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白鹿原》实景:内蒙割麦 县城在山西

喜欢
大字
小字
华商报 微博 | 2012年09月19日15:15

  电影《白鹿原》公映,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不少观众异口同声:苍茫的黄土地,翻滚的麦浪。电影任人评说,不过值得肯定的是《白鹿原》的画面充满质感,有人称电影《白鹿原》像小说的插图,显然,翻滚的麦浪、苍凉的牌坊、豪迈的秦腔、高亢的华阴老腔已经令观众对关中大地充满遐想。不过对于陕西本土观众疑惑的是:那片麦地是在蓝田吗?那条流淌的河是陕西的哪条河?本报记者采访诸多《白鹿原》幕后工作人员,还原《白鹿原》中的白鹿原。

  >>>场景一:那片麦子长在白鹿原上?

  麦子是海拉尔的麦子

  《白鹿原》以一片金黄色的滚滚麦浪开场,在宽银幕的展示下异常震撼,随后多次出现壮阔麦浪,有观众迫不及待边看电影边发微博,“正在看《白鹿原》,场景震撼!镜头下关中大地的苍茫与力量让人心驰神往!”还有观众说,“奔着说好的激情戏去的,结果《白鹿原》的麦浪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电影开场,波涛滚滚的麦浪,岸然矗立的牌坊,展现出蓬勃的原始生命力与持重的文化穿透。脑海里全是金黄的麦穗。《白鹿原》给我最大的感慨就是落霞洒在遍地的麦穗上太美了,有生之年一定要走一遭。”而西安观众观影中,看到片中几度出现的河流,还有人问,“这条河是浐河吗?”

  其实不是,片中转场的空镜头,麦地,麦垛,这都是在内蒙古海拉尔拍的。只有焚烧麦田一组镜头,是在蓝田拍的。

  记者从《白鹿原》纪录片《将令》中看到,这些戏原计划是在蓝田拍摄,当时剧组还花了不少钱在蓝田骆驼岭村,租下了一片麦地,种植三百亩反季节麦田,但长势并不是很好。随后剧组紧急在海拉尔买下了几百亩麦田。由于海拉尔日照充足,麦子长势喜人,最终导演王全安决定在海拉尔开拍。而电影中令人震撼的麦浪镜头,都是在海拉尔完成。王全安为了捕捉风吹麦浪的镜头,花了三天时间拍摄。不过白孝文、黑娃等焚烧麦田那一组镜头戏,是在蓝田完成的。至于那条河流,并不是小说中的河,而是海拉尔中俄边境的一条河流。电影中出现的马,一度还跑进了这条河。

  >>>场景二:戏台和祠堂在哪里?

  在陕西合阳南长益村

  《白鹿原》里最重要的场景,是戏台和祠堂。戏台上,华阴老腔、秦腔演出过,黑娃坐在这里吃过面,是白鹿原的舆论宣传阵地。祠堂,则是白鹿原的象征,白嘉轩在里面商讨过白鹿原的大事,黑娃带着田小娥去打砸祠堂,向族里的传统规矩发起挑战。

  陕西白鹿原影业公司的徐先生告诉记者,这个白鹿原上的大门、戏台、祠堂,整个电影中的白鹿村,拍摄场景都在合阳县的南长益村。

  当时剧组选择这个村庄,是因为南长益村村容村貌多年来变化不大,且古建筑大多保存完好,这个村的很多老建筑,和小说中的白鹿村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村子三面环山。记者在影片筹备初期曾去该村子打探,当时正在搭建戏台,而戏台正对着50米远的地方,就是白鹿原祠堂。

  王全安告诉记者,《白鹿原》中出现的日军轰炸机,是后期画上去的。电影中日军投下炸弹,炸掉了戏台,是现场弄的炸药。徐先生说,“当时戏台要被炸毁时,曾经参与建设的工匠们都眼含泪水,因为这都是他们一砖一瓦,严格按照规格搭建起来的,那是他们的心血。不过被炸掉之后,我们会将戏台再复原,让更多的人可以看到原貌。”

  >>>场景三:黑娃打工的郭家大院在哪里?

