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骑楼古老时光 看东西方文化交融印记(图)

喜欢
大字
小字
位于 广州市 | | 2009年04月16日10:19

上下九路的骑楼街已成为繁华的商业步行街

上下九路的骑楼街已成为繁华的商业步行街

  就像北京满洲味浓重的四合院,上海雅致高贵的小洋楼一样,骑楼,是广州具有岭南特色的传统建筑。

  骑楼出现至今,不到百年。但它在短短时间里风靡全城,成为这座城市主要街景。它的影响深远,某种程度上,成为广州建筑文化的代名词。

  在骑楼的前世记忆里,是与老广州货如轮转的商业繁华相联系。无论是长堤一带的盛景,还是北京路、上下九一带数不胜数的老字号,都有着骑楼的深刻印记。

  历史,不仅仅只出现在教科书,更加反映在有生命、有形体、有质感的城市中。也许,当我们游走在那些骑楼街巷时,才能回味老广州古老而深邃的似水流年。

  诞生:东西文化交融

  在现代都市的钢筋水泥丛中,广州骑楼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它的出现只有百年,但已成为这座城市主要建筑形式之一,足见它独特的魅力。广州是岭南骑楼的发祥地,它的诞生,可以清晰看到东西方建筑文化交融的印记。

  十三夷馆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杨宏烈,曾对骑楼进行过深入研究。他认为,“商”,是骑楼建筑文化的根基之一,在我国古代檐廊式建筑可以找到与骑楼某些相似的元素。早在宋代,沿街设廊并开设商铺普遍出现。《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有描写:“汴河堤岸……房廊,并拨隶户都左曹,乃收课利”,“徙城之始,衢路显敞,其后守吏增市廊以收课。”房廊和市廊,都是檐廊式建筑,与骑楼的建筑空间形式有着相似之处。

  此外,骑楼与我国南方普遍存在的干栏式建筑也有传承关系。干栏式建筑将居住用房架空,以免瘴气伤人。市井之中,将首层架空太浪费了,把它用作商店,可避免日光曝晒和暴雨侵袭。

  清代以来,西风东渐,广州是明清时期全国重要的通商口岸,源于古希腊的外廊式建筑,开始传入广州,骑楼的雏形——“十三夷馆”开始在西关出现。夷馆,又叫番馆,是当地人兴建的专供外国人居住、通商所用的房屋。房屋名义上是由十三行行商提供,实际由外商出资兴建。19世纪初的夷馆,大多数是二层建筑,它们明显有着西方建筑形态。

广州旅游购物提示

购物在广州

广州旅游线路汇总

广州最知名酒吧消费指南

广州娱乐指南

广州餐饮指南

广州住宿指南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有话说

广州市 GuangZhou

广州秦汉时就是繁荣都会,汉唐以来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清朝闭关锁国时是中国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也是中国最早对外的通商口岸。

您还可以看看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大家发现

为我发现

发现攻略
    发现微博
    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请直接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还没有新浪账号?

    立即注册
    X
    @明日香 提问中
    1/140
    此问题会同步到你的新浪微博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