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国家博物馆北门外,成为天安门地区文化新地标
一尊高达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日前落户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门外落成,为十里长安街增加了一道人文景观,也给天安门地区增添了文化新地标。国家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北门广场将成为新国博的重要观众出入口。它面向长安街,比邻天安门广场,并与故宫面对,有特殊的政治与文化地位。国博是展示悠久中国历史文化的最高殿堂,因此必须选定一件代表性的展品放在此处。
立足北广场意义非凡
记者在现场看到,雕像正对东长安街,“孔子”双手合于胸前,目视远方,衣饰简洁,身体左侧佩戴有一把宝剑,让人感觉是一位仪态万方的老者正招呼着四方宾朋。石头基座上有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为塑像题写的“孔子”二字以及孔子的生卒时间。据国家博物馆负责人透露,雕塑总重量约17吨。
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历代被称为‘圣人’的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的名片,因此在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全面竣工之际,这尊孔子像落户国家博物馆北门外,与国博自身的文化含量是非常相配的”。
作为这尊塑像的作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吴为山介绍,雕像从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的整体建筑环境与周围空间环境出发,以简朴、概括的手法,将人体的结构融入自然的山石形态当中,造型强调一种博大感,以期与中国文化博大厚重的底蕴相配。
孔子是中国文化的名片
吕章申告诉记者,孔子在我国家喻户晓、历代被称为“圣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的名片,在国际社会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中国人对孔子形象的向往和憧憬,几千年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艺术家用各自的智慧将他们心目中的孔子形象作出了不同的演绎,成为人们瞻仰和礼拜的圣像。今天当人们面对这尊塑像时,会发出许多文化的感慨,会产生与孔子思想相关的许多联想,所谓的“思接千古”,正是通过这一特殊的媒介而获得雕塑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
记者发现,如果从正面欣赏雕塑,孔子的眼神微微下垂,显得十分谦和。如果从长安街开车驶过,乘客略微抬头,会与雕像中孔子的眼神不期而遇。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塑像一直保持微笑,十分亲切。
在广场上,记者看到几位游客正与高大的“孔子”合影。他们向记者表示,这座孔子青铜像非常传神,也希望今后能看到更多这类凸显中国传统文化的作品。
孔子塑像作者吴为山毫不掩饰自己的激动心情,他告诉记者,该雕像有三个最为显著的特点,一是孔子表情慈爱智慧,祥和温润,颇具儒家风范;二是整体造型似巨石似高山,象征着孔子是跨时空的精神坐标,是一座文化泰山;三是从背后望去,这尊雕像又像一座丰碑。“作为先贤,他永远是我们后人仰止的高山,是我们膜拜的丰碑。”
天安门广场,中国的象征性建筑物,世界文化遗产--北京故宫的正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天安门广场是全国红色景点、经典旅游景区。位于北京城中轴线和东西长安街的交汇处。始建于明永乐十五..
闂備礁鎼幊鎰板磿閵堝棙鍙忛柨鐕傛嫹闁荤姷灏ㄩ幏锟�闂佽崵濮嶉崘顭戜紓濡炪倖妫戦幏锟� | 闂佽崵鍋炵粙鎴炵附閺冨倻绠旈柣鏂挎憸閳绘棃鏌熼幆褍鏆遍梻鍜冩嫹 |
|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