层人物直接参与了元朝的政事,被朝廷作为“色目人”,给予高于汉人一等的社会地位,享受特殊待遇。这也成了促成回族民族自我意识形成的一个因素,使得回族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能保持着本民族的独立性。

  回族是青海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分布较广的一个民族,1999年有74.0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4.52%。主要分布在省境东部和东北部,以化隆、门源、民和、大通、湟中、祁连、贵德等县和西宁市城东区较为集中,其余各州、县也有分布。其来源比较复杂,唐、宋时期,回族的先民们就已在青海地区有活动,至元代有大量回回人集体移居河湟地区。明清以来,由于极其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移居青海的回民不断增多。其主要是从阿拉伯、波斯等国和新疆、甘肃、陕西、南京、北京等地而来的穆斯林人,经过长期同当地汉、藏、蒙古、土等各兄弟民族的友好相处,逐步发展繁衍,成为回回民族共同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回族的形成过程中,伊斯兰教起了决定性作用,伊斯兰教在很大程度上支配和影响回族穆斯林的心理状态和生活习俗。回族普遍使用汉语汉文,在本民族内部和宗教生活中还保留着一些波斯和阿拉伯语的词汇,在化隆县卡力岗地区有少部分回族则使用藏语,或兼通汉、藏语。青海回族的社会经济表现为,以农业为主,兼营商业和小手工业,农业经济中以种植为主,并有相当的牧业经济成分,在城镇,多经营饮食业、手工业、皮毛加工业及商业、贸易活动等。我省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东北部,先后成立了门源、化隆两个回族自治县和民和、大通两个回族土族自治县。

  青海回族的社会习俗

  青海回族婚俗深受伊斯兰教法的影响,许多程序仍按教法规定进行。不过早婚、一夫多妻制等一些违背婚姻法的陈规陋习,基本上已消失了。青海回族的家庭,多为夫妻和子女组成的小家庭,但在农村和一些比较富裕的家庭中,也有祖孙三代或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在家中,辈份最高的男子是家长,享有声望,拥有实权。回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在青海回族中形成与保留着尊敬老人、爱护少小的美德。凡亲朋、熟人见面,既不作揖下跪,更不上前叩头,只行说“赛俩目”礼。

  青海回族的生活习俗

  回族的男人,一般头戴回回帽,从颜色上看,有无沿小白帽、小黑帽,大多数喜欢戴白帽。回族男女都喜好穿青坎肩。回族妇女的衣着打扮也很讲究。一般都头戴白色圆撮口帽,搭盖头。回族在饮食上有许多讲究和忌讳。这些习俗,盖源于伊斯兰教。回民所吃的牛、羊、鸡、鸭等可食畜、禽,一般都请阿訇宰杀,在特殊情况下也请懂得宰牲戒规的回民宰杀。回族还有喝盖碗茶、糖茶的嗜好。青海的回族,主要居住在河湟谷地一带的山乡城镇。由于回族长期同汉族杂居,他们的住居和汉族相差无几。在农村大都是平顶庄廓,在城镇多四合院。 青海回族喜居独院,院中辟有花园,育花种树,幽雅清静。屋内不张贴画有人像及动物的画儿及照片,以避崇拜偶像之嫌。喜挂阿、汉文中堂条幅、圣地卡尔白图及山水画。来客必让到上席,敬以茶饭,不到饭饱茶足,主人会轮流敬让不止。客人不能有任何客套,否则主人会认为你为人不直爽或瞧不起人。在吃油饼、饼子时,先掰开再吃,不能拿起就用口咬;舀饭菜要顺着倒,不能反手倒;遇到讲究较严的家庭,不能抽烟,更不能喝酒。

  青海回族的节日

  青海回族同各地回族一样,以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为自己的节日。其中最隆重的节日要算“尔的”节(开斋节)。

  尔的节,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为庆祝一年一度的斋月结束而举行的盛大会礼和其它庆祝活动,一般为三天。每逢节日这天,男人们一早起来,沐浴洁身,穿戴一新,先在家里念颂几段《古兰经》,后去清真寺参加会礼;妇女们一起床就开始准备丰盛的饭菜,等候亲戚朋友们光临。

  节日的三天里,每个回族聚居的街巷、村庄里,人人携带礼物串亲访友,家家备下美食迎接客人。人们见面互道“色兰”,共祝平安,席间开怀畅谈,交流感情,充满着互尊互敬,团结友爱的气氛。在节日里,有兄弟民族的人前去祝福,大家俨然一家亲人。

  尔的节的食品丰富多彩,值得一提的是花花、馓子、油果、蜜馓、油香等名目繁多的油炸面食。其中,特别是花花。心灵手巧的回族妇女们,仅以面粉加几样简单的食色为原料,即可做出披头菊、牡丹花、佛手果、凤凰展翅、鸳鸯戏水等五六十种以上的各式花花。这些花花看起来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吃起来脆酥适度,香甜可口。叫人看得眼花缭乱,欲食而舍不得下口。难怪有人称赞说,青海回族的花花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艺术品,看看它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圣纪节是穆圣的生辰和祭日,青海回族中的老教各派都遵行这个节日。圣纪节也是三天,一般在各自的清真寺里举行。圣纪节仪式的程序分为开经、颂经、完经三部分。从开经的头一天开始,十数名或更多的阿訇聚集一起,齐声高颂《古兰经》、《甘罗提》、《冥沙日》,赞主赞圣,并讲授经典与教义。届时,所属男女老幼都自愿到清真寺跪听,诚心祈祷,以求吉利。其间,寺里宰牛宰羊、炸油香、蒸馍馍,准备好丰盛的熬肉、杂碎、稀粥饭等招待所有来人,每天如此。临走时,还给每人奉送一双大油香,一块牛肉份子,以带给全家人“口到”。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有话说

玉树州

玉树素有“江河之源、名山之宗、牦牛之地、歌舞之乡”、“唐蕃古道”和“中华水塔”的美誉。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黄河和东南亚第一巨川湄公河(即澜沧江)均发源于玉树。巍巍唐古拉、..

您还可以看看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大家发现

为我发现

发现攻略
    发现微博
    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请直接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还没有新浪账号?

    立即注册
    X
    @明日香 提问中
    1/140
    此问题会同步到你的新浪微博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