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通过旅游收获自立 孩子渴望什么样的“暑期游”http://tour.sina.com.cn 2008年07月23日14:11 新浪旅游
这两年,暑期游热度不减,越来越多富裕起来的家庭将“暑期出游”列入了自己的“家庭计划”。“一学年结束了,让孩子出去转转,放松身心、陶冶情操、增长见闻”,成为家长们选择“暑期游”的一个共识。 为此,不少家长早早就开始为这次出游忙碌:选择旅行线路、比较旅行社报价、一趟趟购买旅游所需的吃穿用 ……但是且慢,在这段时间里,有多少家长认真征求过孩子的意见?你的设计、你的想法是否和孩子的愿望“合拍”?你知不知道,孩子渴望的是什么样的“暑期游”? 家长们期望孩子通过旅游收获到坚强、乐观、团结、自立……若如此,就请首先别忽视孩子的感受和特点!别忘了,孩子,才是“暑期游”的真正“主角”。 如何游?孩子PK家长 饶亦一是郑州市某小学的六年级学生,这几年每逢暑假,妈妈赵丽都要带她出去旅游。可以说,“暑期游”是他们家的一个“固定节目”。 赵丽没想到,今年暑假,女儿向她提出来:“我能不能不和你们,而是和同学们一起去旅游?” 亦一告诉记者,这其实是她埋藏心底很久的一个愿望。她觉得,每次和大人一起去旅游,比如妈妈,总是千叮咛万嘱咐“不要这样、小心那样”,可她已经11岁了,她不愿意受这么多的约束。 “就像去年去厦门,我想单独去哪儿妈妈都不同意,说她‘担心’;可我跟着她,好多时候又觉得没意思。比如说去海边玩儿,我想好好地看看海,可妈妈总让我摆姿势照相,就那一处海照了20多张!一路上都是这样,我不爱照相,妈妈却总是说,‘这个景有名,照一张,那个景不错,照一张’。有的景我都来不及细看,只顾照相了。”亦一说。 听了女儿的话,妈妈赵丽有些委屈:“孩子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我替她多想着点儿,她就嫌我‘唠叨’。我让她拍这么多照片,也是想让她日后有个更美好的回忆啊。” 虽然赵丽认为孩子没有完全理解妈妈的“苦心”,但她说“回过头想想”,自己旅途中是有点过多约束女儿:“其实女儿从小就很自立,她的学习、生活上的一些用品都是自己去街上买,四年级时还自己参加过去北京的夏令营。这次女儿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让我觉得,不能再把女儿当做‘小女孩’了。我会认真考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放’她单独游。” 与亦一同年级的郑丽晴,则对父母的旅游方式表示出了“不认同”。 丽晴的父亲是“驴友”,一家三口几乎每逢节假日都会出游。本以为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小丽晴,会讲出许多有趣的旅游经历,小姑娘却语出惊人:“其实他们去的那些地方,我都不想再去了。” 原来,郑丽晴的父母都喜欢爬山,一有空儿就会呼朋唤友一起去。小丽晴却认为,郑州附近就那么几座山,爬了那么多遍,有什么意思?每次到了山顶,大人们兴高采烈,她却只觉得累,玩兴全无。 郑丽晴说她有点伤心:爸妈总是忽略了她的感受和愿望。“看够了”自然风光的她,期望爸妈能带她去“有历史内涵又有时尚感”的大城市看看,或者,能和同学一起去也行。 妈妈李红新听了女儿的话,惊讶之余有点儿自责:“一直以为带孩子爬山是让她锻炼意志、亲近自然的好事,没想到孩子并不快乐。”她承认,他们去哪儿玩几乎都是随机的,很少专门征求女儿的意见。 “原来总觉得不管我们去哪儿,女儿跟着去就行了。看来以后要多听听女儿的想法,我们喜欢的,女儿不一定感兴趣。”李红新说。 采访中,许多同学表达出了和饶亦一、郑丽晴相似的看法。张卓然、吴丹都是安阳市外国语中学的学生。张卓然认为:“中学生大部分都有自己的想法,想和朋友一起出去,这样既不受爸妈的约束,也可增进人际交往。”吴丹说:“和家人一起出游,我希望他们对我能更‘放手’些。”安阳市梅园中学的梁宁则表示:“要去就去我们真心想去的地方,别把‘亲子游’当做‘成人游’的翻版!”他们期待家长能更尊重他们的愿望和选择;期待旅游中能抛却过多的约束,多一点空间和“自主”——在他们看来,这也是一种难得的信任与成长的机会。 两个小学生的“寓教于乐” 和很多家长不同,身为教师的王霞在带孩子旅游过程中,既不是一味呵护,也不是为“玩”而“玩”。她巧妙地引导孩子在旅游中“开动脑筋”,接触社会与生活。 王霞的女儿樊蓉,是郑州市纬三路小学的学生。前年暑假,她和爸爸妈妈还有两个阿姨,一起跟旅游团到张家界旅游。去旅游团报名交钱时,王霞特意带上女儿,让她跟着一道选择线路、比较价格,此举让小樊蓉明白了,旅游本身就蕴含着许多“学问”。 在妈妈的启发下,出发时,樊蓉多了个心眼儿:她要比较一下,是跟团游划算,还是自由行更好?