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红人周立波的“咖啡和大蒜”让海派和京派文化重新对立起来。其实在生活消费领域,两个城市早就有了交叉点——创意产业区,这些城市的新地标有着国际化的相同LOGO和不同的地域细节,周身散发着令人着迷的文艺腔调。所以,在本期,你会发现北京的798在上海变成了迷你精致的M50;老弄堂的田子坊也经常会穿越时空来到南锣鼓巷……两个版本都用自己风格解读了时尚青年文艺发烧的原因,那就是用古老元素混搭享受的有设计感的生活。
文艺地标
用古老元素混搭享受的有设计感的生活
重要的是细节
采访笔记
本次采访虽然历时两周,但是觉得短暂,北京和上海有太多的话题,能呈现在纸上的只是冰山一角。我们都长期生活在北京,也算是上海的常客,可是用这个视角去发现两座城市还是第一次,虽然都是老建筑里的新生活,但是格调完全不同,你可以爱一个,也可以爱两个,地域在这种国际化的生活中已经显得不重要,重要的是细节。
七分古典 三分前卫
我十分深爱的北京
我人生的前10个年头是在北京的二环里度过。那时何勇还没唱红《钟鼓楼》,白颐路还是一道中间两排参天大树的土路,后海是供老百姓遛弯钓鱼游泳滑冰的。北京变了,我也长大了。
同周围的很多人一样,我几乎天天都在抱怨北京,路太堵,天太灰,人太多,等等。而在见过也走过一些国内外的城市后,北京依然是我不曾动摇的牵挂与眷恋……我爱北京!
北京可爱的去处太多太多(我说的不是那些被旅游手册写滥、被游人挤烂的旅游景点)。比如故宫边上的筒子河,那里有护城河、垂柳、城墙、宫殿,永远古典大气的构图,永远都是安静从容的;比如明城墙遗址,只是一段闹中取静的残破城砖,但漫步其下,强大的历史沧桑感能瞬时将你的所有杂念淹没;还有北二环路,一侧是北京最古老的城区,另一侧是向外延伸的现代建筑,一种强烈的冲突美感总会让我莫名地着迷,同时内心因有归属感而格外踏实。
我曾走在维也纳街头,著名的城市环形大道旁,那里每栋建于中世纪的古老建筑都保存完好,而北京呢?一段老城墙的残垣断壁,一个个被改造为各种娱乐场所的四合院,文青艺青们的风花雪月、行为艺术,这就是真实的北京。再厚重的历史也难以抵挡“现代文明”的涂鸦,古典与前卫之间,无所谓对错,无所谓妥协。城市也有它的命运。
而我们,唯有尽情享受生活,才是表达爱的最好方式。清晨,看安定门桥上初升的太阳和风筝飞扬;中午,去四合院尝私家菜,或去老字号来碗炒肝就包子;下午,在老巷子深处的咖啡馆小酌时光;夜晚,去灯红酒绿中,《One Night In Beijing》。
北京,古典或前卫,难以抗拒你容颜。
古老只是生活的装饰
作为过客的上海
去过多次上海,每次都是匆匆一瞥,超不过3天。泛泛的印象中,我是喜欢这座将精致武装到牙齿的城市的,而这次短暂的上海创意园区之旅,加深了某种印象,澄清了某些假象。
行程只有两天半,由于正值梅雨季节,大雨、潮湿和闷热如影随行,不过透过蒸腾的雾气看城市的这片区域,也许才能获得最真实的感觉。一共去了3次泰康路田子坊,把两个晚上和一个下午交给了这里;用了大半天时间逛遍了只有798五分之一大的M50;最后走马观花地拜访了1933老场坊、同乐坊。每一个区域都不大,但都值得细细品味。田子坊民房和店面混杂,享受就在生活里;M50虽然有很多画廊,但并非艺术的朝圣地,逛逛坐坐还不错;1933老场坊有一个异常精美的建筑,所有的店都会在它面前黯然失色;有刘嘉玲酒吧的同乐坊是“潮人”天堂……像这样的区域,上海还有70多个,有点小惊吧。这可以理解为是上海文化的一部分,因为上海就是以洋派著称的,而这种老建筑的新生也是最时尚的洋潮,落点是新生和现代化,古老只是装饰。相比之下,北京就少得多,对于过分好的老建筑,北京是舍不得拿出来开店的,像1933老场坊,如果在北京,我想它的命运可能会变成一个博物馆。
另外,上海的这些创意产业区都会给你的需求很好地照顾,即使是拒人千里之外的艺术。比如你看中了798某间画廊的某幅画但买不起,除了买本画册外别无他法;而M50的许多画廊则会将展品画翻拍,制成不同尺寸的印刷品,只卖一两百元;售卖文青热爱的纯棉布、小东西、不对称、飘逸范儿的小店也比比皆是。可以说,在上海,原本肥沃的小资土壤会让文青更容易滋长,但前提是你必须会说英文,会说法文更好,如果都不会,上海话也可以,否则你永远走不进这片区域的核心,这多少让人觉得有些装蒜和不爽。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