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圣城拉萨:从易到难全攻略(2)

喜欢
大字
小字
西藏旅游杂志 微博 | 2012年03月30日11:24

  沉醉于高原上的“绿脂”——拉鲁湿地

  关于拉萨城有这样一句话:“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 凡是去过大昭寺的朋友,都会听到关于这座寺庙建设过程中的历史故事。

  相传大昭寺的选址是由文成公主通过测算确定的,那个时候这里还是一片沼泽地,为了建设寺庙就由羊驮着一筐筐泥土将沼泽填平。在藏语中羊读“惹”,土读“萨”,“惹萨”就是“拉萨”这个城市名字的最初由来。

拉鲁湿地中的水分可通过草甸拉鲁湿地中的水分可通过草甸

  由此,湿地和拉萨渊源久远。 随着时间的推移,昔日温软的沼泽之境,化为一座钢筋铁骨的繁华城邑。然而在卫星地图上鸟瞰拉萨,一大块灼人的“绿脂”仍不可撼动地镶嵌凝固在城市的西北角,这里就是拉萨最后的一片沼泽——拉鲁湿地。离开罗布林卡,我们继续向北骑行来到拉鲁湿地。

  春季的拉鲁湿地,别样动人。脚步越慢,越能真正地领略到它慑人心魄的美。满目的金黄浸染着水。大小不一的清潭被叠映成连绵不绝的金色。浩荡摇曳的芦苇荡在微风中,曼妙不可方物。由于特殊原因,拉鲁湿地的大门并没对外开放,我们只能隔着河道怅然望去。美丽的湿地,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湿地因其独特的生态系统,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一河之隔,却是两个世界。一头是喧嚣的城市主干道,另一边是静谧的鸟儿天堂。初春的拉鲁湿地并不冷寂,反而有几分热闹。北方的候鸟越过万水千山迁徙到这里来过春,参加一年一度的Party。赤麻鸭在草甸子上翔舞,百灵、雪雀也不甘示弱地在芦苇丛中打闹,在水平面上掠水滑翔,吓得鱼儿四处逃窜。

  拉鲁湿地曾经面临沙漠化的危险,当地环保机构为了保护这片“绿脂”,将拉萨河道引到湿地旁,随后又在河道上修起数座凉亭——这些凉亭看似景观设计,实则全是水坝,主要用来在枯水期向湿地送水。此外,河堤上的路灯设计也别有趣味:它们无需用电,自身有风能和太阳能两种模式来保证自身的运作。这不禁让我想起苏黎世——环保设施创意新奇,随处可见——那个世界另一头的骑行天堂。

  仰望藏文字起源圣殿——帕邦卡

帕邦卡下的巨石被称为“母乌“帕邦卡下的巨石被称为“母乌“

  没有去过帕邦卡,就不算完整地到过西藏。沿着娘热路向北行进,穿过若干个十字路口,从西藏军区总医院门口向左拐进一条小路,进入娘热乡境内。位于岔路口的指示牌将我们的视线引往山腰,一条蜿蜒的公路将我们与帕邦卡相连。这段路是大约三四公里上坡路,路面很好。我俩半骑半推地向寺庙行进,时不时回头打量一下拉萨风景。

  去帕邦卡不需要门票,甚至连感觉都有别于其他寺庙千篇一律的历史气息和沧桑感。帕邦卡很Open(开放)!没有高高的围墙将寺庙与外界隔离起来,也没有金碧辉煌的装饰。这里看上去更像是一个远离尘嚣的小村庄,喇嘛在太阳下晾晒衣服,袅袅炊烟从房子里冒出……这不就是我们一直幻想的乌托邦么?

  然而就是这个并不怎么显眼的地方,却是藏族文字的发源地。关于文字起源,曾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那是在一千多年前,布达拉宫建成,邻近各国都派了使节前去朝贺。有一天,天竺使节对藏王说:“明天我即将离开贵国,我君主有令,要我带一封贵国的国书回去。”只见松赞干布面露难色,随即,他一句一顿地说:“请转告贵国君王,吐蕃王国现在还没有自己的文字。只能用你们的文字记下我的口信,写好后我在上面按下手印以作实证。”

  正是这一次外交上的尴尬,让松赞干布产生了创建自己文字的迫切愿望。于是,他派出大臣桑布扎带领15个随臣,去遥远的天竺国学习文法和造字。桑布扎在国外整整学习了13年。这期间,藏王松赞干布在一块巨石之上修建了一座九层宫殿,特意供他学成归来后潜心造字。这座宫殿就是帕邦卡,藏语意为“磐石顶上”。据说后来桑布扎在此潜心研究了一年,终创造出藏族文字。寺庙中现存一块六字真言的玛尼石就是藏王松赞干布亲手所写。

  经过千年岁月的侵蚀,曾经的九层宫殿现在仅残存两层,巍然耸立在巨石之上,气势仍存。要欣赏帕邦卡,永远需要45度向上的仰视,或许这样才可以体现藏王权的高高在上。

  “野玫瑰”里的那些僧人们——色拉寺辩经

色拉寺是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色拉寺是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

  骑自行车最爽的事情莫过于行下坡路了,沿原路下山,彻底享受骑行的飞翔,来时的辛苦被我随风抛诸脑后。来到色拉寺门口,本想夹杂在人群中鱼目混珠地悄悄溜进色拉寺。一位身高马大的大叔手持一叠门票像门神一样突然闪现在我们面前,对我们这帮小鬼呵道:“买票!”看这位大叔长相和善,于是无耻地装无辜,扮可怜,一番讨价还价后,他终于法外开恩,象征性地收费放行。

  初春的色拉寺正在从冬眠中复苏过来,满山遍野的野玫瑰正抽出新芽,用零星的嫩绿为整座寺庙增添了一丝生气。难怪“色拉”在藏语中意为“野玫瑰”。

  很多人来到色拉寺,都是为了看一场辩经。这项活动在此经历了600多年的历史,已经成为色拉寺的一道“招牌菜”。辩经在下午3点钟开始。我俩在指示牌的指引下,穿过狭小的巷道,通过迷宫般的七弯八拐,终于来到辩经院。此时,辩经已经开始,四周挤满了人。院子中间,一群喇嘛或坐或立,他们三三两两形成不同组合,有的一对一,有的一对多。站立者用藏语发问,每一个提问前都要先说一个“底”,再将右手向后高高扬起,和左手相拍发出清脆的响声,席地而坐者回答。我们听不懂他们的话,据介绍,他们的提问范围十分宽广,大到天下苍生,小到家常琐事。通过这种言辞激烈的辩论,僧人们不仅交流学经的见解与体会,还可以加深对佛经的理解。辩经是一种进阶制度,也是一种追逐真理的方式,他们用本真、清修的态度来解释世间百态,同时也探索更深的奥义。

1 2 3 4 5 6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有话说

您还可以看看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大家发现

为我发现

发现攻略
    发现微博
    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请直接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还没有新浪账号?

    立即注册
    X
    @明日香 提问中
    1/140
    此问题会同步到你的新浪微博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