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文澜阁 为一座城市飘散古韵书香(组图)

喜欢
大字
小字
位于 杭州市 | | 2010年08月19日20:16

  文澜阁,它存在着,是为一座城市,它保留下来的那些书香,也一直浸润着杭州城里人们的心扉。

  文澜阁

  秘密花园

  地点:《四库全书》藏书阁

  历史:初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

  收藏《四库全书》的房子

  文澜阁的修建与一部丛书有关,作为昔日的皇家藏书楼,现在是江南地区仅有的一座了。不了解《四库全书》的人,光听这一串数字就足以对其肃然起敬。这部丛书内容十分丰富,包括4部44类66属。分经、史、子、集四部,各类目之下又有细分。基本上包括了社会上流行的各种图书。编纂工作历时将近二十年。

内部景观(图片来源:李玉祥BLOG)
内部景观(图片来源:李玉祥的BLOG)

  乾隆皇帝为编此书,特意开设“四库全馆”。设总纂官、总校官、下设纂修官、分校官及监造官等约400余人。其中有不少都是当时社会上的名人学士:纪昀、陆锡熊、戴震、姚鼐等。

  《四库全书》著成后,清政府又花了大价钱来建造“南北七阁”贮藏这一心血之作,即北四阁,又称内廷四阁:北京故宫内的文渊阁、京郊圆明园的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奉天故宫的文溯阁;南三阁:镇江金山寺的文宗阁、扬州大观堂的文汇阁、杭州圣因寺的文澜阁。不同的是,北四阁藏书基本为皇家御用,但南三阁则可以对百姓公开,江南文人学子趋之若鹜。

  编纂《四库全书》的领头人是乾隆皇帝。实际上,乾隆当时主张修书其实是希望“寓禁于征、一箭双雕”。从民间广泛征书,可以使不利于清朝的所谓“禁书”集中起来,再行销毁。这样一来,打着征书的旗号,既冠冕堂皇,又利于彻底打击。

  最终,乾隆帝以各种威逼利诱的手段征得大量图书。至于那些献书者,最终没能敌过统治者的变权之术。蛇一出洞,命运就不再由自己掌握了。随后,清政府销毁了对满清不利的书籍,据统计为13600卷。焚书总数,15万册。销毁版片总数170余种、8万余块。

  时间过去了数百年,《四库全书》也跟中国人的命运一样饱经沧桑。原本七部的《四库全书》今天只存3部半,杭州仅存了半部。

  一部书与它的命运

长廊(文章来源:)
长廊(文章来源:李玉祥的BLOG)

  文澜阁内的书籍与它几经修复的外表一样,都经历了不少动荡。

  抗战刚刚开始,社会上流传着种种小道消息。有的说,东北沦陷后,日本人将文溯阁《四库全书》运往了东京,而北京的两部书(宫内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也快要被日本鬼子抢去了。浙江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冒着生命危险,自杭州到龙泉,再到贵州,再到重庆,行程2000多公里,终于保全这黄河以南惟一的一部《四库全书》。

  日本学者松木刚的《掠夺了的文化——战争和图书》一书中曾经对这一段历史有十分详细的记载:“占领地区图书文献接收委员会”于1938年2月22日派了9个人从上海赶到杭州,花了好多时间寻找文澜阁《四库全书》。为了不让藏书被日本人抢走,当时浙江省图书馆馆长陈叔谅(陈训慈)马上命总务组赶制木箱,准备迁移。遵循当时教育部的要求,文澜阁《四库全书》于1938年3月27日从浙江龙泉出发西迁,途经福建浦城,又折回浙江江山,再上浙赣铁路,过江西,到湖南长沙,从湘北到湘西,直奔贵州贵阳,至4月底运抵,先存西郊张家祠堂,后藏北郊地母洞。

  行程约1600公里,除了借助浙赣铁路,大多数时间都只能靠肩挑、人拉和船运。尤其需要横跨五省的山山水水,其间有说不尽的艰难,吃不完的苦头,加上路途遥远、时间长、天气寒冷;日军的飞机到处骚扰,空袭不断,一路伴随的就是护书人和《四库全书》的危险境地。

