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源,顾名思义,是外滩之滥觞。东起黄浦江、西至四川中路、北抵苏州河、南面滇池路,16.4公顷之中,处处可见历史的斑驳,岁月的真迹。
15幢优秀历史建筑、一批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风格多样的历史建筑形成了这里作为外滩“万国建筑博览会”源头的地位和风格。且让我们摸索着记忆的藤蔓,今日遗留的种种,去寻一寻外滩的源头,在那一片雾霭深深的丛林之中,“扯”出那一个个旧梦。
圆明园路东侧
外滩源壹号,曾经经受了一场火
现状:郁郁葱葱,绿林覆盖的中山东一路33号,就是外滩源壹号,原英国驻上海领事馆。外滩源壹号是典型的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方形外观,列柱式阳台,红白砖墙,大片的花园绿地,无不弥漫着浓浓的殖民风。说是入乡随俗也好,中西合璧也罢,洋房的屋顶选用中式建筑里随处可见的蝴蝶瓦,青色的弧面状的一片片,朴实无华,倒也极好地融入那沉稳、洗练,现气魄于无形的英国气质。
故事:1843年上海开埠,英国首任驻沪领事巴富尔第一眼便看中了外滩这块当时还充满着城郊农村生活气息的地方,2年后便急急地霸占下800亩土地,作为英租界。时隔4年,法国在其旁划得986亩土地为法租界,外滩的租界身份已成雏形。同年,也就是1849年,英国领事馆建成,那便是外滩第一座高楼,万国建筑之始,上海城市之初。然而,起初的领事馆于1870年毁于一场大火,不得不重头再来。1873年,新大楼完工,这便是而今享有盛名的外滩33号。1966年,领事馆关闭,外滩33号先后被改作市政府第二办公厅,上海对外贸易协会,中国国际旅行社上海分社,几经变迁,于2003年由新黄浦集团置换并修缮,冠上“外滩源壹号”的殊荣。
走走看看
●半岛酒店:于3月份开业,五星级酒店,在拆除了友谊商店的基础上修建起来的,不论是商务还是观光,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合适的场所。酒店内有精品购物商场,有许多名牌,不过现在还比较冷清。半岛下午茶每人198元。
●联合教堂:紧靠这苏州河,原英国领事馆旁边是原联合教堂,它是外滩唯一没有改建或重建的建筑遗迹,十足保留了百多年前的原汁原味。它建于1866年,也叫新天安堂。在老照片上,它是一幢由青砖和红砖相间的美丽建筑。针对这幢老建筑,专家提出了“落架大修”方案,就是将教堂全身上下的部件一一卸下,按测绘图纸,补上所缺的部件,然后重新安装,使它恢复原样。
圆明园路西侧
8幢联排老洋房,洛克外滩源
现状:洛克外滩源,也名为洛克菲勒项目。顾名思义是外滩源与美国洛克菲勒集团结缘的产物。若问洛克菲勒何许人也,乍听之下或许会觉得耳生,但若提起大名鼎鼎的美孚石油公司来,恐怕是人尽皆知了吧!洛克菲勒是一代传奇,超级资本家,而当年的美孚石油公司与上海外滩也颇有渊源。洛克外滩源会成为外滩的一片“新天地”。
故事:这排老洋房包括有光陆、真光、广学、兰心、女青年会等8栋保护和保留的历史建筑。1949年前,这里曾是慎昌、古孟等洋行、美商万泰、中元轮船局、旅馆商同业公会、《新民报》社和新闻记者公会、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和上海基督教公谊会、基督教女青年会全国协会、上海中华浸信会、基督教书店,民国政府外交部驻沪办事处、行政院侨务委员会上海侨务处等。现在这8幢老洋房全部整修一新,在各个大楼的一楼将陆续引入休闲餐饮、品牌专卖店等。
走走看看
●益丰大厦:位于北京东路与圆明园路口的优秀历史建筑益丰大厦,全面恢复清水红砖外墙的历史原貌,对南立面保留部分的清水红砖外墙进行整治修缮,恢复原状。改造后的益丰大厦将引进高档商业入驻。
●外滩源美术馆:将在原亚洲文会大楼落成,位于虎丘路20号。虎丘路以前也是个热闹场所,戏院、书局、博物院、教会等无所不包,亚洲文会当年是英国皇家亚洲文会在上海设立的研究东亚文化和自然物产的学术机关。目前外滩源美术馆,于5月初开馆,国内外大型艺术盛宴、讲座将轮番上演。
●●○特别关注
圆明园路上的“孤岛窗口”
现状:圆明园路不过三四百米长,隐匿于外滩楼群的背后,安静得就如同上海千百条小马路一样,毫不起眼。
故事:正是这样一条不起眼的小马路,却孕育了对上海,乃至全国都影响至深的,在当时被称作“孤岛窗口”的报刊———文汇报。《文汇报》于1938年的1月在上海创刊,圆明园路正是其发祥地。《文汇报》即便在最艰难的时期仍然坚定自己的立场。人们说,文汇是一颗彗星,掠过黑夜的天空,带来光明,带来希望。而文汇人却说,我们什么都没有,只有左手的正义,和右手的勇敢,只有一腔热血,几根硬骨头,以及朝夕奋斗。
大道隐匿,大象无形。圆明园路漫溢着文汇精神,最朴实无华,却也最诚挚动人。也难怪在革命中成长的著名作家袁鹰,每每提起上海,总说“最难忘便是圆明园路”,因为那里曾经点亮过多少人的心,燃烧过多少人的梦。
清军炮台遗址,一切为了记住
现状:古木环绕下,清军炮台遗址静静地坐落在外滩绿地的中央。纷乱的战火早已消失殆尽,新生的孩子们也许对那一段历史所知甚少。但是,为了记住,为了记住曾经的屈辱,创伤,反抗,为了记住“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的痛,更为了叫后人切莫蹉跎来之不易的好时光,她被保存,被留下,作为灾难的凭证,伤疼的疤痕,在外滩一片风光旖旎之中,立一柄警醒的剑。
故事:清朝年间的外滩源地区,曾经的名字叫做李家口,是清军吴淞港巡哨以及炮台所在地。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军舰沿黄浦江逆流而上进攻上海县城,驻守李家口的清军在此开炮顽强抵抗却最终不敌,激战中炮台被英军舰炮击毁。
外滩,上海的长廊,百余年来,一直作为上海的象征出现在世人面前。它是上海人心目中的骄傲,它向世人充分展示了上海的文化,以及将外来文明与本土文明有机揉合、创新、发展的卓越能力。外滩面对开阔的母亲河—&..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