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的回响--临夏东乡锁南镇下王家旧石器遗址

喜欢
大字
小字
位于 临夏回族自治州 | | 2009年07月27日09:48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民族报》登载过一则州博物馆博物工作者李成端写来的消息:东乡下王家发现旧石器晚期遗址,为当时甘肃境内唯一的旧石器时代址,下王家旧石器遗址的发现的意义在于它为探索青藏高原西北缘的旧石器时代考古提供了重要线索。

  近20年后,我为《寻古·探幽·览胜》一书提供遗址照片,专程上东乡与文体局联系,在县文化馆文物工作者丁有明、章法云带引下,打的向南行二三公里,入下王家自然村,停在台阶空闲地,这是一个庄户不多的小村,房屋树木随遇而安,显得静谧。出村下坎入一条小沟,下行进入王家沟,沿沟西向寻遗址不得,又回找,在一小沟叉北坡寻着。那是一个小湾,上行高度约10米,迎面有棵碗口粗细的野白杨树,好像专伺在此,成为标志。遗存在北面的崖壁处,有深约一米左右、宽一米许的浅洞。丁有明用小铁铲指着厚约10公分左右的灰土层,层中有许多黑的、白的屑和骨渣。据县文化馆存档案,1986年10月间,谢俊义同志陪同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的专家来临夏考察时,在这里取土样中曾发现三件打制石器,其中两件是刮削器,一件是打制石片。经土样化验分析,其地质年代为第四世纪,绝对年代14900±150年。又1988年,州博物馆文物工作者任志翔、李成端、张俊民、石龙、陈毛旭等在东乡古遗址考察中,在距王家沟向西插牌沟上端约200米处,发现在被水冲开的断层有灰土遗迹,距地表约6至7米,厚度约20公分左右,土层松软,有明显的火烧痕迹,夹有炭渣、火烧过的石块等物。他们采集到打制刮削器6件。此处与下王家相距不过500米,同属相同地层中,为东西方向的深层迭压中,均为旧石器晚期遗存。

  考古中经常出现“踏破铁鞋无觅处”的失望,转身“柳岸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东乡下王家遗址的发现正是这样。1986年初冬的一天,甘肃省文物考古专家谢俊义和技工陈善勤,结束这天在大庄乡调查古动物化石产地的工作,下午返回锁南镇时,舍弃汽车公路,沿沟底徒步,以便寻找化石线索。他们不时向两侧支沟深入,时走时停,处处有心,时时留意,找寻露头,观察剖面。下午5时许,他们来到下王家村的一片残蚀阶地旁,不远处崩塌的露头出现了,那是绝好的观察地层,寻找化石遗迹目标,这为他们鼓了劲。谢俊义边走边提醒陈善勤,注意石器的发现。功夫不负有心人,果然在剖面风化剥落的杂色土面上见到了一件白色石英岩小姆指盖状刮削器,他们心中一阵惊喜,此为一个意外的重大收获。时夕阳西下,庄户人家的房屋渐渐被暮色笼罩,他们决定明日再来。

  翌日早晨,谢俊义、陈善勤从锁南直下王家沟,经王家村,再行约百米,来到昨日发现白色石英岩刮削器的冲沟旁。他们又细细扫视杂色粘土露头表面掉下来的碎石片、骨渣,又观察地层的变化情况,以便找到石、骨残片(渣)的原生层位。一片又一片的小石片展现在他们眼前,不长的时间内有五件石片收入囊中,好像在专门等待着似的。当他们搜索到沟掌拐角处剥去表面浮土时,一段水平延展、压实感较强、暗灰色的土层分界面,述说着远古人的那段动人故事。陈善勤会意了,他用发掘铲、钉、锤采取土样,以便带去做年代测试。层面高过陈善勤的眉头,当他使劲掏掘时,铲触到了硬物,谢俊义跑过来,要其扩大挖掘面,不要碰伤硬物。又经过一阵细心挖掘,一块石带土无损剥离下来。谢俊义让陈善勤休息,自己清除上面的粘结土,慢慢的石头显出“庐山真面目”。谢俊义在其《甘肃旧石器时代考古五十年回顾》一文中说:“他把这块石头拿在手中时,心几乎要跳出来了。啊!原来这是一件加工相当规正的半月形刮削器。它不仅毫无争议地表明这是一件古代人类使用的良好工具,更为重要的是它出自并紧贴于暗灰色被压实的土层面上,说明这个层面是古代人类活动的遗址面。这种现象在旧石器时代文化遗迹中是十分难得的。应该说东乡王家村是迄今甘肃境内唯一的真正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消息不胫而走,振动了考古界。同时,谢俊义等考察东乡地理环境中无意发现,距王家沟约三公里锁南有两棵标志性的大松树,生长的郁郁葱葱,这里海拔3000米,年降雨量700毫米左右,为东乡县南北较湿和极干旱地区的中间地带。由此推断远古时代,这里的沟壑并不这么深,山并非这么大,而是森林茂密,植被丰富的温带落叶灌丛交错的水分涵养林。鹿、毛牛、山羊、獐、狍、兔等众多的动物在林间出没,远古的王家沟人居住在一片平坦的台地上,东面溪水潺潺流过,他们在林间或溪边捕猎到食草或饮水的鹿、狍、牛羊等动物。此处是古人类较为理想的繁衍生息之地。甚至在秦汉时期,这里仍然森林覆盖,牧草茂盛。据《汉书·地理志》载:“陇西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屋室。”这一点在民国六年,《韩家寺海一大礼拜寺碑记》有:“初只一寺,建于阳洼山,以木片代陶瓦,称搭板寺,尚古朴也”的记载是无庸置疑的。30年前,我在临夏北塬井沟乡王家大路下村,在阳洼社见到家家户户屋檐下、门道摞有很高的柴架,那是干旱地区群众以挖草茇弥补烧柴不足的时代,很引人注目。询问群众这么多,富余烧柴,从何得来?群众说:近前沟里挖出的倒山木,木皆为粗大的松树。断想当初,这里都是原始的大森林,时间推移到今日,若非亲眼目睹,决不会令人相信,干旱缺雨的北塬地区会是大松林的原生地。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有话说

临夏回族自治州

临夏历史悠久,是远古人类生息繁衍地之一。五千年前就有先民居住生活,两千年前秦汉王朝就设县、置州、建郡,古称抱罕,后改导河、河州,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古丝绸之路南道之要冲,唐番古道之重镇,茶马互市之中心,是明代..

您还可以看看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大家发现

为我发现

发现攻略
    发现微博
    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请直接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还没有新浪账号?

    立即注册
    X
    @明日香 提问中
    1/140
    此问题会同步到你的新浪微博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