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位于风景如画的四明山北麓的宁绍平原,流经平原的姚江将河姆村与渡头村一分为二,是连接两村的一个普通渡口。当时的群众学识相对偏低,而这么一个需要高深学术含量的远古遗址重现天日,却是经由基层劳动人民的双手与观察,不能不说是时代的机缘巧合,也是“人民创造历史”的重要印证。
不久,对河姆渡出土文物的碳十四测定也有了结果。最上面的第一文化层距今约5000年,最下面的第四文化层距今已有7000年。这个结果让所有的考古人员十分惊喜:这里埋藏着人类7000年前到5000年前,近两千年的一段历史。
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之前,几乎所有的出土证据都表明,中华文明在公元前3000年诞生于黄河流域,而在黄河流域之外的地方还没有发现更早期人类活动的证据。河姆渡遗址的发现,为中国史学界和考古界提供了一个依据,那就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不仅仅局限于黄河流域一个地方,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尽管至今在其他区域也陆续发现一些长江流域的远古遗址,然而,河姆渡遗址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数量庞大的出土文物带给人诸多“不可思议”的惊叹,而又是那么实实在在地呈现于眼前,为世人率先提供了无数参照与猜想,其意义、价值与地位可以说无与伦比。
保护:一份长期的坚守
——国内唯一星体集群遗址
浙江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刘军,是当年主持河姆渡遗址考古的领队,他的遗憾也深深留在了当年。
“很多珍贵资料没能通过彩色体现出来,当时只有黑白照片,反映不了当时的面貌。”刘军告诉笔者,而且传统的野外考古仅仅主要提取较粗大的那些容易提取的几类遗物,没能深入挖掘、提取、保存和阐释各类文化遗存的“全”信息和“潜”信息。“如果当时采用了淘洗技术的话,会留下更多的文物。”
经历了当初的遗憾,这几十年来,河姆渡的发掘便把保护放在了第一位。
1986年,河姆渡遗址的有序保护与博物馆建设启动。遗址上的43户居民及3家企业整体迁出,属全国首例。河姆渡遗址的保护范围只有4万平方米,而1988年划定的建设控制地带达3.5平方公里,这在全国也很少见,是保全现今周边环境风貌的前提。
1988年,委托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总体规划》,为一个史前文化遗址单独编制发展规划。1993年,馆舍由浙江省建筑设计院设计,外观古朴典雅,造型体现河姆渡文化内涵特色。1999年,发掘现场展示区由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建筑历史所设计,布展由上海同济大学设计,理念超前,以致近年大规模修缮前专家们一致认为无需重新设计。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09年7月浙江省政府公布《河姆渡遗址保护规划》。
越保护,越推动发掘,一大批遗迹慢慢在没有遗憾中“露面”。
2001年初,余姚三七市一家私营热处理厂为解决生产用水打井,挖出许多陶片、大型动物骨骼、木头等地下文物,田螺山遗址“浮出水面”。2004年2月,开展了第一期考古发掘。发掘成果显示,该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河姆渡文化中地面环境保存最好、地下遗存比较完整的一处依山傍水式的史前村落遗址。
像这样,先后考古发掘余姚市境内的鲞架山、鲻山、田螺山以及余姚境外的慈湖、名山后、塔山、傅家山等遗址,形成一个宇宙星体式的远古遗址集群。余姚对境内集群遗址由点带面地铺开推进,逐一加强保护,以及由河姆渡文化层面对市境外的范畴内遗址建立信息互通与联系。这在国内称得上是一大创举。
2007年,余姚投入1500万元,在田螺山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上盖保护棚,边发掘、边保护、边展示,填补河姆渡遗址真实考古发掘现场的缺失。河姆渡遗址群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确保文物安全。通过库房改造、数据库信息建设、“四有档案”数字化转录及有机质脱水保护等,紧紧依托现代科技,实现文物藏品管理科学化,不断改进文保技术和改善藏品保管条件。
历史渊源宁波是我国东海之滨的一个重要港口城市。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两千多年的夏代。南宋理宗时,把四明山附近的明州改为庆元府,元代又改称庆元路。朱元璋平定方国珍后,因“庆元”有庆贺元朝的意思,又改为明州府。到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因明州的“明”字与明朝的国号相同,就改为宁波府。由于当时的镇海县还叫定海县,明州又紧靠镇海,取“海定则波宁”之意。这就是“宁波”命名的由来了。至于宁波城区的范围..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