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版的大城小爱
湖南乃“鱼米之乡”,去长沙饭桌吃饭,我认为这四个字应写为“鱼米之香”。
鱼是湘菜桌上最不可少的一盘菜,湖南人不光爱吃,且吃得精细,话说“鳙鱼头,鲤鱼尾,鲢鱼肚皮草鱼嘴,青鱼中段最美”。“一个鱼头三钱参”,若家中有小孩考试,父母都爱买鳙鱼头给小孩补补脑。这鳙鱼头就是红遍大江南北的剁椒鱼头。长沙做这道菜最有名,鱼颊脆嫩,鱼脑腴润,鱼肉细滑。
在湘菜馆吃饭,连平时不大吃米饭的北方人也会添饭,是湖南米香?用钵子蒸饭?不尽然,这吃也像穿衣服,是讲究搭配的。湘菜喜放辣椒和其他香料,不单是口味重,且香料精细,味感丰富,与口感同样细腻的米饭一起,很是相配。尤其是长沙的口味,采湖湘各地之长,有酸辣、鲜辣、油辣、咸辣,烹任时根据菜和火候用不同辣椒调味。比如白椒炒鸡杂、尖椒炒肉、剁椒溜白薯,菜味精细有别,而味平香软的米饭就像件百搭衫,故吃起来饭菜皆香。所以,要论起长沙的饭店,一言蔽之:吃的是鱼米之香。
说到剁椒鱼头,想起2007年的一首歌曲《剁椒鱼头》:“我们都爱吃剁椒鱼头,幸福感停留了很久,简单和快乐就足够,脑海浮现出剁椒鱼头⋯⋯”在餐桌上吃出了性情,吃出了爱情,吃出了幸福,你有没有过?反正在长沙,幸福生活的天平一端是那永不厌倦的胃。这点,从长沙小吃的发达就可窥见一斑。
每个地方都在薪尽火传中因物求性,因性求术,发展出自己的本土小吃。而小吃业在城市的发达指数,从某个角度上又反映了这个城市的生活态度。纵览全国,小吃发达的城市往往比较休闲、娱乐。从火宫殿到南门口的小巷,从白领到布衣,长沙人把小吃吃出了大文化。
那个被毛主席称为“火宫殿的臭豆腐还是好吃”的地方,原是个火神庙堂,因历史上庙会旁有很多小吃摊,借小吃文化盛行而发展成一个扬名四海的美食一条街。光听小吃的名头:姜二爹的臭豆腐、姜氏女的姐妹团子、周福生的荷兰粉、胡桂英的猪血、邓春秀的红烧蹄子、罗三的米粉⋯⋯从名字前这些压阵的人名,就知道在这里吃的是历史、经典和文化。火宫殿的臭豆腐确实值得一赞,外焦内嫩,闻着臭吃着奇香。貌不招人喜欢,一旦爱上又难以拒绝。
除了火宫殿,世俗化的长沙小吃遍布这个城市的街头小巷中。比如南门口小巷,长沙很多老市民知道哪条巷子中哪户的卤猪脚好吃,哪家糖油耙耙好吃。小吃摊位上常看到人们排队等候,有的买了钻进车里,有的闺密俩边走边吃。这里最火的是晚上,夜宵灶火要烧到凌晨两点才熄。长沙夜宵分货担、排档、酒楼三种,以排档最盛行。夏天,小排档里坐满呷着小酒、光膀子的男人,穿吊带、踩高跟鞋的女人,一袭清纯棉布裙的邻家女孩。此刻,无论老少妇孺,官商民贾,大家都认真地在剥着眼皮下那盘红红的口味虾,尽情享受食物带来的满足。
长沙还有一条著名的“堕落街”。对很多人来说,这三个字唤起的味道,不是来自味蕾,而是发自心里——那儿曾镌刻了无数湖湘学子的青春记忆。“堕落街”是湖大师大之间一条小街。在湖大,“自卑亭”不代表自卑,“堕落街”也无堕落之意。名为堕落,是因为它很有生活气息,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那条街上每天流淌过无数年轻的脸孔,他们三五成群从街头吃到街尾,烤鱼、烤茄子、烤韭菜、煎土豆、红薯粉、煲仔饭⋯⋯统统好吃又实惠。大嚼大咽时,还轧轧马路,看看美女,烧烤摊前顺势表个白,分手了相约喝个酒⋯⋯这些都成了许多人青春日志的一部分,大学时光的一段绵长的记忆。
所以,对于生活在长沙的人而言,吃可不仅仅是进食的过程,还嵌进了很多心情。面对美食,长沙人直接而不矜持,热爱而不节食,性情而不理性。长沙人不愿意把食物形式化也不想形而上,他们要的是来自胃里那个实实在在的舒服的饱嗝。在那个火车站立着一只大辣椒的城市中的饮食男女,在油盐烟火、熙攘平实的生活底子下相依相伴,诠释着这个城市的大城小爱。
想必在长沙,若爱情和饮食能达到统一,生活的幸福指数就会大大提高。我爷爷是长沙人,家中小叔再婚时,从不多嘴的爷爷提出了一个条件:找个会吃辣椒的。呵呵,不知爷爷在前任儿媳妇身上明白了什么,还是从饮食中悟出了什么。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