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独特民俗分享 岁时节令习俗

喜欢
大字
小字
新浪旅游 微博 | 2013年07月23日15:02

  石泉县岁时节令习俗

  一、农历纪日

  春节

  春节习称“过年”,是民间最隆重的节日。农历腊月三十日称为“大年三十”。元旦称为“大年初一”。年事活动一直持续到元宵节。

  腊月三十日,家家张灯结彩,门口贴红纸对联,称为“春联”。午餐时,全家男女老幼齐集一堂吃“团年饭”。饭前鸣放鞭炮,饭后祭祖坟,称“送亮”。入夜,称“除夕”,全家围炉取暖。火烧得很旺,称“三十晚上的火”。各处灯火通明,全家坐到深夜,称“守岁”。长辈给孩子们一些钱,称“压岁钱”。过了午夜,全家走出大门并放鞭炮,称“出天行”。

  大年初一,穿新衣服,各家关门闭户,人不出门,连垃圾也不外倒。初二以后,亲友相互往来,送礼拜年。春节期间,称“新春”,请客吃饭为“请春客”。解放初期,县人民政府曾倡导勤俭持家,不请客送礼,但积习难以改变,沿续至今。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元霄节,家家户户吃元宵。夜晚观灯,十分热闹。石泉民间,从正月初十以后,白天有高跷、社火。夜晚有龙灯狮子及彩船。正月十五日夜晚,玩灯,直至通宵达旦。称“十五晚上的灯”。

  “文化大革命”期间,禁止玩灯。十年动乱结束后,恢复传统习俗。

  清明节

  农历三月清明节(公历4月4~6日),是民间祭祖坟的节日。祭祖坟,又称“扫墓”或“挂坟”,“挂青”。在坟头插“清明吊”并将方形白纸挂在坟上,给坟前立墓碑也多在此节日进行。旧时,大家族建有家庙(称为祠堂),每年举行清明会,大摆酒席,全族人参加。解放后,民间只祭祖,未开清明会。

  清明节是一年一度农事活动的重要节令,很多农作物都在清明前后播种。

  节日前后,东南风起,青少年爱在县城东门河坝放风筝。

  端阳节

  农历五月初五日“过端午”,家家吃粽子。清晨,街头有卖艾蒿和菖蒲及其它鲜草药者,群众买来熬水洗澡,或在大门两侧插艾蒿,挂菖蒲。旧时,人们喝雄黄酒。解放后,经国家医药部门宣传,雄黄为硫化砷矿物,有毒,不宜多饮,近几年来喝雄黄酒者渐次减少。妇女们做“香荷包”,缠“香菱角”给孩子们佩带。沿江城镇,旧时在这天夜晚放河灯,今无此习。

  七月半

  农历七月十五日称“七月半”,为民间祭祖节日,家家上坟,烧纸钱。旧时用钱凿(麻钱币形)打印在火纸上。今不用钱凿(有的用人民币在火纸上一按,表示已印为冥钱),仅在坟前烧纸,点蜡烛,鸣放鞭炮。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旧时迷信,以为月亮是神,人们用月饼敬月神。不准儿童指月亮,说是“指了月亮,会割耳朵”。解放后,破除迷信,全家只吃月饼及水果,不敬月亮。

  腊八节

  农历腊月初八,民间吃“腊八”(一种多样饭菜和肉类的混合稀饭)。群众在接近年关前,将平时的剩饭剩菜一锅熬,处理为稀饭吃掉,团年时好吃过年的好饭菜。这种不浪费食物的勤俭持家风尚,沿袭至今。有的农民,房前屋后栽有果树,在老树杆上砍些刀口,喂些“腊八”,说是“砍一刀,结一万”,来年可以丰收。

  祭灶、除尘

  农历腊月二十四日祭灶,自古沿袭至民国。旧时迷信,认为灶有灶神,习称“灶司老爷”,是家神。腊月二十四日,灶神上天“汇报”。各家各户用灶糖(即苕糖,又称打糖)敬灶神,以为灶神吃了糖嘴甜,就可“上天言好事”。三十日晚上,灶神回到人间,就可“下界降吉祥”。解放后,已无人信奉灶神。农民熬糖,自制芝麻糖、包谷花糖,以备过年食用。

  腊月二十四日“打扬尘”。各家各户将室内室外,墙壁、楼板、门窗户扇的蛛网、烟尘,进行一次清洁卫生大扫除,沿袭至今。

  旧时,地主老财在这天让长工回家。向有“长工短工,腊月二十四日满工”的惯例。

  以上传统节日,都以农历纪日,依民间习惯约定俗成,世代相传。

 

分享到:

我有话说

您还可以看看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大家发现

为我发现

发现攻略
    发现微博
    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请直接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还没有新浪账号?

    立即注册
    X

    sdasda

    您有 条新提醒

    @明日香 提问中
    1/140
    此问题会同步到你的新浪微博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