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王府的地契至今还在香港银行里
恭王府保护和修复工作受到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1975年,周总理去世前,曾经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谷牧叫来,嘱咐了3件事,其中重建恭王府,成为与建设国家图书馆、琉璃厂并列的3个遗愿之一。
从1978年开始,谷牧就一直为恭王府的腾退和开放而操心。恭王府管理中心党委副书记吴杰介绍说:“恭王府的历史非常复杂,奕訢的儿子溥杰在1921年把府邸和花园抵押给了天主教会,只换来130多根金条。到1937年,它又被辅仁大学购置作为校舍。新中国成立后,曾经住在里面的有200多户居民,8个单位。到现在为止,恭王府的‘龙票’(地契),还押在香港的一个银行里。”到1980年,搬迁腾退工作才真正开始。后花园也终于在1988年向游客开放。而直到2005年随着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最后搬离府邸,历时30年的恭王府腾退工作才算是大功告成。“不计算物价上涨,国家对恭王府腾退的累计投资绝对不少于6个亿。”吴杰说。
为了修缮恭王府,恢复恭王府旧日面貌。他们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向全社会征集有关恭王府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恭王府墙壁上的彩画是很出名的,但是鱼龙混杂,有清朝的,也有民国时期的,甚至还有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按照一个王府的规制,后两种都不应该存在,但是我们适当保留了一些。我们想要告诉游客,这个地方曾经属于辅仁大学,或者一些其他的单位,这些壁画就是痕迹。”吴杰说,一座宅子就像一个人,它有过这么一段历史,我们就要承认它。
关于恭王府的修缮,外界传闻在修缮过程中发现了和绅当年的“夹壁墙”和“藏宝地窖”。吴杰和恭王府宣传处的侯芳女士都说这是一个误会。原来,所谓夹壁墙在一般的大宅子里是很常见的,不足为奇。吴杰说,他们在修缮中确实发现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文物,比如被封在天花板里的精美彩画,还有“水法楼”的遗址等等,这些发现其实都比“夹壁墙”和“地窖”有价值得多。
恭王府位于什刹海北岸的恭王府是世界最大的四合院,也是今日北京城里,60余座清代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分为平行的东、中、西三路。中路的3座建筑是府邸的主体,一是大殿,二是后殿,三是延楼。延楼东西长160米,..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