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芬兰 奥兰卡
奥兰卡国家公园 现实中的魔戒世界
奥兰卡国家公园几乎与芬兰其他任何地方的风景都毫无雷同之处。数目多得惊人的生物带在这里交会。由于地形复杂多变(有高高隆起的丘陵、低洼的河谷、泥潭、沼泽、冲积草原等等),通常不会并存于同一区域内的物种却会在这里相遇。欧洲、北极甚至西伯利亚的各种生物都来到了这里,在各自分布范围的最边缘地带与其他物种汇聚一堂,这种奇异的地理环境是世间少有的。
和多数游客一样,我来奥兰卡的初衷是为了见识这里的冰川地貌,尤其是被奥兰卡河(自西向东穿过公园区,向几公里外的俄罗斯边境流去)雕刻出来的那些峡谷。然而当我沿着园中最著名的徒步路线——卡尔洪基罗(意为“熊之环”)小径一路走去,却发现自己渐渐对这里的大景观失去了兴趣:锅穴——冰川遗留下的大冰块融化后形成的水洼,奥兰卡河冲刷而成的深杳沟壑,甚或是头顶茂密的松树和云杉枝叶,都不再能吸引我的注意,我却盯着森林地面的景象出了神。
清晨的雾霭之中,一只大天鹅在奥兰卡河的浅滩上舒展双翅。这座公园之内栖息着一百多种鸟类。 “地面”这个词根本概括不了这片土地的错综精巧。这样措辞未免太平面化,太抹煞真相。这可不是美国西部针叶林中满地针刺铺成的那种平坦坦、干巴巴的地毯。奥兰卡地上的针叶被冒出来的蘑菇推到一旁,或是夹杂在丛丛越橘的枝叶之间,就像是茅草顶棚般覆盖着一座自成体系的地下城。此处的年成可用野鼠来衡量,尤其是在低矮灌木覆盖的地表钻来凿去的欧鼠和黑田鼠。
有的年头上食物充足,灾病也少,野鼠数量就会激增。“丰野鼠年”(到处都活跃着大量野鼠)可以给食物链上的任何一种食肉动物带来裨益,包括狐狸、鼬、猫头鹰及其他鸟类捕食者。“荒野鼠年”(过去的几年就挺不尽人意)里,捕食者的日子过得都不怎么舒心。 从某种意义来说,奥兰卡的森林并非由树木组成,树木只是被编织、连缀到森林里去的。有了生长于树根部的生物群落,有了种类繁多的甲虫、草木、苔藓和蘑菇,才形成了森林。上方的枝叶荫蔽着下面的物种,而下面的生物则通过分解和循环土壤里的营养物质来回报。
把森林“编织”起来的最大的功臣就是树蚁。一天下午,我坐在公园北部边缘沙地上的湿泥炭地旁边,观察一群正在劳作的树蚁。蚁巢大概有1米高,看上去就像一头棕熊的宽阔肩背,长满松针状的皮毛。小小的红蚂蚁密密麻麻地布满了蚁巢,在几个洞口进进出出地忙活。它们一刻都不停歇,干劲十足,以至于整个蚁巢在我眼前一会儿模糊一会儿清晰地来回切换。
一只北噪鸦落在枝条嶙峋的云杉树上,检视着下方的蓝莓盛宴。森林地表之下铺垫着石灰岩层,因而土壤十分肥沃,浆果、蘑菇、苔藓和罕见的兰花茂盛生长,这种景象在芬兰北部地区着实不多见。 这还只是蚁群表面上的活动,实际上,它们的足迹遍布整个森林:地下、地上、树干,乃至最高处的枝条。周围的一切物质都能被蚁群回收,包括昆虫尸体。它们还喂养蚜虫,以获取其分泌的蜜露。哪里有树蚁,哪里的蚯蚓数量就多,土壤里的营养物质也就更加丰富。棕熊会扒开蚁穴找肉虫子吃,它们知道那些幼虫就冬眠在蚁巢松软的泥土中。蚁群(有些可能已与奥兰卡的成年树木一样老)自己便可形成大规模的生物群,从而抑制其他昆虫的繁衍。假如把一个蚁群内所有蚂蚁的生物量汇聚起来组成一个生物个体,游弋在山林之间,那它的真面目要比块头最大的熊还雄伟。总而言之,在调控奥兰卡森林系统的活动中,树蚁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是这里的关键物种。
