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伊兹密尔游记http://tour.sina.com.cn 2008年08月27日14:08 新浪旅游
沿着土耳其的西海岸由北一路向南,满眼撞来的多是被称为遗迹的片片废墟,有点在鲜活了将近20个世纪后被无情地抛弃,有的站立在崎岖山路的尽头始终孤独着,还有的则放满了极为摩登的音响和支架,继续唱着持续了千年的人间的悲欢。 经历了从上海→北京→伊斯坦布尔→伊兹米尔漫长的飞机旅行,我们便头昏脑胀地被带到南爱琴海地区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市伊弗所的无处躲闪的炽热阳光下。 这座古城建于公元前11世纪,因是朝拜丰产女神阿耳忒弥斯的圣地而闻名于世。在古罗马时代(公元1——5世纪),该城还是小亚西亚的首府,人口超过25万,贸易金融业十分繁荣,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所有建筑物几乎都建于这个时期。直至公元6世纪,凯特斯河上的港口被淤塞,切断了城市赖以生存的海上交通命脉,伊弗所古城才慢慢地失去了生存的意义。 在经历了4次大地震和3次大火后,古城还是残缺地存活在这片土地上,日复一日来来往往的游客,也让她感觉不到孤单。 在城中闲逛,并不仅仅限于考古的意义,她的主要街道都有名称,与现代都市十分相似。从山顶售票处的平坡开始, 沿着原先的集市和一条大理石的街道,便能不费力地通往多米提安广场。向左拐去,顺着蜿蜒而下的库雷斯特街,就可以看到街道两边成排的店铺和间错着的几座神庙,街道的一侧居然还保留着当年的排水沟。不远处的巷子通往住宅区,有钱人家会把房子建在山坡上,这样海上来的凉风就能吹到屋子里。花了10里拉,参观了一座现在被命名为斜坡房的富人住宅,从热辣的阳光下走上几级台阶,便一下子感受到富裕人家特有的阴凉了,整幢建筑分为3层,共有12个房间,地上和墙上均有精美的马赛克图案和壁画,日子的奢华可见一斑了。这些马赛克描绘着人物、动物、植物等的样子,气韵十分生动,其中有一面墙上画着一条红色的鱼,笔法和中国画还颇有异曲同工的味道。 从富人之家后门的斜坡出来,手上的指南明确标示着:往前走是妓院,朝左拐则是图书馆,生活之便利比起我们现代人倒也毫不逊色。有意思的是,在通往妓院的半道上,居然还有一个可供69人同时如厕的公共厕所:在一个宽大的房间里,大理石条板上刻着一个个并排的规则圆洞,之间并没有隔断,遥想当年,前来如厕的各色人等在此聊天问候,其热闹的社交场景想来也让人忍俊不禁。 从世俗的记忆中一路转出来,抬头所见的就是建于公元135年的塞尔索斯图书馆(Library of Celsus),整个建筑分为上下两层,据说鼎盛时期这里的藏书量达到惊人的1.2万卷。顺着坍塌的石块费力爬上图书馆的二层,整个古城几乎尽收眼底,知识成为了制高点,其寓意的确是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恒动意念了。 在图书馆的门前刻画着一个古老的路标:一个方块代表图书馆,而一只脚指向图书馆的对面,脚尖的方向雕刻着一个女人头像、一玫硬币和一颗心,其含义可以归纳成:“图书馆对面有美女,但要有钱才欢迎。”当地的导游更是总结成一句经典:“No money, no honey。”精神和肉体的双重享受在2000年前便被很人性地安排在一起了。 从图书馆的左侧穿过梅佐斯和米特莱德兹门(Gate of Mazeus and Mithridates),在烈日在走过一片石头废墟,中间大理石道路上俨然留着马车经过的道道碾痕,顺着这些痕迹就可以直接通往古剧场,这里已经被重新修复,每年的埃菲索斯文化艺术节就在此举行,上演的悲欢离合,千百年来也应是年年相似了。站在古剧场最高的看台上,能望见不远处的出口,现在的伊弗所在那里戛然落幕了,而当年沿着这条阿卡狄亚大道(Arcadian Way)一路行去,就是整座城市赖以生存繁荣的港口,而如今港口的淤塞让整座古城丧失了鲜活的理由,只能把所有的记忆托付给凭吊和缅怀了。
【发表评论 】
更多关于 土耳其 伊兹密尔 的新闻
精彩旅游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