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陵县发现御祭古道遗址

喜欢
大字
小字
位于 炎帝陵 | | 2009年07月06日14:49

  在目前进行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文物工作者发现了炎帝陵御祭古道遗址。据现场考证,御祭古道自该县三河镇桥头岭始,渡斜濑水,经太和、霍家、塘旺等村落,抵达炎帝陵,总长15.5公里。

  御祭古道遗址中以桥头岭段保存得最为完整。该段古道宽约1.9米,以鹅卵石铺砌,斜坡处以石垒级,牢固坚实。在官垄口 (小地名),有一摩崖石刻,阴刻楷书 “邑有圣陵”,每字30厘米见方,系乾隆十六年(1751年)衡州知府黄岳牧书,为御祭官的指路标识。

  炎陵县三河镇坪形村第一村民小组仍保存着斜濑渡渡口和御祭官下榻行馆的遗址。据悉,原行馆为前后两进,左右为厢房,大门上首及天井正厅,分别悬有 “圣旨•恩荣”、 “天朝就位”等浮雕贴金匾额,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被毁。在该村第二村民小组潘小壹家,发现一张据传系御祭官夜宿的雕花凉床,做工十分精美。

  在该镇太和村紫金山 (小地名),有一古墓,露于地面的墓碑高130厘米、宽52厘米、厚17厘米,青石质地,上阴刻楷书 “大晋尚书春官二世显祖欧公讳幼郎务将军大人之墓”。据查,墓主欧阳林启为五代后晋时期(936年至946年)的礼部尚书。他奉旨祭祀炎帝,见太和村 “山川形胜,茂林幽雅”,便辞官携眷从江西庐陵迁居于此。

  霍家古圩是御祭古道的必经之路。该路段长200米,宽2.2米,由鹅卵石铺就,当地人称之为 “皇道”。两旁对称建着的二层砖木结构店铺,均为清代建筑风格,保存较为完好。据霍氏族谱记载,霍家圩兴于清乾隆年间,历来是该县西部的商业、文化交流中心。圩中有一铁匠铺,据60多岁的铺主人介绍,其祖辈三代一直在此打铁为生。

  据清康熙年间衡州府通判谢允文撰 《陪祀炎陵记略》记载,炎帝陵前有下马桥,应为御祭古道的终点,但已无迹可循。

  “五宿始至”炎帝陵

  据史书记载,鹿原陂西汉时已有帝陵,自唐代开始即有奉祀,至五代而辍。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遣使臣遍访天下古陵,在“茶陵县南一百里之康乐乡鹿原陂觅得炎帝陵”,遂于乾德五年 (967年)诏命 “建庙陵前,肖像而祀”,随之遣官诣陵致祭。此后“三岁一举,率以为常”。

  北宋在位150多年中,祭祀炎陵50多次。元英宗曾于至治元年(1321年)派大学士阿沙不花诣陵致祭。明代仅《炎陵志》存录的祭祀次数就有15次。清代御祭更加频繁,据现存《炎陵志》中有碑文可查的达38次。

  据悉,历朝历代的御祭官均从京都至衡州府,然后在府官的陪同下,长途跋涉,“五宿始至”炎帝陵。邻近州县及县内前来拜谒奉祀的官民,更是络绎不绝,祭道因之渐次拓展。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有话说

炎帝陵

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城西17公里的鹿原镇境内。这里洣水环流,古树参天,景色秀丽。炎帝陵自宋太祖乾德五年建庙之后,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随着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炎帝庙也历尽沧桑,屡建屡毁,屡毁屡建。

您还可以看看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大家发现

为我发现

发现攻略
    发现微博
    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请直接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还没有新浪账号?

    立即注册
    X
    @明日香 提问中
    1/140
    此问题会同步到你的新浪微博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