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延千年的中尼商业口岸
在历史上,蕃尼古道除了是佛道与兵道外,还是一条重要的商道。古道上的吉隆镇,因为适中的位置,则成了重要的商业交流中心。
古道开辟之后,吐蕃和尼泊尔的商人也开始通过蕃尼古道进行贸易活动,双方经常会带着货物在靠近边境的吉隆镇交易。那时候,吐蕃的药材、皮张、羊毛制品、乳酪、酥油,尼泊尔的铜器、木雕、玛瑙、宝石、佛经,中原地区的丝绸、食盐、陶瓷器、纸墨、布帛等,都可以在吉隆镇找到,吉隆镇可谓是当之无愧的边境商业贸易中心。
商业的发达,让统治者越发重视吉隆,甚至还选择在这里建立过王国。公元11世纪,松赞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崩溃之后,后裔子孙逃到吉隆地区,建立了贡塘王国,王城就建在吉隆。王城的修建不但促进了贡塘王国商业的繁荣,也让吉隆镇这个商业贸易中心在西藏群雄割据的几个世纪里,免遭战火的灾厄。
作为商业贸易中心,来吉隆镇交易的商人难免会有贸易摩擦,不过贡塘王国统治期间,这些矛盾很快就协商解决了。贡塘王国消失之后,这种摩擦便越来越多。乾隆时,西藏与尼泊尔的贸易摩擦相当尖锐,双方都指责对方掺假作伪,故意刁难,最终闹得不可收拾。后来,满清政府为了规范边境贸易,还专门在吉隆设立了国际市场。到了19世纪,随着贸易范围的扩大,又在吉隆地区分设宗嘎上宗(“宗”为西藏原有行政单位,相当于现在的“县”)、宗嘎下宗、吉隆东宗、吉隆西宗来分别管理,这种设定一直延续到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解放后的西藏,吉隆作为商业口岸的潜力,得到了国务院的重视。为了便于开展边境贸易,国务院于1961年决定在吉隆设立海关,并于1978年批准吉隆为国家一类陆路通商口岸,中尼两国政府签约商定,双方边民可在双方境内30公里范围内出入,开展自由贸易。为了方便通行,中尼两国还联合在边境修建现代热索桥,好供双方边民贸易。桥头热索村的村长顿珠次仁告诉笔者:“对面的尼泊尔村民,经常会过桥来这里购买生活用品”。
不过,吉隆口岸的建设严重滞后,直到现在还处在基础建设阶段。直到近年来,国家为了进一步发展西藏对外贸易,决定进一步开发吉隆口岸,不少地方才开始大兴土木,道路、海关、酒店等也都还在修建中。
文/沐飒寒 图/桔猪
相关阅读: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