  竺可桢再次记载了保管《四库全书》的不易。竺可桢1942年10月11日记:“谭其骧来,渠眼力不佳,愿代方翥人去贵阳晒《四库全书》,即在地母洞之文澜阁也。但贵州只六、七、八各月多见阳光,九月以后则暗无天日,此时晒曝殊不相宜。”抗战胜利后,就开始筹划文澜阁《四库全书》返浙,然而真正实施差不多过了大半年。

  经过艰难的运书过程,文澜阁《四库全书》于1946年5月7日由6辆汽车载运离开青木关,护送警察有12人,费时近两个月,于7月5日抵杭州。自1937年8月4日离开杭州起,至1946年7月5日回到杭州,浙江图书馆和文澜阁《四库全书》经历了8年又11个月的抗战“文化苦旅”。

  被粉饰一新的过去

内部景观(文章来源:)
内部景观(文章来源:李玉祥的BLOG)

  在修建“南北七阁”的时候,宁波的天一阁已经在当时颇有地位,杭州的文澜阁就是仿造当时的天一阁而建造的。文澜阁前有水池假山,阁旁还有两座御碑亭,默默地记录着当年这里的辉煌。一座是乾隆兴建江南三阁的诏谕,另一为光绪所题“文澜阁”三字。

  再辉煌的过去也逃脱不了历史的腐蚀,文澜阁在漫长的岁月侵袭中,更是脆弱到不堪一击。1861年,太平天国军攻入杭州,本为藏书阁的文澜阁不幸沦为兵营,阁中的藏书也都散佚四处。后来,阁中之书或归私家,或归书贾,甚或有流落坊巷间作废纸拆散裹物者。

  光绪六年,文澜阁重建。

  同治年间,杭州乡绅丁申、丁丙兄弟合力收集散失图书,共收回3396种,34769册,重归于文澜阁。晚清时期,丁家是杭州城里的大户。他们不仅兴办实业,还钟情于文化。丁丙本人,既是画家,也是收藏家和藏书家,当太平军攻入杭州时,文澜阁被毁,《四库全书》散落民间,不知所终。丁氏兄弟知道后,指挥家人收集残籍秘密保护。后来丁氏兄弟又主持重建了文澜阁,他们的努力,使得四分之一的《四库全书》得以劫后余生。丁丙的私人藏书楼“八千卷楼”,作为晚清著名的四大藏书楼之一,也珍藏了大批的古籍。

  不过,遗憾的是,丁丙死后,其后人因经商失败导致巨大亏空,不得不考虑出售藏书。最终,南京江南图书馆的缪荃孙出资七万三千余元,将丁氏藏书全部买下。

  在接下来的漫长岁月当中,文澜阁始终没有逃脱被损毁、遗忘、修复的命运。接下来,每隔几年,文澜阁都要大修一遍。

  最近这段时间,文澜阁又开始经历再一次大规模的修复,走进浙江省博物馆后那个隐秘的庭院,假山、池塘、凉亭还在,只是文澜阁那座二层的木质结构的小楼再一次被电钻、木制脚手架包围了起来。现场的工人们并不知道他们正在修复以前的历史,一再修复与粉饰,让这座古老的建筑一直以簇新的姿态站立在它经历几多风雨的地方,一个老人,穿了新衣服还是掩饰不住苍老,文澜阁也一样,它常常被后人粉饰一新,但是却藏不住历史留下来的气味儿,日积月累的灰尘伴着古书的香气,在文澜阁里迂回着。

  这里的伤口被遮挡起来,只剩下簇新的一片白色的石灰光芒。

 

  文:王舒阳  图:余敏刚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有话说

杭州市 HangZhou

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省会,并是该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东南重要交通枢钮。杭州风景秀美,适合居住,自古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美誉。

您还可以看看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大家发现

为我发现

发现攻略
    发现微博
    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请直接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还没有新浪账号?

    立即注册
    X
    @明日香 提问中
    1/140
    此问题会同步到你的新浪微博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