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抚州流坑古村雨中行

喜欢
大字
小字
位于 流坑 | 新浪旅游 微博 | 2010年02月07日00:31

  吉安之行还没来得及理清吉安美陂古村的思绪,我们又把眼晴盯上了近在咫尺的抚州乐安千古第一村-流坑。

  在热情的吉安摄友指点下,我、031、寂寞和必高老总刘洪林四人。没在意天气的阴霾不透、细雨连绵;没顾上交通的不便,与急着赶回萍乡上班的其他摄友分手后,又告别了尽地主之谊的吉安摄友,便租车打的欲去流坑。但连问了好几个出租司机,竞不知流坑在何处,如何走?真是隔市如隔行,如此之近,连号称“江湖之子”的出租车司机也不知的话,可想普通百姓了?正在愕然之中,有的士司机自告奋勇,愿意去。我们乐得有这么一个人,于是谈妥以180元价送我们去流坑。p>

  车先沿105国道北行至吉水县城,再向东转入一条新修的柏油马路直通永丰县。在丘陵山地中穿行一个多小时便到这了欧阳修的故乡永丰县城。由于此行目的地是流坑,我们没来得及看清县城面貌就匆匆穿城而过。又继续在山里面弯来绕去的行走了30余公里,便见到路边立有一块大门牌坊,上书:“中国千古第一村-流坑”。看见牌坊,以为快要到了。往右拐进一条小公路,没想到还要在山旯旮里再走20余公里才到达牛田镇。到镇上一打听,到流坑往前走还有5公里才能真正到达流坑古村。老远看见村边的几颗大樟树以其数百年的历史,证实了流坑村巳经到达。我们与讨价还价的司机以200元结帐后,入住村口的一家农家旅店。还没安置好,古村管委会的人便过来要我们买门票,每人40元。当我们向他们说明是来专程前来宣传采访古村的,他们并不为动,反倒要我们出示采访证明。当我们拿出了四本省摄协会员证和采访证时,他们只同意两本采访证有效可免费进入,另外俩人只好乖乖地买了票,才算了事。

  中饭后,天依然阴沉着脸,并不时地洒下一阵阵毛毛雨,而且晰晰沥沥地越下越大。然而迫不急待的四位摄友,没有顾及许多,便背上长短家伙,打着雨伞穿着雨衣,坚持着要去村里走一走看一看!管委会派来的导游小姐董志英,拗不过我们,只好昌雨相陪导游讲解了。

  流坑古村地处群山环抱的山间盆地,这里钟灵毓秀自成天地。清澈的乌江水,自村南经村东,绕村北向西北流去,汇入恩江水注入赣江。使得流坑村形成了山环水抱之势。水对流坑村的历史影响极大,自古就有“若见水流庚,依旧好流坑”之说,其重要意义不言自明。流坑说是一个村庄,但却是一个很大的自然村,比一般的乡镇都要大。据说有居民近千户,总人口约六千人,总面积3.61平方公里。村庄的行政管辖也很独特,直接归县文物局管辖。县文物局也在村里办公,这恐怕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

  一踏入流坑古村,我们脚踩千古岁月的卵石道,融入那幽深的古街巷,置身古色古香、造型各异的建筑,仿佛致身于江南古文化艺术的殿堂中。村中的各式建筑鳞次栉比、雕梁画栋、斗拱层叠、飞檐腾空、金碧辉煌、蔚为壮观。据董导游介绍:流坑村现有明代建筑十九处;清代建筑二百五十余栋。这些建筑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建筑群、类型齐全、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在全国自然村中,可算是首屈一指。难怪 1997年中国文物局局长张文彬到流坑考察后,赞誉流坑是“千古第一村”。

  在雨中,导游先后带我们参观了状元搂、翰林楼、大宾第、理学名家宅、古戏台、麒麟望日照壁、大宗祠遗址、文馆等村中著名景点。天仿佛在考验我们,雨越下越大而且伴着阵阵秋风,但大雨并没有阻拦住我们继续参观摄影的兴趣。我们一路走,一路摄,一路听着导游小姐的讲解。在村中走了一圈后,对古村才有了个大致印象:一条龙湖将全村分为东西两大块。并以东部为主,逐步形成了“一纵七横”的街坊格局。纵向穿行南北,七条横巷贯穿东西。各巷道均以卵石铺地。巷道宽3米左右,靠墙根还有排水沟。七条横巷的东端均建有高数丈、砖木结构的碉楼,以作了望之用。每巷之西设有凉亭,为过往村民休闲之用。沿龙湖有一南北走向的街巷,叫朝阳街,为流坑村的集市、贸易之地。街旁各类商店虽不多,但较集中。街北有棋盘街,南北两侧相对而立的五桂坊和锦衣坊,西侧高处则矗立着名闻遐尔的状元楼。

