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钟暮鼓富春山 山水诗画浙江游(组图)(2)

喜欢
大字
小字
《中国旅游》 | 2011年04月01日11:10

  三江口历代文人题诗

  从梅城渡口摆渡到对岸,沿江堤往下游走一百多米,拾级而上,至南高峰,登上白塔,眼下三江口,烟波浩淼,气势不凡。历史上,不少诗人在此留下踪影,晋代谢灵运,唐代李白、白居易、杜牧,宋代苏东坡、范仲淹、陆游……其中杜牧写的“越幛远分丁字水,腊梅迟见二年花”诗句,说的正是这里。从前梅城最热闹的地方是东关,即城东馆舍、驿站。因为在严州府,所以又叫严东关。严东关凭借水路交通优势,无论从新安江下来运茶叶、木材、徽墨、宣纸、歙砚的徽商大船,还是从杭州、金华、兰溪赶来的客船都在此歇息,既是水陆客运码头,又是南北货物的集散地,房屋鳞次栉比,商铺成行,酒旗林立。徽商朱仰懋看中了这块宝地,开了一家五加皮酒坊,几十只大缸,一字排开,投放白刺、目骨、追风使、南五加皮等中药材,倒入白酒,浸泡数月,浸出暗红色的五加皮酒,有祛风湿、强筋健骨等功效,在阴冷潮湿的江浙远近闻名。不过这种药酒,入口绵绵的,不太辣口,却似棉里藏针,不识酒性的人,往往在不知不觉中醉成烂泥。

梅城最热闹的严东关梅城最热闹的严东关

  梅城最具特色的要数九姓渔民婚礼。所谓九姓,是指陈、钱、袁、孙、林、叶、许、何、李,生活在新安江上以舟为家,以捕鱼为业的一支水上部落。相传,他们祖上是元末农民起义军陈友谅的部属,因为陈友谅与朱元璋争夺天下,他们在九江决战中失败被虏,押至梅城。朱元璋将这些人贬为“贱民”,规定不得上岸居住,不能参加科举,不准与平民通婚,甚至上岸不许穿鞋等诸多限制。久而久之,九姓渔民的生活习俗与岸上人截然不同,尤其是用脚盆抬新娘在船头举办水上婚礼,让人惊叹不已。如今九姓渔民早已上岸居住在富春江畔的三都渔村,而奇异的水上婚俗却被当地开发成一项富有特色的旅游活动。花三四千元便可举办一场水上婚礼秀,两艘张灯结彩挂有双喜的木船,泊岸停靠,扮演新郎、新娘与媒婆的都是建德师范学校的学生,稚嫩的脸孔,调皮的表情,让人捧腹。

  严子陵的“粉丝”范仲淹

  出三江口,顺江而下,入桐庐,两岸青山收窄,这条水道为千里岗山脉与龙门山脉夹峙形成的峡谷,又称严陵滩,曾是浙西、皖南、赣东主要商埠往来必经的水路。放眼望去,满目葱茏,江水碧绿如染,左侧山上有浅红色突出的巨岩,严子陵钓台就嵌置在七八十米高的峭壁上。这也太夸张了,人怎会在这上面钓鱼呢?坐在船头的游客抬头仰望,不以为然。其实,那只不过是一种人生姿态罢了,其形式如同今天的“做秀”。中国历史上有两位很有名的钓鱼人,一位是姜太公,一位是严子陵。王世贞在《钓台赋》中说:“渭水钓利,桐江钓名”。后者说的就是严子陵。严子陵与东汉光武帝刘秀是同窗好友,刘秀登基后多次邀请严子陵出仕辅政,欲封谏议大夫,子陵不受,甘居山林,在富春江畔以耕钓为乐,后人仰慕他高风亮节的人格魅力,前往凭吊的“粉丝”络绎不绝,其中最有名的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

入桐庐严陵滩入桐庐严陵滩

  1034年,45岁的范仲淹,因谏言而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被贬睦州。客观地说,在历代封建皇朝中,宋代的皇帝还是不错的,范仲淹虽然被贬,但仍然是在睦州做官,当时这一带都属于他的管辖范围,于是他在富春江钓台底下替严子陵建了一座祠堂,还写了一篇挺有名的《严先生祠堂记》,文章最后四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作为一名政治家范仲淹为甚要如此来称颂严子陵这样的隐士呢,难道他碰了壁、受了阻,看透仕途枯荣,萌生隐居之念。其实不是,范仲淹在睦州没有几年,西夏战争爆发,朝廷实在选不出人,只好派他去西北前线,范仲淹不仅文章写得漂亮,率兵打仗,有勇有谋,同样精彩,很快捷报频传,立下战功。仁宗皇帝乐了,下旨召他回汴京(今开封),出任副宰相。范仲淹面临更大的挑战,他想从原有的官僚体制里面做改革,推出了“庆历新政”,不过仅凭借习惯化了的价值系统来改革,当然很难成功,立刻遭到了皇亲国戚和权贵大臣的反对。1046年“庆历新政”宣告失败,范仲淹再次被贬,离开京城,恰逢另一位被贬在岳阳的朋友滕子京之邀,于是写下了那篇更有名的《岳阳楼记》,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几乎成为每个中国知识分子的座右铭。今天重读两篇“名记”,咦!相隔12年,又都是在被贬之后写的,竟然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看来范仲淹不仅衡量知识分子有两种尺度,而内心存在出世与入世,或者说立功与隐逸的双重性格。不过,挺可惜的,原严先生祠堂因富春江水电站的建设,已淹没水下,如今的严先生祠堂为1983年重建。

  离开严子陵钓台,过芦茨湾,经富春江水电站大坝,往下游十几公里,远远看到桐君山。桐君山是桐庐的标志,在分水江与富春江交汇处,一峰突起,如翠玉浮水。桐庐县志记载:“有人采药结庐桐木下,人问其姓,指桐木示之,遂山名桐君,郡曰桐庐。”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桐君,黄帝时人,采药求道,识草木金石性味,着有《桐君采药录》,被尊为“华夏中药鼻祖”,其山被称之为桐君山。

1 2 3 4 5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有话说

您还可以看看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大家发现

为我发现

发现攻略
    发现微博
    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请直接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还没有新浪账号?

    立即注册
    X
    @明日香 提问中
    1/140
    此问题会同步到你的新浪微博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