为此,她特意带上纸和笔,一路上记下了许多数据,还收集了一些票据。回来后没几天,王霞惊喜地发现:女儿交给了她一篇关于《旅游如何选择》的数学笔记! 在这篇笔记中,樊蓉将“跟团游”与“自由行”做了一个对比表,根据自己的记录进行了计算:他们5人跟团游实际花费7433.5元;而若“自由行”,大约需花6957元,平均每人节省近100元。 接着,樊蓉进行了分析:跟团游虽然费用高,但只要是正规旅行社,会更方便、省时;自由行省钱、自由,但相比更操心、费时。由此小姑娘得出结论:两种旅游方式各有利弊,如何选择得看具体线路和各人综合情况。像她,下次还会选择跟团游…… 虽然时隔两年,樊蓉仍然对张家界之行印象深刻。她觉得,那次旅游她学会了许多东西,这种“寓教于乐”的收获,不知不觉渗入到了她以后的学习、生活中。 旅游中的“数学”,同样被饶亦一感受到了。在四年级暑假她参加的那个去北京的英语夏令营里,没有父母呵护、凡事都要自己操心的亦一,观察到了许多和所学数学相关的现象:在火车上,她和小伙伴发现根据上、中、下铺不同,车票所需钱数也不相同。看升国旗时,国旗护卫班的战士每走一步都有距离标准,走上升旗台有着严格的时间限制。登长城时,导游告诉她每块石砖的长、宽、厚度,说“如果把长城所用的砖、石和土方筑成一道2米厚、4米高的围墙,可以绕地球一周”……在旅游日记中饶亦一写道:“我深切地感到,旅游中要多动脑筋,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这样不但能解决遇到的问题,还能节约不少的钱。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纬三路小学校长陈淑萍告诉记者,每到开学,不少孩子都会拿出让老师们“惊喜不断”的暑期实践笔记或旅游“心得”。陈校长因此感叹:哪怕只是一次“暑期游”,只要稍加引导,孩子也能迸发出强烈的创造力与观察力,收获许多书本之外的知识…… 让夏令营更像夏令营 暑假伊始,济源市公安消防支队和与其毗邻的双语学校联合举行了一次“‘119’少儿消防夏令营”。 消防队与学校一路之隔,孩子们以前经常看到消防队员穿着防护服,带着各种“家伙”,开着红色消防车呼啸而去,可他们从来没真正走进过消防队。当看到消防队的战士拿着金属切割机,只用几秒钟就把一个“火场”中的铁门给锯开时,今年10岁的刘洋兴奋地说:“他们太厉害了,我长大了也想当一名消防员。” 短短几天的消防夏令营,让刘洋大开眼界,更让他增长了好多生活中容易忽略的消防知识。“通过参加消防夏令营,我知道了在厨房里油不能离火太近,炒菜着火的时候要赶紧盖上锅盖,家用电器不用的时候要关上电源;煤气泄漏时不能开关所有的电源,因为电火花容易引起空气中的煤气爆炸。” 刘洋的妈妈张会平说:“孩子从夏令营回来,简直就变成我们家的消防员了,好多知识还是孩子教给我的。在消防夏令营中学到的知识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用。相比之下,我不赞成单纯以旅游为目的的夏令营,说是夏令营,不就是夏令游呗,组织好了孩子还能长点见识,组织不好那就是一个花钱。” 郑州市民张桐有着同样的担心,为了不让给儿子报的夏令营变成夏令游,他在一堆广告、传单中反复筛选,最后选择了一家名为“黑眼睛和蓝眼睛的旅行“的双语夏令营。他告诉记者,这个去香港的夏令营,最吸引他和孩子的是“全程外籍教师同行”、“参加香港童军拓展训练”,相信孩子能有所收获。“夏令营就该有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玩学结合,还能起到锻炼意志、增长见识、增进交往的目的,我觉得这才叫夏令营。”张桐说。 在济源市教体局工作同时又是一名学生家长的吴玉红也认为,夏令营应该体现出锻炼意志、强身健体的作用,并应有意地锻炼孩子们的合作性和包容性。夏令营营员大都来自不同学校、甚至不同的城市,且孩子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每个人的个性、能力、习惯等各不相同,要在很短时间内达到默契,需要每个营员都理解、谦让。夏令营的组织者应有意加以引导,让孩子们在碰撞中学会适应和包容。“可是,即使用这种比较笼统的标准来衡量,现在的许多所谓夏令营也并不符合要求。”他说。 “夏令营不仅要多彩,更要体现出多益”,安阳市学生家长乔义蛟这样认为。“不一定非得跑多远跑多少个城市才算多彩;多益也不难。现在,城里的好多孩子分不清各种蔬菜和农作物,对粮食种植、畜禽饲养充满好奇;相反,农村孩子则对城市的电梯、公园、图书馆、体育场以及大型公益设施充满了向往。如果能组织一些城乡互动式的夏令营,不光对孩子们好,对构建和谐社会也是有益的。” (记者 屈 芳 李虎成通讯员 成利军 魏玉修)
【发表评论 】
精彩旅游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