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历史上曾为匈奴、回鹘、党项、蒙古、满等民族所统治。其中有近200年为西夏党项族所统治。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年),李元昊率兵攻克甘州,归属西夏。西夏在此置甘肃军司,设镇夷郡、宣化府。直到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蒙古族成吉思汗攻克甘州,又归元代版图。张掖在归西夏统治的198年间,西夏国王李元吴及其后继者,吸收了汉族文化,创立了西夏文字。为了弘扬佛法,大建寺院,刻碑立传,形成了颇有特色的西夏文化。
在近200年的历史中,张掖受西夏文化的影响,保存了西夏的官印、佛寺、碑刻,成为我们今天研究西夏文化的珍贵资料。九十年代初,民乐县新天乡出土了—枚珍贵的西夏铜官印,这是我省继天祝县出土西夏铜官印之后又—枚珍贵文物,现保存在张掖市物馆内。该印印面和印背无磨损,保存完好,印张方形圆角,长方形印纽。长宽各5.5厘米,通高2.8厘米,其中印面高l厘来。印曩高1.8厘来.长2里米,竟1.7厘米。印文为西夏九叠篆字.笔画工整清晰。印纽两侧的印背上刻有两行西夏文字,每行四字。纽上刻一西夏文字。研究西夏文物的陈炳应先生认为,印文的汉文译意应为“首领”两字,可能是当时宣化府的府印。印背上的文字一边为锌铸印、颁印的年代、时间,一边为持印者的姓名。纽上靖的文字相当于汉字的“上”字。这一发现为 研究西夏的官制和印章制度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