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边缘行走 这里是地狱这里是天堂(图)(2)

喜欢
大字
小字
| 2009年03月30日19:35


${长标题}

  丙中洛的泥石流花园

  在通往秋那桶的岔道口上贴着这样一张特别警示:

  “我乡秋那桶村秋那桶组发生严重滚石、滑坡、泥石流自然灾害,险情尚未排除,

  请中外游客暂时不要前往。看来这座如高山花园般的小村子已经和外界隔断些日子了。

  在丙中洛镇上遇到不少背包客,他们几乎都是刚从秋那桶回来的。我向他们询问路况,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路断了,车进不去,只能徒步。”这并没有出乎我的意料,在怒江峡谷的腹地,泥石流和断路简直就是家常便饭。

  背上一瓶矿泉水和些许吃食,我向着那座泥石流背后的村庄大步进发了。

  那条山路果然被泥石流毁得很厉害,有时候我不得不下到河床才能绕过坍塌的路段,不过这样一条美丽的山路倒实在值得用脚步来“衡量”。当整条山谷被踩在脚下、巨大的雪山在远处升起的时候,秋那桶村也就一望在目了。

  这是一座散落于高山草甸上的自然村落,由木屋、古树、麦田和雪山组成的风光只能让人用“完美”二字来形容。时值午后,大部分的村民都在田间干活,这倒给了我静心品味这座村落的机会。

  坐在三重斜顶、汉式庙宇风格的天主教堂门口,我看到每家每户的门口都贴着毛主席的画像、羽毛艳丽的鸭子和散养的猪儿们在石板路上蹿来蹿去、由原木搭建的老屋在阳光下晾晒着石板屋顶??此时我竟想感谢泥石流和断路了:这座美丽而脆弱村落如何承受得起大量游客的惊扰。

  旅行关键词

  《德拉姆》和《车票》 在堪称经典的纪录片《德拉姆》中,田壮壮用极其唯美的电影化语言,对从丙中洛到察瓦龙的这段茶马古道进行了详尽描绘。在藏语中,“德拉姆”是平安女神的意思。另一部对怒江峡谷进行过诗意描述的电影,是张之亮的最新文艺片《车票》。电影中,那个名叫曾雨桐的被遗弃的女孩,就是在宛若世外桃源般的雾里村重新寻回母爱的。雾里也常被写做“五里”,位于丙中洛到秋那桶途中、石门关的旁边。

  丙察公路 从公路交通上说,怒江峡谷就像是一条死胡同,进去之后必须原路返回。很长时间以来,丙中洛一直是这条“死胡同”的尽头,但随着丙察(丙中洛到察瓦龙)公路的开通,通车顶点被延伸到了西藏境内。丙察公路全长98公里,路面狭窄,会车困难,几乎全程是坑洼不平的土路,即使最好的越野车也要走上六七个小时。

  独龙江的蚂蟥河谷

  在贡山我们遇到了一个叫“蚂蟥”的昆明小伙儿,刚从独龙江回来,他说被很多蚂蟥咬了,

  然后就开始激动地展示他那条伤痕累累的腿:“独龙江的蚂蟥不光是从地面袭击,

  还有从树上空降的,吸血前也就烟头般粗细,吸饱后跟大拇指似的!”

  如果说怒江峡谷是一条连通外界的通道,那独龙江就是这条通道深处的一间密室。怒江峡谷腹地的贡山是前往独龙江的惟一入口,其间有两条路,都要翻越高黎贡山。

  老路就是过去马帮和挑夫走的路,曾经是独龙江和外界的惟一通路,纪录片《最后的马帮》说的就是这条路。新路是新修的公路,因为经常塌方,还不能算是真正通车。我和同伴阿狸的计划是老路进、新路出。

  出发前我们最关心的就是对付蚂蟥的办法。昆明小伙子“蚂蟥”说:“要用烟头烫,或者撒盐,但不能用手拽,那样很可能把蚂蟥的吸盘留在皮肤里,容易发炎。”这些我也了解,都是能在网上搜索到的知识 ,但还是不清楚什么最有效。

