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柱花店
“浪漫”的消遣
不过,游人们对这些新地标总是难免投诸既定古迹形象的目光。只是,凭吊古迹的怀旧情怀,在赤柱是以“消费”的方式进行着的。迁建后的建筑,不再是封存的古迹,它们现在不仅是小镇的视觉中心,也成了重要的时尚蒲点。除了尝异国菜和赏海天景,“浪漫”则是人们在赤柱的另一种消遣。婚纱在粗粝苍老的柱廊间闪烁,更见新人的明丽。情侣们的约会则总牵扯着摄影师捕捉与构图的游踪。仿佛,美丽新生活的憧憬,与苍老建筑的混搭、在历史遗迹间穿插,会有着更耐读的幽远意味。
事实上,无论哪种形式的消费,都承载着人们潜意识上的怀旧———对历史痕迹的追索。在更多传播形式上,像海报、画册、影视或者广告,赤柱的美利楼和卜公码头总是或是主角、或为场景频频亮相,这就使美利楼的“怀旧消费”广及了更宽泛的受众。
每每踏入赤柱,我便总以为,那透明的天空原本就是小镇的空灵背景。而几次之后便渐渐体味出,是小镇别样的建筑成就了这方透明的天空。只是,又有多少往来过客能细读这小镇上各式新旧建筑的况味?
赤柱曾是香港早期临时行政中心,后来行政中心迁往港岛北岸,但赤柱仍然是以英国人为主的住宅区之一。因为这段特殊的历史,小镇总被冠以“风情”二字,每年吸引逾160万名游客的到来。去过的人多会念想它的格调悠闲、欧陆风情,念想它的海滩、泳场、异国美食和一些本土旧建筑。不过现在,这些都还不是赤柱“风情”的全部。
迁建后的历史建筑,以商业消费为内核的唯美姿态示人,在新时空和越来越多人的眼波流转中,流溢出历史的基调和时尚的气息,与周遭环境契合出了新的视觉审美。迁移建筑所在马坑村,以美利楼和卜公码头为中心,从原来的寮屋村变成今天的样子:和谐式乡村型大厦顺着靠山面海的地势依山而上;而别致的屋顶、优雅的园林,顺应山势连接到海湾上的赤柱广场,伸展到临海而立的美利楼、卜公码头,一气呵成;而新出落的海滨长廊则将美利楼、卜公码头、赤柱大街、赤柱市集连缀起来,一直延伸至与市集相连的居民村落……
渔村的历史、旧行政中心的既往、原住民和域外人的杂居文化、特殊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等等赤柱小镇的特色要素,都在香港房屋署历时九年多的马坑村改造中得以整合和凸显。
所以,今天,到赤柱去,怀旧便如一道鸡尾酒,看上去色彩混杂而分明,轻尝一口,则滋味别样。而只在入夜,在古建筑残阳或者月色的迷离与朦胧之下,这杯色级分明的鸡尾酒,才是渐色洇染、滋味堪浓时分。
赤柱在香港岛的南部,离中环20公里。赤柱自古便是香港岛上的主要聚居地之一。1841年5月由英国人进行的首次人口统计中,在香港岛的7400名居民,其中超过2000人就是住在赤柱一带。当1842年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而维多..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