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地震博物馆切勿一哄而上

喜欢
大字
小字
青年时报 微博 | 2009年05月12日11:07

  靠灾难博物馆带动旅游发展,这种设想本身就缺乏远见,尤其目前一哄而上,更会加速导致博物馆的门庭冷落

  □叶匡政 独立评论员

  汶川大地震周年祭将至,人们开始更多地把目光投向了这里。

  前些日子,因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投资23亿元引发的争议还未平息,又陆续看到一些地震博物馆的消息。如成都大邑的汶川地震博物馆,将于5月12日开馆。而其他一些与地震相关的博物馆工程,也在兴建中,如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仅占地面积就50平方公里,而汶川映秀镇也不甘落后,计划花20亿建设一个没有围墙的现代抗震博物馆。

  5月18日,正好是国际博物馆日,看到汶川震区有如此强烈的博物馆意识,真不知道应该喜还是应该忧。我想任何中国人,都会举双手赞成在汶川震区建一座大型的博物馆,来保存人们对这场地震灾难的记忆。它既是记忆和见证,也是缅怀与警示,它期望呈现的还是人类对生命的尊重。

  但真正值得博物馆保存的,必须是原始而直接的物证,重建或追忆的物质,并不属于博物馆的保存范围。真实性和说服力是博物馆选择物证的两个重要原则,它能让人们似乎亲临了历史现场,用相关实物或情景激发自己的情感或思考。911事件对美国也是重大灾难事件,但美国的相关历史组织,从世贸废墟中,只挑选了一段裂痕斑斑的混凝土楼梯保存下来,并命名为“逃生者之梯”。有911幸存者就认为,这段楼梯足以象征他们对911的记忆,成为“那一天发生了什么的明证,尽管它有一些破损,但依旧结实,就像今天我们这些幸存者。”

  从911对灾难的保存,可看出保存灾难记忆,和保存文明记忆还是有很大不同,因为它保存的终归是被毁坏的实物,展示的也是人类的创痛。这类工程不一定要追求宏大,更没必要花巨资来重建一些与地震无关的附着物,来破坏原来真实的历史现场。假如在现场修建了太多的纪念或休闲设施,反而损害了保存遗迹的原来意义。很显然,不可能把震区的一切,都纳入博物馆保护,因这种保护本身也是有费用的。如何选择有代表性和象征性的物证和遗址,如何在原始氛围保持灾难的现场感,如何用较少的数量说明较多的问题,这都是地震博物馆建设要考虑的问题。尤其在影像技术发达的今天,影像具备易于保管的优势,如何在影像和实物间做出合理选择,也是博物馆建设要面临的问题。

  地震灾难的场景都是相似的,而这种创伤记忆,与能够给人类以美感的文明记忆,仍然有本质不同。靠灾难博物馆带动旅游发展,这种设想本身就缺乏远见,尤其目前一哄而上,更会加速导致博物馆的门庭冷落。灾区不会变成景区,灾难也很难转化为游乐,废墟保存越多、创伤恢复也越难,这些都是简单的心理事实。

  我想当地民众一定不愿因为一次灾难,就一生围绕着灾难来规划生活、选择职业。汶川地震已经一周年了,在重建家园的资金都很紧张的情况下,如何低成本的建设地震博物馆,是该冷静思考的时候了。(青年时报)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有话说

您还可以看看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大家发现

为我发现

发现攻略
    发现微博
    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请直接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还没有新浪账号?

    立即注册
    X
    @明日香 提问中
    1/140
    此问题会同步到你的新浪微博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