  那是在泾阳拍的

  电影中出现了不少小场景,郭家大院,田小娥在郭家的住房,像一个“囧”字。“鹿乡约”的办公室散发着浓浓的关中味道,也惹得不少观众探究,这些场景都是在哪里找到的?白鹿原上还有吗?

  曾在电影中扮演滋水县县长(戏份已删)的杨贵飞,昨日告诉记者说,电影中的郭家大院,田福贤带人去抓鹿子霖的戏份,这些都是在泾阳一个村子里拍摄的。原著中,黑娃落脚在渭北一个叫将军寨的村子里,给一个郭姓的财东打工。镜头中,郭家的马圈,当初记者曾有探班发现,这个马圈散发着一股浓浓的马粪味道,而这些马圈、偏房及灶台都是一比一用真材实料、精雕细刻出来的。电影中,田小娥挎着一篮子鸡蛋,去找“鹿乡约”,这些戏都是在泾阳拍的,

  >>>场景四:白孝文和田小娥逛的县城在哪里?

  不在陕西,在山西!

  白孝文带着田小娥逛县城,然后一起进赌场,输得精光之后,两个人还在一起醉生梦死。这个县城还是滋水县城吗?里面出现的城楼还真不错。但也有西安观众发出疑问,可以找到这里吗?

  《白鹿原》执行制片人王乐说,电影中的滋水县城,外景都是在山西拍的。当时要拍的是一些大场景,所以选择在山西榆次老城进行了大场面的拍摄。5天的拍摄时间里,总共动用群众演员逾万人,置景方面,仅替换旧景部件一项,就耗资达300万元,不过电影中这一段也被剪掉了,保留的镜头中,只能看到冰山一角,但城楼表现得相当漂亮。

  华商报读者:那年头白鹿原人穿棉袄割麦没错

  《白鹿原》里的麦地里,麦客们挥汗如雨,但是日前有观众表示,“为什么割麦要穿棉袄呢?这个季节不对啊。”剧组也对此有过回应。9月17日下午,一位华商报读者致电记者,力挺《白鹿原》麦客。

  这位读者前日在电话中激动地向记者表示,电影中麦客割麦子穿棉袄的场景是非常真实的,“几十年前,我曾在渭北高原上当过知青,参加过割麦子。那会的渭北高原,气候没有现在这么热,昼夜温差很大,每天清晨去割麦子的时候,都要穿棉袄的,一般到了中午时分,太阳大了的时候,才会脱下棉袄,但一定还会穿着长袖,因为麦穗会刺伤身体,电影中的表现没错。”

  民俗专家:吃面筷子长有道理

  看过电影《白鹿原》后,有影迷发帖称电影中道具印象深刻排行榜为:1、油泼面、大碗、长筷子;2、割麦子穿的棉袄;3、乡党的“乐队”;4、被吓坏的鸡;5、高腰棉裤。

  有很多观众近日就表示,“《白鹿原》里面黑娃吃油泼面的碗巨大,筷子巨长,面吃得我巨饿,电影里有好几场吃面的戏,拍得都是极好的,我想,我该去吃碗面了。”但也有观众提出疑问,“关中吃面用大老碗我知道,但筷子咋会那么长呢?”

  昨日,本报记者也采访到了民俗专家、陕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傅功振,对电影中展现的大碗和长筷子,他说关中人吃饭,碗盆分不开,“那时都是大老碗,你说裤带面那么宽,碗那么大,普通筷子肯定用不成,所以用长筷子是合乎情理的。电影艺术多少有些夸张,但比普通筷子长是事实。”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有话说

您还可以看看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大家发现

为我发现

发现攻略
    发现微博
    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请直接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还没有新浪账号?

    立即注册
    X
    @明日香 提问中
    1/140
    此问题会同步到你的新浪微博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