  流坑的古民居建筑富有特色;为典型的中国近古江南民居。青砖灰瓦、扑实素稚,高俊的马头墙兼有防风防火之用。墙屋内均为杉木结构,多为三进两层,上层藏物下层住人。屋中央为厅堂,左右为卧室,厅堂前的照壁,镶嵌精工绘制的人物、鸟兽、花草和彩色砖雕。房屋的门眉、屋檐多有彩绘傩神像雕刻。屋内墙壁、窗棂、柱础、楞头、雀替、挡板、梁棚等均刻有龙头、神鹿、风凰、人物故事、花卉图案,精雕细刻,独具匠心,其艺术之高令人叹为观止。

  流坑古村保存完好的古匾牌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据说流坑古建筑上的匾、联十分丰富。目前全村保存完好的匾有400余幅、楹联100余幅。这些匾联皆出自名家之手。如宋朝的朱熹;明朝的杨士奇、金幼孜、罗洪先、曾同享;清代的董土标、刘经等人的匾牌至今完好无损。

  流坑古村有渊远流长的书院群。由于书院林立,带动流坑的文风兴盛达千年之久。其历史可追塑到北宋的董文广始创书院;至元代中期,文人学士向往者盛,八方弟子皆幕名求学于此。明代中后期,流坑更是文风斐然,书院、书屋、精舍比比皆是。较著名的有心斋,雪峰和蓉山三大书院。从宋初到清末,村里的书塾和学馆历朝历代不断。明万厉年有26所;清道光有28所。流坑子弟从小就沉浸于一种浓烈的文化氛围中,因此文化教育为流坑的兴盛起了重要作用,培养了一代一代的英才。村里历史上共培养出进士34人;有文武两状元;两朝四尚书;一门五进士,在全国实为罕见。

  流坑民风谆朴、风貌传承。我们在街巷古屋中穿行,拍照,居民都相当友好,并予以配合。古村的老人小孩穿着打扮也相当传统,有戴虎头帽的小孩;有穿长袍的老人。

  听说流坑有傩及傩舞表演,我们十分高兴。这天下午4时多我们冒雨来到了村东部乌江河畔的古戏台里,兴致勃勃地来看傩舞表演。傩舞表演当地人叫“玩喜”;每年的正月初二至十四日,多在本族添丁、中试、娶媳、招郎等喜庆人家作贺演出,表演的节目丰富。今天我们看到的傩表演队,是一支由老人组成的表演队伍,是为游客进行专场表演的。只要有游客来,他们必会在每天的上午和下午在固定的地方进行表演。表演的节目有“钟馗扫台”、“天官赐福”、“七仙送子”、“魁星点斗”、“唐僧取经”等十多个节目。演出时音乐音调悠杨、委婉动听,节奏明快、气氛热烈。与我们萍乡的傩及傩舞表演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雨,佛去了尘土、洗刷了污汁。让古的色彩又重现了原汁原色,依旧显现出古的风韵光华。雨中的古树林,显得那样的高大粗壮、包容古今、幽涵清静。虽为深秋,但林叶茂盛、色彩斑斓。在这里看不出秋的叶色,只有春夏的浓绿厚重。这是由一片参天大树组成的,足有数十亩的好大一片林子,乌江河环绕树林,环村公路穿林而过。

  绕村而过的乌江河,在雨中,自然多了一份清闲和蒙胧。河水源远流长、清澈如故。跨河的水泥乌江桥为古村平添了一份现代气息。我们昌雨跨过乌江河,来到相对高度只有三十米的小山包上,这里被誉为东华山观景亭。这是一处可以俯瞰流坑古村全貌的制高点。站在观景亭中俯瞰这雨中的千年古村,但见一片灰黑相间的房屋,错落有致、气势恢宏。雨中的乌江河蒙蒙胧胧如幻如觉与古村相依如故,形成了山环水抱之势。

  来到观景亭风雨刮不停,但风雨没能阻档我们拍摄古村全景的决心。依然我行我素地拉开架势,披上雨衣,撑起伞,拍下了这雨中蒙胧中的古村全景。在这里半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我们尽情地享受了古村风的劲吹、雨的亲睐。连那相机镜头也被风雨弄得招架不住,只好草草收场。

  带着迷蒙再次回到了古村的街巷之中。雨中的街巷也别有一番风味。湿漉漉的卵石路面被雨水冲洗得光彩照人、五彩滨纷。能读懂的人,分明能从中读出古今的故事来。街巷显得清冷,难见一个行人。然而我们可以想象着古村人置身先人造就的深宅大院的古居中,享受着古宅带来的冬暖夏凉,无风无雨的人伦之乐。

  我佩服我们祖先的聪慧,创造了极富民族特色的屋宇,让子孙享用千年不败。我有幸访问过几家古宅居民,他们显然过得不很富足,一切都是传承下来的。屋、床、桌、橙、柜、香案等等,让人置身古色古香中。但在这古旧的民居中,随便堆放的柴草似乎成了一大隐患,柴灶与这些易燃物仅一墙(板)之隔。我为古村的安全感到担心,于是很慎重地向主人指出了它的危险性。如遭遇小孩玩火,节日喜庆放边炮,都有可能引发火灾,导致古村的毁灭。但居民们习以为常,不足为怪,实在是古村的悲哀之处!

