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中国人捡拾丢失的传统(图)

喜欢
大字
小字
中国新闻网 | 2009年04月04日09:56

  中新社北京四月三日电 题:中国人学习过清明捡拾丢失的传统

  中新社记者 应妮

  又到一年清明时,作为国家法定假日公布颁行的第二年,中国人需要也正在学习如何过这样一个传统节日。

  中国开封今年首度举办的清明文化节中,除了传统民俗手工艺展示、蹴鞠表演、插柳表演、马球表演等传统文化形式外,还增加了公务员祭奠刘少奇、焦裕禄、辛亥革命烈士,中学生祭奠革命烈士活动。以“走进清明源地,体验清明文化”为主题的山西介休,则从仪式、吃食等各方面传扬清明习俗。

  而民间在踏青扫墓之余,网上祭拜亦成潮流。各大纪念网站近日点击量猛增,文化共享工程网站也推出“清明鲜花献英烈”活动专栏。

  对此,著名文化人冯骥才表示“ 以前我还担忧中国人过洋节,但现在已经不担忧了,因为我们都开始认同传统节日,重视自己的节日了。”在他看来,不管洋节还是传统节日,都是取决于人们自身情感的需要,“就像洋节中的母亲节和情人节是发自内心的感情无法抵抗一样,清明是中国人表达对故去的人的情感,一样是无法忽略的”。

  他认为,如果中国的节日文化、整个的文化遗产保护,只靠政府和专家,那就麻烦了,必须要形成全民保护,这才是最终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在于传承,因为它是一种生活方式,只有全民保护才能传承。因此他建议,传统节日文化应该进入中小学教育读本,从小培养节日情感。

  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作为今年的风头人物,因力挺清明节反对恢复五一长假而招致争议。他认为,假日制度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清明、中秋、端午等节日包含的文化内涵,恰好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诸如清明节崇尚祖先、尊重先人先烈和先贤,以及踏青和回归自然,都是一个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

  他进而表示,在港澳台地区,这些传统节日都是法定假日,而大陆身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如果自己都不过这些节日,都不列为法定假日,又如何强调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力。

  中国民俗学会名誉理事长乌丙安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则呼吁全面唤醒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记忆。“中国诸多节日都是基于几千年农耕文明产生的,各民族也有各具特色的过节方式,如满族、白族过七夕的方式就不同于汉族”,他建议以政府为主导,在全国建立一定数量的“传统民间节日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对具有当地浓郁节日特色的文化遗产作整体保护。(完)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有话说

您还可以看看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大家发现

为我发现

发现攻略
    发现微博
    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请直接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还没有新浪账号?

    立即注册
    X
    @明日香 提问中
    1/140
    此问题会同步到你的新浪微博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