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朴的老艺人和他们的绝技
景德镇谚语“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说的就是一个瓷器制作好要经过72道工序。经最初的泥料淘洗、炼制、揉泥后,第一道工序就是拉坯。
一件瓷器的成型最主要就是拉坯的技术。在作坊内,我看见王炎生老师傅的一双妙手在旋转的泥料中一点点提升,几经反复,一件浑圆的大碗就像变魔术一样跃然在眼前。王炎生师傅凭借着一辈子练就的拉坯绝技,成为景德镇第一位享受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津贴的艺人。
拉坯后需要利坯。利坯就是在旋转的陶车上,把坯体上多余的部分镟掉。景德镇瓷器“薄如纸”的特色,就是靠利坯这道工序来完成的。只见“利坯”师傅陈圣发老人坐在陶车上,双手拿着一根木棍,一边熟练快速地搅动着陶车,一边还不忘朝我们微笑示意。慈祥的笑容背后,谁能体会到这位81岁的老人70年艰辛的利坯经历呢?他10岁到景德镇学徒,从打杂做起,直到19岁才“脱手”出师独立做工。在景德镇,学徒时做什么工序,到老都还是做那道工序。利坯修一个碗需要4把坯刀,每一把刀有3个步骤,每个步骤要学3年,工艺学起来非常难。利坯时,要屏住呼吸,为测定所利坯体的厚薄,需用手指轻轻弹击坯体,并细心倾听其发出的响声,从响声大小来判断坯体各部位的厚薄。如今,陈师傅的工艺水平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接着,我来到彩绘作坊前,如果不到这里亲身走一遭,你很难想象得出师傅们是怎样在陶坯上用颜料描绘出精美图画的。含氧化钴的颜料,在陶瓷坯体上仅仅呈现出灰黑色的印记,就像胶片时代摄影得到的底片,而要得到成品后的青翠色彩就需要1300℃高温烧制。
景德镇的传统青花瓷纹样细腻,运笔流畅,宝相花、缠枝莲、回文等图案一直延续至今。现代青花瓷则更注重泼墨手法、写意手法等综合艺术表现力,或具象或抽象,或细雕或写意地去表现“白地蓝花”这种特殊的美。
除了青花瓷,景德镇的传统名瓷还有青花玲珑瓷、颜色釉瓷和粉彩瓷,这些瓷器的制作在古窑区传统作坊内都能看到。透过一排排雍容华贵的粉彩瓷瓶,我看见头发花白的张文月老艺人正用纤细的钢针雕刻着什么,还不时地用嘴吹去雕刻下来的粉末,走近仔细看后我才恍然——那“绣花针”下正“扒花”出细密匀称的凤尾纹花样,再细品旁边的粉彩瓷瓶,花鸟图案下果然有精致的纹理质感,难怪张文月师傅被世人称为“扒花大王”!出自他手的高档粉彩精品,多数被作为国礼瓷赠送外宾,国内外博物馆和收藏家更是争相收藏。张文月老人现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优秀传承人。然而在荣誉的光环下,谁又会想到这位老人其实是一位聋哑人呢?在他60年安静寂寞的扒花岁月里,唯有这美丽的粉彩瓷诉说着他的内心世界。
景德镇是享誉世界的“瓷都”,与佛山、汉口、朱仙镇并称中国四大名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景德镇古称“新平”,又名昌南,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的陶瓷。据文献记载,景德镇制造陶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