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美食:面里乾坤 大有口福

喜欢
大字
小字
中青雄狮 微博 | 2011年06月21日14:54

  中国西北地域广阔,占据了我国版图一半以上的面积。而由于地理、气候、历史等原因,这一片土地也一直是大家心目中最神秘和遥远的地方。从最接近中国大地圆点的古都西安,沿着丝绸之路西出玉门,前往民族融合聚居的乌鲁木齐。西北地区的饮食文化从朴实亲切一路演变得愈加粗犷豪放。到了西北,仿佛眼睛变小了,而胃口却无限变大,最简单的小麦和肉类变化出种类繁多的食物,直教人吃得酣畅淋漓,心生豪迈。

陕西美食陕西美食

  面里乾坤

  你听过川菜、鲁菜、粤菜、本帮菜,却从没听过“陕西菜”或“秦菜”的名堂吧。开遍北京城的大小陕西馆子也绝没有标榜“菜”美的,翻开菜单,也唯有源头暧昧不明的几道凉盘勉强称得上是“菜”,而那厚厚一沓里,都是各种面食和小吃。我曾经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为何陕西风味的美食很难发展出高级而昂贵的餐厅,一方面大概是因为食材平凡,而另一方面则大概与“关中无菜”有关吧。

  陕西的版图酷似一个半蹲着的兵马俑,根据地貌风俗的不同分为陕北、关中和陕南三块。陕北接壤晋蒙,口味也接近塞北;陕南在秦岭之南,“尚滋味”、“好辛香”,饮食上正慢慢过渡到巴蜀一派。通常所说的“陕西风味”,其实指的是“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地区的大小饮食。

  如同烤鸭之于北京,乱炖之于东北一样,陕西美食中最具代表性的非牛羊肉泡馍莫属。最地道的吃法是,进了门后洗手坐定,先耐心将面前的馍细细地掰碎了,再端去后厨。大师傅斜睨一眼,要是觉得那馍不够细碎,少不了打回去让你返工重掰。然后加羊肉汤大火快煮,再加牛羊肉、粉丝、葱花、蒜苗、香菜、木耳、黄花菜和香干等,配着一碟辣酱和一碟糖蒜就可以吃了。那肉香四溢的浓汤渗进每一块儿馍里,所有食材在温暖的汤水中融合出一种特别容易亲近的味道。胃先暖起来,心情愉快,吃什么都是美味了。好的食客,必不会只带着一张嘴和一颗胃吃饭,用餐的心情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你对食物味道的体会。而法国人在餐厅用餐从不打包,也是笃信环境对于美食的重要性不可或缺。打包回家的食物自然也失色很多,这其实都是相同的道理。

  倘若想充充行家,你大可以掰完馍将一根筷子横在碗上,师傅就会意你好干不好稀,是想“干拔”,下汤就很谨慎了;此外还有“口汤”、“水围城”的区别,都是针对汤的分量多寡而说。现在有些泡馍馆子,为了追求上餐速度而改用机器切馍,那一碗整整齐齐的馍馍丁,少了前期的掰扯,味道也没那么鲜美了。在浩瀚的中国饮食品种中,泡馍是为数不多的需要就餐者亲自动手进行前期加工的食物,这可能是为了尊重不同口感或者是早些年的厨师偷懒儿,但我宁愿理解为:唯有参与了烹饪的过程,才会更加珍视其结果,入口的滋味中就一定会多了一份因为创作的自豪而衍生出的美味。关中人爱吃羊肉泡馍,谈论起来也会觉得口舌生津,胃里一团小火直冒;但不少外地人吃不惯羊肉的腥膻,对羊肉泡馍只能敬而远之。不同水土滋养不同的美食标准和味觉系统,在中国这么阔大的版图上,表现得尤为清晰明显。正因为地域间的口感差别,在上海吃到一碗久违的岐山臊子面,才可能会因为味觉的唤醒,乡愁随记忆而弥漫开来吧。

