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北宋)苏轼《题西林壁》
有人说过,“在中国,不声嘶力竭地爱死苏东坡,就不会被承认是真正的文人。”如果光是爱死苏东坡的话,就能当上真正的文人,那岂不是太容易点了吧。何况也没有看见那位,让他揪心挂肚的“十年生死两茫茫”的佳人,也曾经是文人呀。(倒是有听说过一位苏小妹,据传后来成了黄庭坚的夫人,入洞房时黄庭坚被对对子难住了,还是苏东坡帮的忙。)
要命的是,苏子瞻刚好是我最崇拜的偶像之一。当然,我不会喜欢到连“东坡肉”之类的,也恨不得啃上几口的“附庸风雅”。也无法爱上他的所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高雅趣味。但是我能一口气,背出(喜欢)他的许多诗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饮湖上初晴后雨·淡妆浓抹总相宜》、《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
最臆爱的当属《题西林壁》啦,苏老夫子的《题西林壁》,把原本是一座仙气盎然的匡庐洞府,硬是从“远近高低”处,品出了禅意,从而开启了“只缘身在此山中”者的“思路”。由此,仙风道骨者,在这里品出了气象万千的氤氲仙气;青灯黄卷者,在这里悟出了慈悲为怀的博爱佛气;学富五车者,在这里嗅到的是飘逸灵动的自然精气;帝王将相者,在这里闻到的依然是萧瑟沉闷的杀气;芸芸众生者嘛,只有趋之若骛、亦步亦趋的跟风习气。
五次路过南昌,多次经过庐山脚下,没有一次有强烈的上山欲望,或许是跟当年的“敬业”有关,或许是“近乡情怯”,也或许是认为这庐山离咱就“近在咫尺”,留待下次吧。这一等,把庐山从原来的一处避暑胜地,等到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地;这一待,把《庐山恋》的浪漫期盼,落在了“天苍苍、野茫茫”大草原的《牧马人》后面好几年。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时节,仍然见不到有了却夙愿的“曙光”。于是乎,就学来古人 “神游作文” 的招式,也从道听途说中,凭空来闻一闻庐山的“色、香、味”(庸人心目中的庐山)。
庐山秀美奇峰的“色”,诗文飘逸的“香”自不待说,倒是这“味”经我一咂吧,还真吃出了酸、甜、苦、辣来。
庐山的品味,或称情调,既有来自文人骚客的千古咏唱,也有仙道中人的潇洒笛音,更是有关佛庙的木鱼钟鼓。而一群来自“番邦异域”的蓝眼睛洋人,尤取让庐山具备了西方式的浪漫情怀。其“始作俑者”,是一位名叫李德立的英国人。庐山著名的别墅:“美庐”、“芦林一号”、“176”号、“124”号、“359”号、“442”号,都是那时的建筑“杰作”。
走在东谷这些随意、自然散落于秀美山间、溪畔的楼房,一股清凉、恬静、怡爽的感觉,不经意地沁入了心田,大有“人生得一此房(老死山林)足矣”。大有反倒得感谢这位取了一个中国名字的“老外”,尽管他(1895年)挟裹着大英帝国的“船坚利炮”(对清政府施压,而签订了长达999年的《牯牛岭案十二条》),租借了这牯牛岭东面的长冲谷(现称东谷别墅风景区)。
纵观中国近百年的耻辱史,大凡被殖民、租借的地方,如台湾、香港、澳门、青岛、上海、厦门、大连、天津……,现在都能“名列前茅”、经济腾飞。所以有人说,中国的问题,不是自己没有能力,中国人也不笨,而为什么总是落后挨打呢?症结在于:体制上。其实呀,归根结底,还是“传统文化”中“根深谛固”的“皇权意识”惹得祸。
尤取令人可悲的是,现在居然出现了一种“论调”:中国当年如果真沦为殖民地该有多好!?不知要少走多少弯路。
想一想,既心酸,又无奈。特别是坐在酒吧,摇晃着手中透明的高脚杯,看着晃动的丽人,啜着血红的葡萄酒,窗外是一片流光溢彩的繁华。再想想,曾经的煤油灯时代,一时竟百感交集……
庐山(Mount.Lu)地处江西省北部的鄱阳湖盆地,九江市庐山区境内,滨临鄱阳湖畔,雄峙长江南岸。庐山山体呈椭圆形,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犹如九叠屏风,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庐山以雄、奇、险、..
闂傚倸鍊风粈渚€骞栭锕€绠犻柟鐗堟緲绾惧潡鏌曢崼婵囶棡闁告瑥绻橀弻銊╂偆閸屾稑顏�闂備浇宕垫慨椋庝焊閵娾晛绠柨鐕傛嫹闂傚倷娴囧畷鍨叏瀹ュ绀冩い顓熷灣缁辨挻淇婇悙顏勨偓鏍涢幋锕€绠柨鐕傛嫹 | 闂傚倷娴囧畷鐢稿磻閻愮數鐭欓柟瀵稿仧闂勫嫰鏌¢崘銊モ偓鑽ょ不閺冨牊鐓熼柡鍌涘閹叉悂鏌嶇紒妯活棃闁哄瞼鍠栭獮鍡氼槻闁哄棝浜跺濠氬椽閸愨晛顏� |
|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