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查济古村:栩栩如生的水墨画(2)

喜欢
大字
小字
《古村落》杂志 | 2012年04月23日11:29

  查氏家族的文化教育

  自查文熙后,查济人开始把文化教育放在首位,他们发迹后在广建祠堂宅院的同时,建成了许多书院、书屋。除查绛叔侄修缮的“水西书院”外,当时最负盛名的还有“济阳家塾”(缉熙堂),“凤池书屋”(均有图、匾、遗址存留)足以证明当时查济教育的盛况。村里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在祠堂里可以看出,读书做官的,祖宗牌位排在前,戎马生涯、经商发财的排位在后。村里的孩子必须读书,学费由祠堂负担,有天资及考上秀才的学生被送到有名气的学院,由名家学府老师一对一教育培养,学费由家族负担。每三年一试的科举是查济人最露脸之时。因为他们从不用钱捐官买官,全凭自己的真才实学取得功名。

典型的徽式建筑典型的徽式建筑

  清道光年间,查炳华、查日华兄弟先后双登进士,全村人敲锣打鼓,悬挂灯笼,高举写有“兄弟同登”的横幅去村口迎接他们荣归。从“查氏宗谱”中还可以看出查济人对教育的重视和治家的严谨,它记载着一系列读书要则:“一要循序渐近,二要熟读精思”;“读书以百遍为精,学问之功全在讲贯”;“写字务要庄重端楷”等。并制定了家规家训:“一尊君上、二敬祖先、三孝父母、四隆兄长、五宜兄弟、六下闺阃、七慎婚嫁、八慎交友、九尚勤俭、十睦家族”;“一戒忤逆、二戒凶横、三戒赌博、四戒酗酒、五戒偷盗、六戒强葬、七戒伐阴、八戒轻佻。”足见当时查氏的家规之严,严谨的家规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因此,造就了不少人才。查秉钧一家就是一个典例。查秉钧(光绪二十四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匾额及官邸均存)他正逢清政府腐败之时,面对列强不断侵略中国,怀忧国忧民之心,作《集民团疏》一文,主张团民为兵,以省养兵之费,济兵力之穷。清政府未能采纳。官场不得志后,他立志书法,草书几近“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之境界,为世所珍。他为家乡书院题写“复兴文教”,以勉励家乡人发愤读书,重振查济。他对子孙的教育更为严谨。其子查谦、其孙查全性均为近代科学教育界知名人士。查谦曾被选为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查全性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文化教育除从这许多官宦身上体现出外,每十年一度的“大斋”、“目连戏”和一年一度的“祭祀”、“南坛神会”也将查济的民间艺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发挥的淋漓尽致,无论从思想上、艺术上或者是实际活动中,在极其昌盛的查济都体现出她独特的民间艺术和乡风民俗之魅力。由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加上这块秀丽的山水风光,查济历来就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

  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 年),大诗人李白畅游桃花潭时,应查济四十五世祖查师模(历任中书郎、校书郎)之邀,来到查济石门碧山栖息数日,被这里的山川美景所陶醉,竟然忘记下山。查师模携礼看望,两人对酌共歌,李白即兴赋诗一首:“二人对酌山花开,一杯复杯尽开怀,我醉欲眠君莫笑,明朝有意抱琴来。”李白是一位浪漫主义的大诗人,品味着带有兰花香味的“青山云雾茶”和一杯杯美酒,面对眼前如画的美景,李白更是情不自禁,酒至半酣时,挥毫写下了“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千古佳句。宋淳熙乙酉年( 公元1174 年),当时的南宋宰相徐时来到石门,在石门峭壁上留下一首诗,特地描写查济的情景:“山中薄产有菜田,出入于兹五十年,夹径两岸几蜀道,沿溪十度含异泉。鹿门莫逐平生愿,屣齿曾为险阻穿,晚卜一丘旗岭上,辋川风月尚留连。”此诗目前仍清晰可见。查济的田园风光及淳朴恬淡、安详和谐的民风可见一斑。

  走向衰落

  清朝后期,由于政府的腐败,官吏昏庸,财政危机日益明显,查济受政局的影响和战争的破坏,终使一个望族日趋衰落。当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运动时,匡王赖文光曾在查济和乡勇作战数月。战争迫使那些经商做官的东奔西窜,无暇关注家乡经济建设,粮食又严重奇缺,造成大量人丁外流,清朝光绪末年,这座号称“十万”人口的村庄仅存4000余人。多次的自然灾害也是造成查济衰落的主要原因,1931年、1954年、1960年山洪暴发,冲毁了不少建筑。“文革”期间,拉倒了官宦、忠孝、贞节牌坊18 座,仅剩两座牌坊门楼,捣毁了所有庙宇里的设施、炸毁了巴山塔,拆掉了70% 以上的祠堂、厅屋,内里的“三雕”几乎毁于一旦。终于使这座拥有近千年辉煌历史的古文明村落逐渐被人们淡忘。

宁静的村庄宁静的村庄

  涅槃后的重生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遭受一次又一次风雨的侵袭、人为的破坏,查济人自身已看不见这座古村落的价值,在他们看来,残墙、断垣以及昔日的辉煌只是他们心中一个美好而遥远的回忆;在他们看来,以往所有的一切都不可能再复原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尤如一股春风吹遍全国各地,也吹到了这座已被人们淡忘的古村落,查济成立了乡政府,乡政府大门上镶嵌着的“钟灵毓秀”匾额,象征着查济这块土地上人杰地灵。一些好奇的也想寻古探幽的有识之士来到查济。安徽电视台“可爱的安徽”栏目也专题报道了这个“被人遗忘了的却是皖南最大的古民居村落”。

古村美景古村美景

  于是,引发了海内外学者、专家来到这块土地上,想撩开她神秘的面纱,一睹“庐山真面目”。“这些祠堂的石磉之大,雕刻之精,可与故宫媲美。”国家文物协会会长罗哲文教授一语惊人。人们这才惊奇地发现,他们步入的这个带有梦幻色彩的古村落在这千年的沧桑巨变中奇迹般地保存了多处明、清古建筑群。各有特色的几座大祠堂;雄伟壮观的如松、青山双塔;堪称一绝的“三雕”;世上稀见的“花砖”;耐人寻味的“爱日堂”、“德公厅屋”;水楼一体的小桥红楼;难以解迷的“双龙戏珠”;星罗棋布的飞檐翘角;端庄凝重的“大夫第”、“进士门”;胜似迷宫的小街长巷;诗情画意的石门碧山;更有那260 余处明清古建筑群,它们的规模之大、气势之雄、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在全国也是罕见的。

1 2 3 4 5 6 7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有话说

您还可以看看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大家发现

为我发现

发现攻略
    发现微博
    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请直接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还没有新浪账号?

    立即注册
    X
    @明日香 提问中
    1/140
    此问题会同步到你的新浪微博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