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处于流水环绕中,无论城镇或村庄,都将显得别有风情。事实上,不须远行至威尼斯,在广东鹤山市古劳镇,也有一个世外水乡,那里渔家尽枕河,四面环水,依河成街,咫尺往来,皆须舟楫,鱼塘古榕交错,闲地少小桥多,古劳水乡于是也有了岭南威尼斯之称。
泥沙冲积下形成的水乡
古劳水乡位于鹤山市古劳镇,又称围墩水乡。古劳地处西江河畔,滔滔的西江从上游流到这里,河面变得宽阔,大量的泥沙沉积下来,成为沙洲,形成一个个的冲积滩。据史载,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水乡地处西江岸边,明洪武二十七年,古劳人冯八秀奉旨兴建古劳围,从此,古劳便从滩涂泽国逐渐变成美丽的岭南水乡“围墩”是根据地理特点命名的,意即堤围下的一个个“墩”。
寻访之旅:乘船江河交错,农庄散落在水间
古劳水乡位于江门鹤山古劳镇西江河畔,古劳水乡指围墩一带的双桥、上升、新星、坡山(现属沙坪镇)等地。我们的车沿着古劳大堤围走了几公里后就渐入佳景,堤坝两边出现了一幅赏心悦目的南国水乡画。乡野美景也见过不少,但是当这小桥流水、杨柳依依的农庄出现于眼前时,我还是感慨不已,为岭南居然有如此风情犹如西子的水乡。
这里的水乡不是小打小闹的那种护村河就可以一笔带过的,这里完全就是江河交错,农庄散落在水间,摇橹小舟影影绰绰来往,便是代步的工具了。
进了水乡,我们迫不及待地坐上小艇,顺着一带绿水慢慢前行,一览美景。摇橹的船夫说,这里从明代开始就已经建乡,滔滔的西江水流经至此河面变宽,带来大量的泥沙沉积,先民便从西江边上大规模修堤筑防,堤内形成冲击滩的地方,正好挖出一口口鱼塘,一个个鱼塘形成了各自的方圆天地,鱼塘里养鱼,堤上种植桑蔗,大的地方还建了民居。我们的小舟从东边绕起,这里是典型的湿地生态地貌,河涌四通八达,一带绿水润心湛青,深绿的颜色叫人过目难忘,碧草连绵数里,水道边上随意地撒着网,水质良好,有渔民撑着小船在打捞渔产,仿佛前世乃是陶渊明所写之桃花源般。
舟行不远便见一个池塘,密不透风层层叠叠长满了映日荷花。有些村民驾着小艇在其间穿梭采莲,随手递给我们一大束荷花,一元一株,捧在手中清香绕鼻。
上岸安静水乡里,旧式水棚屋别具一格
弃舟登岸,水乡里非常安静,幽深的水泥路掩映在枝繁叶茂的榕树下,望不到尽头。村里不闻人声,倒是雀鸟的清鸣不时响起。鸡、鸭、鹅与小狗随意散步着,果真是“鸡犬相闻”。村里到处种着香蕉、荔枝、龙眼,我们随意采摘,村民也是随意象征性地收了一点费用,不加干涉。往村里深处走,终于见到几个老人,坐在榕树下的石板上,吹着风,八卦着村中的琐事。
水乡建起了不少新房,那些无甚看头,但是也保留着一些古宅旧居,这些建筑颇具浓烈的南方建筑艺术风味。其中上升村的李氏宗祠很有特色,正门的石雕精致栩栩如生,青砖墙处处透着古朴,有很多石雕、砖雕、灰雕、木雕为装饰。以轴为中线,两边建筑对称布局,祠堂不大,两进厅堂,之间有一天井,两侧各有一间厢房,木阁楼建筑,两边的走廊都是相通的,巷子都刻有名字为“登龙”“旋马”,这座祠堂的门匾介绍是建于清末,1928年重建。
民居也非常富有南国水乡特色,我见到一座旧式的水棚屋,有点类似以前疍民的房子,水面上用杉木、树皮搭建,上面盖简陋的房子,结构独特,别具一格。听说后来的水楼、水寨将支柱的杉木演变为水泥立柱,但由于时间有限,我没有找到。
我们还去拜谒了李家成故居,它是香港李石朋家族的祖屋。故居位于二度桥村,清朝时候所建,青砖灰瓦,四排平房,每排二进,共八座宅舍,其中七座为住宅,一座为书厅。院落四周有青砖围墙,院落后面种植有草坪,古朴幽雅。
从二度桥村出来,我们又去了古劳东便村,专门去寻咏春拳祖师爷梁赞故居。这里现在也是文物保护单位,门匾上介绍,此处故居建于清光绪年间,占地105平方米,同样也是青砖石结构,规模不大,但是巧夺天工的木雕、灰雕、彩绘工艺仍保存良好。
广东古时一直是“百越之族”居住的地域,清政府在这里设置了广东省,于是广东的名称沿用至今。这里自古就是我国的富庶之地,早在秦汉时代已经有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活动,到近代,广东更是成为商业发达的地..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