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母殿位于晋祠中轴线末端,它始建于宋太平兴国九年(984),崇宁元年(1102)重修,是现存晋祠内最古老的建筑。大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殿内无柱,全靠四周围廊中的立柱支撑。这也是这种建筑方法在我国现存古建筑中最早的实例了。殿内供奉着圣母像及42尊侍从的泥塑彩绘人像,均为宋代原塑,其中33尊侍女像面目生动,栩栩如生,与难老泉和周柏并称晋祠三绝。此外,大殿前的廊柱上盘旋着八条木龙,雕于宋元佑二年(1087),八条蛟龙各自环抱着一个大柱子,距今尽千年,仍然鳞爪毕现,跃跃欲飞,不得不叫人叹服木质的优良和工艺的精巧。
周柏,为西周时期所植,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在康熙年间的一次地震中被震歪,向南倾斜了45度,刚好倚靠在身边一株1600余年树龄的“年轻”柏树身上,一老一幼两株柏树,相互扶持至今。这株古柏是山西之最了,但是在全国范围内还只能算是老二,最古老的一株柏树位于陕西延安的黄帝陵内,传说是由黄帝亲手所植,距今四千余年。
金人台的四角各立铁人一尊,其中西南郊的那尊金人铸造于北宋绍圣四年(1097),经历了800余年雨雪风霜,不但保存完整,而且神态威武,迄今明亮不锈,反倒是其余三尊后铸的金人更为残破且锈迹斑斑。据说这是因为西南角的那尊金人在铸造时添加了铬和镍等合金成分,相当于现在的不锈钢。
难老泉水出自悬瓮山的断层岩,其泉水为晋水的主要源头之一,不知始于何时,《山海经》中就已经有了“悬瓮之水,晋水出焉”的记载。原先的泉水清澈见底,长流不息,因而得名“难老”,而且据说水温常年保持在18度左右。但是在上世纪90年代,由于附近山上大量开采煤矿,导致地下水沉降,泉水断流。现在我们看到的泉水是用泵打上来的地下水。写着“难老”二字的牌匾依然高高悬挂,但泉眼里早已没有了流淌千年的泉水。这也算是大自然对于人类过度采伐资源的一种惩罚吧。
水镜台,始建于明朝,是当时给圣母娘娘演戏的戏台,其建筑式样很别致,将亭台和宫殿的建筑相结合。当年没有麦克风和先进的扩音设备,但是古人以其聪明才智解决了这个问题。戏台的台基下内藏八个空的大水缸,两两相扣,以达到扩音的效果。
游完晋祠,我们这次的山西之旅便真正告一段落了。三晋大地上蕴藏着如此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我之前从未想到过的。难怪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呢。国内外值得一去的地方实在太多,这样一想,马上就有种“时不我待”的急迫感,恨不得马上开始计划下一次的远游……
文章来源:歪歪新浪博客
相关阅读: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