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英博物馆的展厅中,有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人发明的竹蜻蜓。”在美国芝加哥航空博物馆,第一张照片就是清代中国人在放风筝。风筝被西方人认为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但说到风筝,就不能不说老北京。
风筝据传是墨子发明的,到唐代已用于军事,五代时有风筝载人逃跑的记载,这不奇怪,6尺大的风筝足以带人,60节的“龙头蜈蚣”能带2个人。到宋代,已有风筝画谱。到明初,认为风筝可能给城外传递信息,甚至窥探皇城内隐私,北京一度禁止放风筝。但到明后期和清代,北京风筝发展迅速,成了全国风筝的代表,在开封、北京、天津、潍坊、南通、阳江六大传统风筝产地中,一半以上是模仿北京风筝。
老北京风筝特点有三
首先是大,大风筝放飞有危险,回收难,适合北方,过去只有大户人家才玩得起,因为要雇专业人员操作,特别是回收,要两人使大木桩,利用杠杆原理一点一点捯,才能收回来。其次是画工精,清代皇家也玩风筝,绘画自然精益求精。第三是造型美,老北京人文荟萃,许多文人墨客也有此好,曹雪芹就曾扎风筝出售,他们在设计上不断创新。
老北京风筝主要有两大流派
一是“风筝哈”,代表作是大沙燕,一是“风筝金”,代表作是“黑锅底”。
“风筝哈”的先祖本是瓦剌武将,“土木堡之变”后护送明英宗回京,留在中原,到哈国梁开始做风筝,已传四代,当年梅兰芳等就玩“风筝哈”,是北京著名的风筝品牌。
另一“风筝金”,叫金福中,满人,原本在皇宫当差,后来专给宫廷做风筝,制作极为精良,即所谓“宫式本”,也向民间出售,但比较简单,即所谓“民式本”,此派未有传承。余下还有“风筝于”等,影响不大。
值得一提的是,“风筝金”独揽宫廷业务,在于他采用的是曹雪芹当年设计的风筝样式,曹氏留下《南鹞北鸢考工志》,此书是否真实,尚有争议,但据此书形成的“风筝曹”制作技艺确有独到之处,比如可以模仿人在天空中走路,且能像鹰一样直上直下,风筝讲四门功夫,叫扎、糊、绘、放,“风筝曹”在放上颇有绝技,近于舞蹈,可惜传人不多。
(本文材料主要引自《北京志·人民生活志》)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