在基乌塔孔加斯瀑布,奥兰卡河从峡谷中滚滚流过,北斗低垂,好似在舀起九月天空的一汪墨黑。国家公园所保护的不仅仅是园内的生物和风景,同时还保住了国家的文化。奥兰卡国家公园同芬兰境内的其他公园一样,与森林之间保持着一种紧密的文化联系,支撑着芬兰人所热爱的每年夏秋时节退赏乡野的活动。云杉从茂密如毯的蓝莓灌木丛中拔地而起,沐浴在短暂夏季的温暖日光里。六月里的太阳没有彻底沉下山去的时刻。这张11帧画面拼成的全景图花了两个半小时拍摄,捕捉到了即便在午夜时分仍在地面流连的日光。 在奥兰卡公园各处——营地里、吊桥上还有整洁的小径沿途,我都遇见过徒步旅行的背包客,包里装着沿路采摘的可食用蘑菇。
若是换在美国的国家公园,比如黄石,这么做是违法的。但是芬兰人奉行着一种“人人有份”的习俗,容许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包括奥兰卡,采集浆果和蘑菇(树木和苔藓不在可采范围内)。 以美国人的视角来看,驯鹿恐怕是奥兰卡国家公园里最匪夷所思的动物了。驯鹿一般单独或结成小群活动,在公园里穿梭来去,以蘑菇、苔藓和绿色植物为食。驯鹿的皮毛是柔和的灰色,腿部往下到蹄子以上常长着白毛,看起来就像打着白色的绑腿。此情此景之下,它们看似完完全全的野生动物,而实际上,这些驯鹿却是半驯养的牲畜,戴着耳标和颈圈,为人们提供鹿肉和毛皮。到了秋后,主人就会把它们聚集起来,赶入围栏过冬。 整个奥兰卡国家公园都属于当地的驯鹿放牧区。冬天把驯鹿关进围栏喂养,减少了鹿群对奥兰卡下层植被的破坏。但是有些芬兰人觉得驯鹿牧人的生涯已经日薄西山了,起码在这片地区是这样,因为这种工作太过辛苦,收益又太少。
尽管奥兰卡园内一片寂静详和——默默流淌的蜿蜒河水,幽静的高地泥潭和列队而立的云杉,却同时也背负着现代历史的伤疤。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但又是一座年轻的公园,于1956年才设立。当地人会带你参观河岸高处的机枪台,还会带着一如往昔的激奋情感告诉你,二战早期,芬兰人曾与俄罗斯人艰苦作战。若是开车到边界地带,还能看见一座金属大门挡住去路。但奥兰卡丰富多样的地质形态和生物群落不会被大门隔断,它们跨越国界,一直延伸进入曾属于芬兰领土的俄罗斯帕纳耶尔维国家公园。
春天里水流泛滥,被霜冻抬高的地表不断变动,使得湿泥炭地的表面耸起道道褶皱。奥兰卡保护了这种类型的湿地,而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其他地区,湿泥炭地正逐渐遭到破坏。奥兰卡国家公园园长卡里·拉赫蒂几乎每周都要与帕纳耶尔维的园长交谈,他们在寻求一种方式,把两座公园合而为一,起码要从游客的角度看来是一体的。也许有那么一天,人们可以踏上独木舟,由奥兰卡河的沙岸入水,一路漂流直入俄罗斯国境,除了振翅起飞的秋沙鸭,再不受其他事物打扰。但是你未必愿意离开这里。树蚁的巢穴、秋天里茁壮生长的蘑菇,还有石蕊覆盖的白色大地,这些景物一旦进入过你的视野,你就会在脑海中把它们不断回放,并幻想自己变作三尺高的小矮人漫步其间。在这个奇异王国里,野鼠变得硕大如羊,奥兰卡的一亩土地,就是整个世界。
来源:《华夏地理》图片来源:时尚网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