  雨中的巷道门搂也别有情趣。青砖黑瓦凸显古色古香的建筑风彩,走进这里仿佛置身于宋元明清的历史时代。要不是身背相机,真是晃若穿越了时空隧道,来到了那个远古的时代。导游董小姐的讲解,把我们从古村的沉思中唤醒。流坑村以规模宏大的传统建筑,风格独特的村落布局而闻名天下。古村规划于明代中叶,形成了七横一竖的街巷。巷道设置门搂;门楼之间以村墙连接围合的整体布局,保存至今别具一格堪称一绝。村中现存五百多幢建筑中:明清古建筑及遗址计260余处。建筑装饰质朴简洁、风格明快、工艺精湛。面积约七万多平方米。而且千百年来各类建筑基本保存完好,组群完整,街巷的古朴传统依旧大放光彩。

  当我们昌雨来到西街高处矗立的名闻遐尔的状元楼时,便感到古村的崇文习武的良好传统。应该说这个状元楼即是见证。这楼虽不高,只有两层,高不过十余米,但其含金量却高过万丈。沿着狭窄陡峭的楼梯上到二楼,感到了一座摇摇欲坠的古代名楼即将走到其生命的尽头。每走一步都感到搂房的震撼,但我们还是小心亦亦地走了一圈。楼上中间为堂,四周为廊,中间摆放着状元牌位,两边有联。堂的正面门廊上有我国古代著名理学名家朱熹亲笔书写的匾牌一“状元楼”几个大字,仍在尘旧中暗自发光。

  从状元楼出来,我们被引进了村里的文物陈列馆。这里收集和陈列了村中历代的一些珍贵古文物。有楹联、族谱、瓷扳画、香炉、寿屏、木雕、古兵器、衣冠图、官位匾等等。由此可见,流坑古村有着古老骄人的历史和高度发达的文明。宋代以董氏科第而勃兴,明代又以经营竹木商贸而再次繁荣。时至今日,古村的辉煌不再,只有透过这些文物、建筑才能感悟到它昔日的繁华与发达。

  古街巷有太多的内容,雨中的卵石路光滑透亮,历千年风雨依然如故。卵石路见证了历史,它承载着千百年来古村人匆匆的脚步。见证了村中发生的一切变故。见证了子民的荣耀、繁华和哀败。卵石路的坚顽是我国古人的创造。以致现代休闲地的建设时,亦学习古人之道,以卵石铺地,来进行脚疗按摩、强身健体。

  听说流坑村里有被誉为古村“圆明园”的大宗祠遗址时,我们异常兴奋。第二天一早,不等导游的到来,便在村人的指点下,在村西环村路之外找到了位于文馆旁边的大宗遗址。该遗址占地约数十亩,经历千百年,不知毁于何时、何原因?但从现存的残垣断壁,仍能想像出它当年的壮观与辉煌。五根高8米,直径0.7来的花岗岩石柱,高高地竖立在空旷的遗址中。傲视苍穹,仿佛在向天宇诉说什么?一对用红岩石雕琢的巨大石狮,镇守着大宗祠遗址门前,只可惜它除了保住自己外,竞眼睁睁地看着守护的家财破败消失。我们只能从石狮的神态中看出它的无奈和遗憾。

  流坑古村,就象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置身其中,不仅可以得到美的享受和文化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可以让人从中获得历史的启迪和对人生的思考。流坑古村不愧为中国的千古第一村!

  雨,陪伴着我们下了整整二天一夜,直到我们走时依然下个不停。天,仿佛在为古村目前的镜况而哭泣、而诉说?下午,我们终于拗不过那无休无止的雨,带着一丝迷惘和遗憾踏上了雨中的归途。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有话说

流坑

流坑村位于江西省抚州地区乐安县西南部,总面积3.61平方公里,全村820户,4290人,大都为董姓家族。该村始建于五代南唐升元年间(937—942年),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有宋以来,全村文武状元各1名,进士33名,举人78人..

您还可以看看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大家发现

为我发现

发现攻略
    发现微博
    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请直接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还没有新浪账号?

    立即注册
    X
    @明日香 提问中
    1/140
    此问题会同步到你的新浪微博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