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莫斯科:阿尔巴特大街http://tour.sina.com.cn 2008年08月22日11:59 新浪旅游
午饭后,我们来到阿拉巴特大街,它位于莫斯科市中心,当地人爱称这条大街为“自由街”或“步行街”。这条与普希金大街平行的街道全长约2公里,不允许任何车辆驶入,街道两旁排满了各种店铺,大多是出售各类艺术品的商店,也有冷热饮店、小吃店和咖啡店等。 这里有个地方是普希金故居,普希金和他美丽妻子的雕像矗立在大门前,引得过路人纷纷和他们留影。据说店铺前的空地上常有人在发表各类演讲,题材随意,既可以批评现任政府,也可以谈论某个领导人,或对影视界名人的私生活进行抨击。这样的演讲活动只允许在这条“自由街”内进行,如果在其他地方举行,警察就要干预。我们去时并没有看到,只是看到地上画满了各种画,以表达自己的各种愿望和祝福。 在这条街上,还有大批的自由画家,他们背着画箱、拿着马扎,随时准备为过往的游人画像,每幅肖像只需二三十卢布(相当两美元)。这些街头画家有的是专业画家,有的是在校的美术学院学生,也有的是民间画家,个个具有娴熟的绘画技巧和深厚的艺术功底,他们一般都能在短短30分钟内为游人画一张与本人无异、逼真传神的肖像画。我们常常站在一旁看得入神,流连忘返。 这条街最吸引外地游客的,还是街边的商店汇聚了琳琅满目的俄罗斯代表性工艺品。出售工艺品的店铺,规模并不太大,但人们可以在这里买到民间艺人们自制的各种工艺品,如各种木雕、漆器、刺绣品、毛织品等,也有各类油画作品。最传统的工艺品要属从沙俄时代就流传下来的木头彩绘套娃“玛特留沙”。这种工艺品是将木头用车床车成椭圆形,下大上小呈葫芦状,从三分之一处锯开成两段,将中间掏空,两段相吻合,形成套娃的最外面一层。然后将掏出的木头再由大到小逐一掏空,形成大小不一的套娃。每层套娃的外部都要用砂纸打磨,再用各种油彩绘成各种人物图案。最传统的人物形象是穿民族服装的俄罗斯少女或少妇,“玛特留沙”的俄文原意就是“大婶”。 木头套娃一般是6个或8个,成一套,一个比一个小,一层套一层到最中心是一个最小的实心娃娃。一套中无论有几层套娃,每层套娃的服饰与色彩全是一样的。商家出售时有将套娃由大到小摆成一行陈列的,买者购买后可以套成一个大娃娃带走。套娃是俄罗斯传统的工艺品,不论是在店铺里展示,还是摆放在家中,大大小小的立在那里,就像一排不倒翁。后来,艺人们不满足套娃的彩绘题材仅仅是少女、少妇,又制作了大批领袖题材和伟人题材的成套套娃。据我所知,以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为题材的套娃的销路最好。虽然价格比较贵,各国游人还是愿意多花点钱将对前苏联赋有特殊意义的“戈氏”带回家,以示纪念,同时也丰富自己的收藏。可惜近年来,这项产业流向了中国,你不得不佩服中国人的渗透精神,现在俄罗斯大批的套娃都是在中国制造的,价格一下子便宜了许多,但精致程度是无法和那些真正的俄罗斯套娃相比的。 这条街上还有一个喷泉,上面塑有某公主的雕像,我们边走边看,却并不买什么东西,一来东西价格不菲,二来我没有这方面的爱好。只是看着那些人,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在商店里选购各种小商品。我们还走到一个街区,看了一个及其豪华的教堂。 后来才知道,回彼得堡的火车票一直搞不到,当地旅行社费了好大力气总算弄到了夜里3点开彼得堡的火车。晚上的时间很难消磨。幸亏我们吃饭的地方有一架钢琴,和我们一同去的另一团有一家人,母亲和儿子都会弹,此时大厅里响起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俄罗斯歌曲,什么:红梅花、卡秋莎、山楂树、三套车甚至共青团之歌,这些到俄罗斯旅游的人大都有着俄罗斯情结。当年,中国学苏联学得肉麻,称呼老大哥,处处拿人家作榜样。可一翻脸,就改成苏联修正主义,一通狠批。这些70岁上下的人,是在学苏联的浪潮中成长起来的,他们非常怀念自己青春年华,也对那些苏联歌曲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 最后,我们来到了麻雀山,导游说让我们看看莫斯科人的也生活,只见哪里集结了大批摩托车,他们准备在夜深人静就开始摩托车比赛,或者叫飙车。我不懂摩托,但也能看出那些不是一般的摩托,总要上万元,有的比小汽车还贵,这样的车集中在山上有几百两,据懂行的人说,北京绝找不出这么多来。他们故意把消音器拆掉,开起来那气势真是可怕。怪叫着飞驰而去。只是天黑,无法拍照。 俄罗斯游加上圣彼得堡,一共8天,八天中我们充分感受俄罗斯的文化,在莫斯科这座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城市,我们看到了它与国家一起经历了一场场兴衰荣辱。是古都注定就会有文化底蕴深厚的一面。在这里我们参观了闻名世界的红场、克里姆林宫、瓦西里大教堂,新圣女公墓等,还有代表俄罗斯文化的新老阿尔巴特街、国家成就展览馆,以及莫斯科大学和地铁等代表国家科技水平的地方,我们得出的结论就是,俄罗斯风韵犹存,但已不再有当年的辉煌。
【发表评论 】
更多关于 俄罗斯 莫斯科 的新闻
精彩旅游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