  若以当下的标准来看,岐山臊子面的卖相多油乏绿,与健康饮食的概念大相径庭。但是这么一碗面条却引得那么多人趋之若鹜,心心念念。岐山臊子面的好吃胜在九个字,“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面条是用关中小麦制成,细长筋道,久煮不烂,越煮越现出一种光泽。臊子肉和蔬菜豆腐均切成小丁,不仅充分入味,更不喧宾夺主。讲究点的做法于刀工也有要求:切蒜苗的时候不可乱剁一气,要用针或刀口从叶子到茎划成细丝,再用刀切细,最后切成非常小的近似正方形的形状。最美味的是一口红汤,泱泱地将面和配料泡起,望而知其辣,嗅而知其酸,品而知其香。早时在关中农村,逢年过节大家聚拢来吃面,将几十只海碗往灶台一摆,先在碗里盛上臊子和汤,顺手抄起一碗就从锅里捞面来吃。

面人儿面人儿

  不宜多,一筷子两筷子正好,就着汤汤水水吃那么三五碗,直吃得额头发汗,红光满面。汤得留着,丢下碗,先去院子里蹲着抽根儿纸烟。下一拨儿的人替上来顺手再抄起刚才已被用过的汤碗,继续战斗,以此类推,每个人总要吃上那么几拨儿十几碗,打起了饱嗝儿才算满意。这种同碗而食的传统,据说是源自于周文王。他子嗣众多,家族庞大,上百号人难免因为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儿而起争执,文王以和治家,意在通过这种亲密无间的用餐关系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而现在,人们心中多了些饮食卫生健康的考虑,早没人继续沿袭这充满人情味儿的习俗了。倒还有一种“一口香”,每碗红汤中真的只有一口面条,一筷子就打捞个干净。也因为面量少,吃起来就格外小心而珍惜,能将面条、臊子和汤水中更细微的味道也体会出来。一顿饭下来,面前摆着十几个碗,岂不是令人成就感满满?

biang biang(三声)面biang biang(三声)面

  去过陕西馆子的人,大概总会看得到墙上贴着一个似画非画、似字非字的“符号”,端面汤的小伙子会用陕西话告诉你,这个字念Biang。要是小伙子没那么内向羞涩的话,还会跟你念起一首口诀:一点撩上天,黄河两道湾;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你一扭,我一扭;你一长,我一长;当中夹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搭挂麻糖,推个车车逛咸阳。照着口诀一路写下来,正是墙上的那个字样儿。Biang是专为Biang Biang面而造的字,不免让人联想起武则天给自己的名字造的那个日月当空的“曌 ”。是什么面享受得到如此优待,竟能凭空为其创造一个字呢? BiangBiang面是先有声后有字,关中十大怪里有一怪叫做“面条像腰带”,说的就是这种面。在案板上拉扯的时候Biang Biang作响,下到锅中的时候敲着锅沿又是一阵BiangBiang声,面宽有嚼劲,一屋子人埋头吃面时Biang Biang声更是此起彼伏。有个穷秀才没钱买面,伙计难为他,答应若他写出Biang字来就可免费大吃一顿。饿得金星乱冒的秀才嗅着面里的油泼辣子香,小宇宙爆发,大喝一声笔墨伺候就生生诌出这么一段口诀和一个字来!美食当前,人的潜力也会无限释放,这一点我一直深信不疑。

陕西是面食的天下陕西是面食的天下

  虽然长安曾贵为十三朝古都,关中作为京畿重地,在漫长的历史中曾涌现出过宫廷菜、官府菜、商贾菜等等尊贵显赫的饮食门派,但如果真的钻研起来,陕西的美食文化最后总归会落在一个“面”字上。不管最后在盘中变成什么形状,八百里秦地上生长出的小麦的根脉无疑已与这片土地紧紧相连了起来。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有话说

您还可以看看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大家发现

为我发现

发现攻略
    发现微博
    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请直接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还没有新浪账号?

    立即注册
    X
    @明日香 提问中
    1/140
    此问题会同步到你的新浪微博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