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年前,大唐高僧玄奘为了求取真经,从长安出发,在今甘肃酒泉一带偷出国门,踏上一条冒死西行之路。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一支民间考察队踏着玄奘当年的足迹,去追寻这位高僧坚忍不拔的精神,体验他在那条不是路的路上所经历的种种艰辛……
这是一条荒芜了千年的艰难道路——从甘肃省西部酒泉市瓜州县塔尔寺出发,一路向西穿越戈壁,最后抵达白墩子烽火台,全长100多公里,沿途尽是漫漫无边的空旷荒漠,自古以来鲜有人穿行。在一千多年前,就在这条根本不是路的路上,一心求取真经的玄奘法师冒死西行,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去往“西天”。在《大唐西域记》中,玄奘如此描述这片戈壁:“长八百余里。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是时顾影唯一……”
2012年春夏之交,为了重溯这条已荒芜了千年的“路”,也为了领略戈壁无人区的绝色美景,我与队友们踏上了征程,追寻玄奘法师当年留下的脚印,感受他所遭遇的种种艰辛,体验他那坚定不移的信念。
还没出发,装备就让我们伤透了脑筋:首先是戈壁地带紫外线太强,在旷野行走必须身着长衣长袖,但如此“全副武装”,就意味着行进时必须忍受“密不透风”的高温;再就是增加了防风沙设备,民谚说“出玉门,到瓜州,一个月刮了29天的风”——戈壁上大风常常裹挟着沙暴,刮走帐篷,无孔不入的沙子还会损坏相机。为了固定帐篷,我们只好带上比平时多出一倍的地钉,还给相机裹上厚厚的防水罩,以避风沙……就这样,行装的重量陡然增加了不少。
1、骆驼刺如缝衣针一根根扎进裤管,让人疼痛无比,好不容易从一片密集的骆驼刺中钻出来,却发现又陷入了另一片……
当我们一行人抵达出发点——瓜州戈壁旁的塔尔寺的时候,才知道这里居然有着中国罕见的万人坑群。
放眼戈壁,满目一片苍茫,大地上布满了一寸宽的裂纹,远看像蚂蚁,近看像蝇蛆,加上盐碱呈现的那种刺眼的白色,给人一种巨大的苦涩感。我们踩着戈壁上的碎石行进了数公里后,道路的右侧就出现了几个高低错落的土堆,有队友情不自禁地喊起来:“塔尔寺到了”。
这就是瓜州戈壁中的著名塔群——塔尔寺。我从史书上曾经读到,这片戈壁记录了唐代瓜州城的血泪史:从汉代起,瓜州一直都是极为繁荣的河西城市,但到了唐代被吐蕃占领后,就屡遭血光之灾,发生过无数次屠杀。当地文管所的工作人员说,在塔尔寺周边的地下,有好几处“万人坑”,当巨大的风沙把表层的沙子刮走后,一排排层层垒叠的人骨便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经考证后发现,其中有很多骨骸被捆绑着手足,是被钝器击打头部死亡后才埋入沙坑的。
遗址上,还能依稀看到当年留下的建筑痕迹:高僧大德的圆寂塔、诵经殿堂、藏经楼和僧侣居室……在正午刺眼的阳光照射下,远处祁连山上经年覆盖的白雪已无法看清,只有眼前这片遗址还矗立在风中,显得肃穆而荒凉。
当地人说,塔尔寺因修建于唐开元年间,所以又名“开元寺”,元朝时因为朝廷崇信密宗,才改名为“塔尔寺”。在中国积贫积弱的年代,俄国文化强盗曾光顾此地,掠走大量经卷和字画。尽管如今塔尔寺已成废墟,但实际上它曾规模庞大,香火极盛。初唐时,这里留下了独孤达、李昌、薛仁贵等名人的足迹,但最为人所称道的,当属《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玄奘法师。当年,年仅29岁的玄奘离开长安两个月后到达瓜州,在塔尔寺讲经,为亡灵超度了近一个月,并补足了装备——包括那匹在小说里被描写成“白龙马”的枣红瘦马,才得以穿越戈壁,走向他心目中的“西天”。
现在,此处还明确地标记着玄奘法师出城时的具体位置。为了缅怀这位大师,我们专程折道去那里拜祭,不过,此行却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什么叫“草木皆兵”——戈壁滩及寺庙周围,全都长满了骆驼刺,行走其中,骆驼刺如缝衣针一根根扎进裤管,让人疼痛无比,好不容易从一片密集的骆驼刺中钻出来,却发现又陷入了另一片……
酒泉,山脉连绵,戈壁浩瀚,盆地毗连,构成了雄浑独特的西北风光。既有银妆素裹的冰川雪景,也有碧波溪流的平原绿洲,还有沙漠戈壁的海市蜃楼。这别具一格的风光胜景,不但是一个令人向往的观光乐园,而且表现着酒泉..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