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东漖郭氏大宗祠 诉说五百年的变迁史

喜欢
大字
小字
位于 广州市 | 南方报网(南方日报) 微博 | 2012年02月15日14:37

  从荔湾区东漖南路一个不起眼的巷口往内走约200米,就能看见“东漖侨联会”的牌坊,这里是东漖郭氏大宗祠的扎根之处。悠久的岁月并未让这座宗族祠堂建筑蒙上清冷的气息,祠堂内族人忙碌的身影提示着路人:它仍鲜活地存在着。

  东漖郭氏大宗祠坐落于荔湾区东漖街东漖社区龙溪东路仁秀坊185号,距今已有500年的历史。历经沧桑,祠堂的建筑布局及建筑构件至今仍保存完整,但里面所藏古文物已荡然无存。这个宗祠见证着东漖郭氏家族的开枝散叶,也亲历着东漖社区的屡次变迁。

东漖郭氏大宗祠东漖郭氏大宗祠

  占地逾千平方米、来自明朝古建筑的老宗祠,在广州已经很少,可惜的是,里面所藏古文物已经损失无存。几百年来,郭氏大宗祠屡遭破坏,变得百孔千疮。正门巨大的木刻对联、横匾,以及木柱上各朝代的木刻名人对联等已荡然无存,这令郭氏族人感到痛心疾首。

  据郭氏《重修大宗祠记》记载,明正德年间,郭氏大宗祠始建于横槎之西,即广州市芳村将军庙旧址,后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迁建于横槎之南的现址,建筑占地1191.4平方米。整座祠堂由青砖石瓦打造而成,主体建筑前的走廊上由檐柱支撑,四根长短不一的房梁呈梯形搭建在檐柱上,将屋顶牢牢撑起,房梁上的花纹浮雕图案栩栩如生,堪称岭南祠堂建筑风格中的典型。

  未入祠堂,便能看见众多大小石狮。石前檐柱挑头的小狮子、虾公梁的石狮、墀头砖雕上的狮子相映成趣。仔细端详虾公梁上龇牙咧嘴的石狮,其背上的镂空椭圆石雕十分精致。墀头砖雕做工也非常精细,人物、花卉图案仍清晰可见。

  走进宗祠内,右侧是琳琅满目的图书和健身器材,左侧有一台乒乓球桌和一些老照片。现在这里已经建为东漖老年文娱康乐中心,成为社区居民读书锻炼的好去处。正门和中堂之间立有两株稀有的桐树,据说这是宗祠“世德堂”的特别标志。早些年前,其中一株桐树枯死之后,郭氏族人几经周折,才在东漖中学找到了这种树的树苗。

  广州市文化局的考古人员在郭氏大宗祠考察时曾指出:“面积这样大的明朝古建筑,在广州农村已经很少,但最可惜的是,里面所藏古文物已经损失无存。”人民公社化运动中,郭氏大宗祠屡遭破坏,变得百孔千疮。正门巨大的木刻对联、横匾,以及三个殿堂、五面墙、十条大木柱上各朝代的木刻名人对联,还有中宪大夫、奉政大夫等横匾全都荡然无存,这令郭氏族人感到痛心疾首。“原来这里整面墙都是神主牌,有屋梁那么高。”宗祠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永卓比划着说,“现在一块也找不回来了。”

  1993年郭氏大宗祠复建时,郭氏后代曾邀请乡中长者到宗祠内座谈,请他们回忆宗祠内的设置和壁画设计,并调动郭氏族人共同商议重修方案。在宗祠数次整修中,只修复破损,并未改变建筑本身的结构。正门的红木大对联和堂内的横匾在复建时基本按原样重置。资料显示,宗祠内后堂至今巍然不倒的檀木柱,为羊城古建筑中所罕见。经历了长久的磨难后,这座古建筑还是被历史刻下了痕迹,现场可以清楚地看到,两廊的红砂岩柱已有些褪色,中堂的一根石柱也与墙体有些分离。

  宗祠曾用作学堂

  祠堂内部曾用作学堂的教室,直到宗祠复建前,东漖社区六个年级学生的小学生涯都是在祠堂里度过。

东漖郭氏大宗祠东漖郭氏大宗祠

  旧时的东漖是河涌遍布的水乡。对于当年的趣事,郭永卓仍然记忆深刻:“以前祠堂前面的田野就是学堂的操场,坐在门口的石墩上还能看到10公里外的三山,那时小伙伴们还争着坐。”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东漖郭氏十七传孙泽乾在大宗祠创办“东漖郭氏学堂”,从此,东漖河畔便常有阵阵读书声相伴。据《芳村区志》记载:“学堂得到族中父老支持,将世德堂的祖尝田6.7公顷拨作办义学田产,郭族子弟免收学费。”祠堂的耳房曾用作学堂的教室。耳房窄而极深,只能摆放下两张小桌,却能摆下约十排座椅。回忆起当年的上课场景,郭永卓连声感慨,班上后排高个子的同学视力好,隔着那么远的距离竟能看清楚课室另一头黑板上的字。

  郭永卓告诉记者,直到宗祠复建前,东漖社区六个年级学生的小学生涯都是在祠堂里度过。原先作教室时开凿的窗户在复建时被重新填上,但现在仍有几间教室保留着当年的原貌。学堂在复建前就已经搬到祠堂隔壁,更名为东漖侨联小学,后与金兰小学合并,现在变成了东漖中学的学生宿舍。

  名将之后能人辈出

  郭氏崇尚教育,其族人之中出了不少学者、工程师、金融家等专业人士。据了解,郭氏族人在国内以广州、昆明上海居多,也有不少旅居海外。

  据了解,东漖郭氏始祖雪筠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后代,他与儿子碧山选择了水秀山灵、壤沃林茂的东漖横槎作为定居之所,此后,郭氏子孙在此繁衍生息,延续至今。据了解,郭氏在东漖定居约七百九十多年,后裔今已传至第25、26代,约有七八千人之多。

  在郭氏大宗祠的后堂正中,悬挂着“奉先思考”、“崇德务本”的木匾,昭示着郭氏祖先崇尚德体教育,实事务本的理念。正门的红木对联“六经传世泽,百笏振家声”历久弥新,十分醒目。郭氏崇尚教育,其族人之中出了不少学者、工程师、金融家等专业人才。“宗祠还在,郭氏族人的联系就不会断。”族人郭启明说。每年元宵过后的星期天,郭氏大宗祠会固定举行春节联谊酒会。郭永卓告诉记者,今年估计会有三千多名东漖郭氏族人从各地赶回来欢聚一堂。

  从1994年开始就旅居台湾的书法家郭志锐回乡探亲后写道:“回到自己土生土长的东漖故里,目睹一切的一切,感慨良多,使我更充实起来,加倍勉励自己。”在宗祠中长大的人们,渐渐离开,渐渐老去,唯有这座古老的宗祠建筑屹立于此,见证着郭氏族人与这片地区的荣辱兴衰。(作者:范琛、巫珩)

  相关阅读:

  广州石室:中国最大的石构哥特式教堂

  广州北京路印记:两千年沧桑古道话今昔

  慢游广州 街头不起眼的名小吃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有话说

广州市 GuangZhou

广州秦汉时就是繁荣都会,汉唐以来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清朝闭关锁国时是中国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也是中国最早对外的通商口岸。

您还可以看看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大家发现

为我发现

发现攻略
    发现微博
    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请直接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还没有新浪账号?

    立即注册
    X
    @明日香 提问中
    1/140
    此问题会同步到你的新浪微博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