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介绍:
云冈石窟:
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始凿于北魏年间,在大大小小53个洞窟中的5万余尊造像大多数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其中第20窟前的高约14米的露天大佛(释迎牟尼坐像)是云冈石窟中最富代表性的作品。可惜的是,云冈石窟周围的污染较严重,许多塑像身上都落满了煤灰。云冈石窟的重点石窟有:最大的第3窟、最大雕像的第5窟、具有代表性的第6窟、第15窟的万佛洞、最早开发的16~19窟以及上面提到过的第20窟。
景区级别:世界文化遗产 AAAAA级景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位于大同市西郊16公里处
门票:130元/人
优惠政策:
1. 参观门票每张人民币130元;
2. 1.4米以下儿童免票;
3. 离休干部凭离休证免票;
4. 现役军人凭有效证件免票;
5. 残疾人凭残疾证免票;
6. 老年人凭有效证件65岁(含)以上者半票,70岁(含)以上者免票;
7. 学生凭有效证件半票。
开放时间:夏季(4月15日-10月30日) 8:30-17:40 冬季(11月1日-4月14) 8:30-17:00(节假日适当延长开、闭馆时间)
交通:大同市内开有30余条公交线路,市内公交车全程票价均为1元。郊区公交1元起价,依据路程而价格不同。市内乘3-1、3-2和10路车均可直达云冈。3-1路公交车起点站为新开里,终点站云冈矿;3-2路起点站为大同火车站,终点站为云冈石窟;10路车起点站为西门外,终点新荣区。
旅游小贴士
云冈石窟18:00关门,最好在17:00左右赶去。这时落日余晖照在石窟上,别有一番景致。
【十大看点】
一 看 名
云冈石窟是北魏王朝建都平城即今大同 期间留下的一座历史丰碑,是世界遗产、国之瑰宝、大同文化名片,一批批中外游人慕其盛名纷至沓来。
二 看 形
武周山,亦名武州山,在大同城西山中。宋《太平寰宇记》引《冀州图》云:"武周山在郡西北,东西数百里,南北五十里。山之南面,千仞壁立。"云冈石窟即因武周山南缘斩山开凿。
三 看 窟
云冈石窟的洞窟类型多样,结构复杂。主要有大像窟、佛殿窟、塔庙窟、僧房窟、禅窟等,其中前三种是云冈洞窟的主要类型。
四 看 佛
佛、菩萨、弟子、护法等作为宗教人物形象的出现,是伴随着佛教美术轨迹发展而发生的。
五 看 画
掀开云冈石窟这部精美的"石书",便似打开了一幅绝伦的卷画,在以佛、菩萨、弟子、飞天为主要内容的画面中,亦点缀着一些佛经故事画。这些故事画,虽不为雕刻内容的主流,但它却与石窟中的其他雕刻一样,烘托着主题,扮靓了洞窟,使云冈石窟这颗耀眼明珠,绽放出特有的艺术光彩。
六 看 艺
云冈石窟乐舞雕刻,是古代多元文化结合的产物,各民族深厚悠久的民间乐舞艺术在此积淀。经调查统计,石窟中目前有22个洞窟雕刻乐器图像,尚存各种乐器雕刻500余件,27种,乐队组合60余组。有表现佛界或俗界的专门性伎乐,也有点缀于壁面空间的图案化装饰性伎乐;有规模宏大,形式侈丽的天宫伎乐,也有态势缥缈悠逸,具有回旋流动之美的飞天伎乐。
七 看 史
鲜卑族拓跋部是一支兴于阴山山脉以南大草原的游牧民族。公远386年,鲜卑拓跋崛起,在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建立了北魏政权。随后,又威服塞北各族,于398年迁都平城今大同市,平城作为北中国政治、文化中心达96年。
鲜卑拓跋风俗淳一,原本不信佛法,与魏晋通聘后,特别是经过什翼犍的引进介绍,才开始接受佛教。
八 看 人
1500多年来,云冈石窟令多少文人墨客、学者名流、达官贵人为其倾倒、歌咏,留下了许多千年不朽的佳作,极大地丰富了云冈石窟的文化内涵。
九 看 联
匾联雅俗共赏,素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云冈石窟,历代留下许多楹联,为世界文化遗产增光添彩。
五窟正面悬特命总督兵马侍郎佟养量于清顺治辛卯1651夏题写的匾[大佛阁]。门联为:
佛境佛地乘建佛心成佛像
云山云岭带将云水绕云城
六窟里门正中悬康熙御笔题写的匾[庄严法相]。
外门联:
性本明慧镜万古灵光昭云水含类群生都成就善男信女
心地从慈航千秋普度皈佛法微言广训共娱游寿世康庄
门楣联:山色随云秀
佛灯共日长
十 看 寺
云冈石窟早在窟前营造的木结构建筑,称"十寺",又作"十名"。
"十名"之说约自辽代开始。金代十名尚存,皇统七年1147年 曹衍撰《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碑文中记载"……西京大石窟寺者,后魏之所建也,凡有十名,一通示,二灵岩,三鲸崇,四镇国,五护国,六天宫,七崇教,八童子,九华严,十兜率……"
明成化十年1474年 胡谥等修纂的《山西通志》卷五"寺观"条云:"在大同府城西三十五里,后魏时建,始于神瑞,终于正光。凡七帝,历百十有一年。其寺:一同升。二灵光。三镇国,四护国,五崇福,六童子,七能仁,八华严,九天宫,十兜率。寺内有元载所修石佛二十龛,金皇统间修。"明·正德张钦纂修《大同府志·寺观》卷四 、明·嘉靖《大同府志》卷五补 记载中均与"成化志"略同。清·顺治胡文烨撰《云中郡志·建置志》云:"石窟十寺……内有元载所修石佛二十龛。壁立千仞,面面如来。总督佟于顺治八年率属捐赀,大为修葺。俾殿阁楼台、香积禅林金碧莹煌。岿然雁北一胜镜也"。
"十寺"的荒废,约在明中期以后。
在我国现存的古塔中,应县木塔都有特殊的地位,体积之大举世罕见,是我国乃至世界古建筑中的一件珍品。八角形的应县木塔高达67.13米,底层直径30米,外表看是五层六檐,其实每层都设有暗层,明五暗四,因此实际是9层。塔内每层都有塑像,均为辽代雕塑的佳品。在900多年时间里经历次地震,战争的破坏依然耸立。
智投·资讯 | 行业专区 |
|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警示:任何收费预测彩票会员等广告皆为诈骗,请勿上当!点击进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