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回族砖雕是富有民族特色的民间工艺品,在西北地区颇负盛名。当地的寺院庙观、馆舍建筑及民宅的山墙影壁、大门通道、屋脊栏杆等处,常常可以看到许多精美的砖雕艺术品,令人叹为观止。
临夏回族砖雕有着悠久的历史,北宋年间就已产生,到了明代,工艺发展成熟,能工巧匠辈出,作品多姿多彩,雕镂精湛细致,构图严谨典雅,有着极强的想象力和表现力。1980年,在临夏县南龙发掘出一座金代砖墓,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从墓内出土了大量的砖雕作品。其中的《龙腾图》、《仕女图》、《飞天》等,虽然雕刻技术不如现代精细,但所刻的人物、动物、花卉图案等,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临夏回族砖雕分“捏活”和“刻活”两种。所谓“捏活”,是先把配制“窝”(泥巴调和黏化的过程,当地方言称为“窝”)好的粘土泥巴,用手工或模具捏制、压制成各种图案,然后入窑烧成花雕。图案多为龙凤狮虎、花卉虫鸟等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这种砖雕多用于屋脊之上。所谓“刻活”,则是在烧好的青砖上用刻刀镂刻成各种图案,工艺要比“捏活”复杂得多。刻前先把青砖表面磨光,再进行精雕细刻。一个图案往往由十几块甚至几十块青砖拼在一起。这种砖雕艺术品大多装饰在门庭、照壁、甬道、影墙、山墙之上。
临夏回族砖雕构图新颖生动,刻工精细,技法多样,层次分明。尤其是多层次的雕刻,即“浅浮雕”、“高浮雕”、“阳浮雕”,如同绘画中的近、中、远景一般, 透视分明,是临夏回族砖雕的精华之所在。一幅砖雕,往往由三四层图案构成,重重叠叠,内外呼应,浑然一体,宛如一刀刻成,给人以强烈的立体感。临夏砖雕还讲究和主体建筑的风格统一和谐。常常因物设图,从内容到形式都与建筑物浑然一体。
临夏的回族砖雕从历史渊源上讲,确实是受宋代以来的汉族砖雕影响而形成的独具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工艺品,所以雅文化的气息浓重。但是在发展演进的过程中,明显地受到了伊斯兰宗教的影响,从而在题材内容上形成了更为特殊的倾向。遍观临夏砖雕,无论何种图案,均不见有人物活动的场面,这与本地发掘出的金代砖墓中有人物砖雕的情况截然相反。不刻人物是临夏砖雕的重要标志。因为回族笃信伊斯兰教,真主独一,不崇拜任何偶像,所以,其砖雕艺术中从不出现人物。
要饱览临夏的砖雕艺术,最好还是去红园和东宫馆。临夏的红园和东宫馆是河州回族砖雕艺术保存最完整的地方。红园的砖雕作品多系回族砖雕名家周声普及其族人的杰作。一字亭北侧照壁上的一幅《石榴双喜图》,石榴枝繁叶茂,果实累累,一对喜鹊嬉戏果间,神态生动。南侧照壁上的《泰山日出图》更是构图精巧,采用国画荷叶皴的技法,两峰巍峨对峙,中间石径奇险,宝塔凌空耸立,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作者精湛的技艺,把生动的画面与传神的意趣淋漓尽致地表现在青砖面上,令人叫绝。东宫馆修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临夏市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的亭台楼阁、曲径回廊,都有砖雕作品装饰。花卉禽鸟造型独特、颇有神韵,山水图景构图严谨,意境高超。中心天庭影壁上为仿木结构砖雕房脊,下为雕花台座,左右书法作品环绕。天井正中墙面上的大山水是一幅力作,画面上黄河滚滚,白帆点点,红日高照,山势峥嵘,青松郁郁,归鸿阵阵。画面四周为精工细雕的图案花纹,构成对主题形象的衬托装饰。其图案形式采用花卉、几何、云水、绳结等纹样,融汉民族与伊斯兰装饰艺术为一体,疏密有序,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美不胜收。另有一幅《葡萄攀援图》,几枝葡萄歪扭倾斜,搭于竹架,硕果累累,形象逼真生动,令人垂涎欲滴。
临夏回族砖雕题材中不见人物,而以花卉禽兽图案见长。在花卉题材中,对牡丹情有独钟,这大概与“河州牡丹甲天下”、河州“花儿”即牡丹的文化背景有关系吧。河州回族砖雕作为一种民间艺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几十年,广泛吸收其它姊妹艺术的精华,一般喜欢采用高浮雕的手法,使砖雕艺术呈现出一片瑰丽多彩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