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小时体验坦赞铁路 60年代的中国印记(2)

喜欢
大字
小字
《非洲》杂志 微博 | 2011年03月23日11:50
坦桑境内坦赞铁路上停放了“东方红”机车坦桑境内坦赞铁路上停放了“东方红”机车

  处处流露出中国的信息

  进入站台,一辆国内常见的蓝白相间的火车横亘在我们面前,站台也与中国普通小城的车站大同小异。但非洲人却并不像我们在国内那样匆忙地涌向车厢,反而悠闲自在地向自己的车厢走去,有的还在与朋友闲聊。看着他们淡定的表情,我们也从容了许多。

  我们乘坐的是一等座,就像国内的软卧车厢,四人一个房间,床铺是国内硬卧的板床,在房间的顶端悬着一架印有中国铁路标志的风扇,洗手间的门也以中文显示。低头看窗外,每一条枕木上都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制”的字样。

  “接下来可以安安心心地躺在床上,欣赏窗外的森林草原与夕阳了。”我这样想着,顿感一阵惬意。

  火车缓缓启动,我们的坦赞铁路之行正式开始了。房间除我和两个朋友外,还有一位在坦桑尼亚经商的赞比亚黑人朋友Katongo,他主要从事货物转运生意,为人热情友善。让我们吃惊的是,他对中国非常熟悉,知道北京奥运会,知道广州、上海,还知道中国已逐渐成为世界的工厂。我们开始畅谈,聊中国、聊赞比亚、聊我们的东非之行。

  我们发现他随身带着很多货物,看上去非常繁琐,就问他为什么不托运。他笑了笑说,在这里,货物托运缓慢而昂贵,还经常丢失,很多人宁愿随身携带,尽管所需补交的行李费足够再买一张火车票了。很难想象一个人带100多公斤的行李会是怎样的旅程,更何况他到达终点站新卡皮里姆波希后,还得转车去铜带省。这时关于非洲人懒惰的传言一下子在我脑海里烟消云散了。

坦赞铁路餐车坦赞铁路餐车

  设备简陋不提供用水

  不知不觉已到晚餐的时间,与国内不同的是,乘客并不是在休息的车厢内用餐,而是去专门的餐车,食物的价格并不贵,与在当地普通餐馆用餐的费用大体相当,所提供的食物主要是在东部与南部非洲较为普遍的西玛(Nshima),在肯尼亚称为Ugali,但相对硬些。它主要是玉米粉做的,将玉米粉倒进沸水里不停搅拌凝成糕状,然后配以肉或蔬菜。西玛的吃法也较为独特,当地人通常是从盘中抠下一块,攥在手里反复揉捏使其变得筋道,再蘸肉汁与菜汤一起享用。由于在赞比亚生活已半年有余,我们也已经习惯了这种吃法,当乘务员看到我们这些外国人不用刀叉,而是像当地人一样熟练地用手时,脸上露出了一份特殊的惊讶与欣喜。

  但随后我们陆续发现了一些问题,可能因为时间过于久远吧,火车上的条件特别简陋。首先,车上不提供水,这意味着,在以后的3天之内,我们无法洗漱,饮用水也只能靠购买矿泉水维持。此外,我们这节车厢两头的车门也锁不紧,而且车门上的玻璃也早已不翼而飞了。这虽然让我们多少有些沮丧,但并没有影响到我们的热情。

  火车不紧不慢地运行着,非常平稳。铁路沿线经常会有羚羊一蹦一跳地经过,体态轻盈。每到一个车站,或路过一些村庄时,还会有许多孩子跑到铁路旁向我们打招呼,他们有的围聚在停稳的列车旁,有的随着开动的列车奔跑。当我们将一些食物分给他们时,他们都欢快地大笑。孩子们大多光着脚,衣服破旧,但脸上充满了纯真的笑。

  看着窗外迅速退后的景物,我的思绪不由得回到了历史中。30多年前,当年中国人在修建这条铁路时,所面临的是怎样的艰苦环境啊!据了解,为建设这条铁路,上世纪70年代刚刚摆脱困境的中国政府,提供了无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施工中牺牲了数十位中国铁路工人。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前后工程花了整整10年。刹那间,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这条铁路被视为中非人民友谊的象征。

1 2 3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有话说

您还可以看看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大家发现

为我发现

发现攻略
    发现微博
    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请直接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还没有新浪账号?

    立即注册
    X
    @明日香 提问中
    1/140
    此问题会同步到你的新浪微博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