  就这样,带着对蚂蟥的恐惧,我们出发了。开始的路很好走,简直是大马路,沿着普拉河上行,清澈的河水和怒江的黄色浊浪形成鲜明对比。从噶足保护站开始,植被就非常好了,三四个人才能合抱过来的巨树随处可见。

  在高黎贡山的雨季还可以看到变幻多端的云彩,从一片云的诞生、成长、融合,直至消散,充满诗意。

  当然雨季也是蚂蟥最猖獗的时候。不过第一天还算顺利,除了同伴阿狸被一只蚂蟥吓得丢了登山杖——这是我们在高黎贡山东坡碰到的惟一一只。

  晚上扎营在道路边。在经过一夜小雨后,我们打算在第二天翻过垭口,山的西侧就属于独龙江流域了。一路上行,随着海拔上升,樟树类的阔叶树种消失了,代之以高大的杉树林,景色也变得疏落有致了。

  独龙江最有名的就要算是满脸纹饰的文面女了。可来了才知道,现在整个独龙江流域的文面妇女就只剩60余人了,而且平均年龄已70多岁,看来这个传统风俗没有多久就会绝迹了。在村支书的家里,我隐约看到了文面风俗的另一种延续——一个小孩子腿上的彩色文身,大概是表示吉祥的图案吧,很漂亮。

  旅行关键词

  独龙江峡谷 独龙江峡谷处在云南西北部与缅甸交界的偏僻角落,东岸的高黎贡山屏蔽着峡谷通往外界的通道,每年峡谷都会有半年左右的时间与世隔绝。因而这里也成为中国原始生态保存得最完整的区域之一,被称为“野生植物的天然博物馆”。奔腾于峡谷间的独龙江处于“三江并流”核心区的最西部,与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并列而行,被称为“第四江”。

  怒江徒步 怒江峡谷被高山所挟持,交通不便,倒因此成就了不少风光优美的徒步线路。除去经老母登到知子罗的线路,最为背包客热衷的就是迪麻洛到德钦的徒步。这条线路要翻越碧罗雪山,其中最高的垭口海拔约4300米,需要3天左右的时间。这条线路还可以延伸为穿越“三江并流”的徒步线路。其他还包括到维西和察瓦龙的徒步线,而最艰苦的当属贡山到独龙江峡谷的线路。

  独龙族 根据200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独龙族的人口仅7000余人,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独龙族主要分布在独龙江峡谷两岸,以及相邻的怒江、维西、察隅等地和缅甸境内。独龙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过去多靠刻木结绳记事、传递信息,信奉原始宗教(现有部分独龙族信仰基督教),以刀耕火种的粗放农业为主,保持着相当原始的生活形态。独龙族的传统节日只有一个,即新年,独龙语称做“卡尔江哇”,于每年秋收完毕后举行(一般在12月至次年1月间)。节日当天有隆重的剽牛祭神仪式,其中“格蒙”是最主要的祭拜对象,他是独龙族神话中人类的祖先。

  文面女 关于独龙族女性文面习俗有很多说法,其中最为广泛流传的一种说法是:当年独龙族妇女为了不被察瓦龙藏族土司强掳为奴,便用锅烟涂脸,甚至青黛文面,将自己装扮成藏人所惧怕的鬼怪模样。按照传统,独龙族女性每到十二三岁时便要文面,以象征成年。文面的方法是先由老年有经验的妇女用锅烟水在少女脸上画出图案,然后用荆棘的硬刺刺破皮肉,将锅底灰或草汁揉入伤口,脱痂后即成青蓝色纹样。独龙江中上游地区女性的纹饰最为复杂,几乎文满整个脸部,图案就像展翅的蝴蝶。独龙江下游的纹饰比较简单,一般只在下颌处文二三行竖条纹。

1 2 3 4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有话说

您还可以看看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大家发现

为我发现

发现攻略
    发现微博
    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请直接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还没有新浪账号?

    立即注册
    X
    @明日香 提问中
    1/140
    此问题会同步到你的新浪微博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