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7日,星期日,天气晴朗
孩子去学校了,家里清静得很。
周六我陪客人去了一躺明月山,周日又难得“清闲”,驱车带着老婆出去没有目标的闲逛,信马由缰地开往一条通往安福的还没正式通车的公路,沿途经过一片深山,一路山清水秀,途中还有很多深藏山中的古迹,不觉中就进入安福县的境内,见有一叉道,标有去分宜县的路牌,想起了二十前刚参加工作时,曾去过的分宜严嵩洞,便驱车前往。
且说那分宜和严嵩(公元 1480~1567年),在我小时间就听过很多有关他的传说,因袁州宜春自古为吴、楚之地,分宜自1983年以前(现由新余市管辖),历史上都属袁州府或宜春的行政区域,宜春一带的民间流传着一句这样的俚语“十座石山九座空,一座不空出严嵩”。也流传着“分宜”地名的传说,说严嵩成为权倾一国首辅后,便想将自己家乡行政区域提格,也就是从宜春分离出来单独设县,当时的地方官员在执行时,取好一个“宜分”县名,意为从宜春分离出来的,报给严嵩审阅,严嵩不悦,心想我堂堂一朝之相的家乡怎么能低人一等呢,“宜分”显然比宜春有小一辈的意思在内,提起毛笔,在“宜分”两字之间划了一笔,将两个字换个位,变成 “分宜”,有与宜春平起平坐兄弟分家的意思在内。从自便有了“分宜县”的名字,分宜之名传承至今,但自网上查询,得知分宜县,成立于宋雍熙元年(984年 8月),早于严嵩的出相的年代,传说归传说,也未经考究,但说明一点,分宜历史与严嵩是分不开的。
说起明代内阁宰相严嵩,为相执政二十一年,在历史上虽名声不是太好,也许大多数人只知他是中国历史上为千夫所指的奸相之一,跟秦桧等人齐名,但他在江西,在如今的宜春,特别是分宜县,你可千万别说他是奸臣,否则你就会变成不受欢迎的人。
相传严嵩自幼聪颖好学,5岁在严氏祠启蒙,9岁入县学,10岁县试拔擢超群,19岁中举,25岁殿试中二甲进士,进入翰林院,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 1544年)九月,严嵩升任首辅,独揽国政,被称为“青词宰相”。严嵩的诗文在当时堪称一流。主要著作有《铃山堂集》、《铃山诗集》、《南宫奏议》、《历官表奏》、《直庐稿》、《难还稿》、《振秀集》、《山堂诗抄》等,还主编《宋史》,修《袁州府志》,创办钤麓书院,与严嵩同时代的文章大家李梦阳称“如今词章之子,翰林诸公,严惟中(严嵩字)为最”。
严嵩为家乡建设更是全力支持,功绩杰出,修画舫桥(位宜春城北门),捐建了分宜县城及万年桥、永济桥、肖家桥等(万年桥,为二一孔石桥,为江西省四大联拱石桥,严嵩在建桥牌上书记“以示无忘天子之恩,以仰祝万寿与天地相为无穷焉,此吾之志也”,该桥后因修建水库被浸,在枯水时节,还可以看到其遗址,我曾在前年拍摄其图片,足见当时的雄伟气势)。
说完分宜,表完严嵩,那山洞为何又叫严嵩洞呢。且听我慢慢话来。
严嵩洞,原名又叫洪阳洞,仙狐洞。相传早在东晋,有道教理论家葛洪和道家娄阳二人曾先生在这洞里修炼过,便取二人名字而名洞。(相传葛玄曾在宜春的清江县阁皂山修道成仙,现阁皂山垦殖场有他遗址,道教尊为葛仙翁,阁皂山为七十二福地之一)。为什么又叫严嵩洞,仙狐洞呢,相传出生在分宜县的严嵩年少时,常到附近一个石洞里去读书,他肚子饿了,让一只狐狸精相助了。狐狸精吐出一口珠给他吞下,就感到饱饱的了。后来这珠让严嵩一直吞到肚里了,他便变得很聪明,做了大官,为纪念严嵩给家乡带来的荣耀,当地人就把山洞称之为严嵩洞了。
说完典故,跟着进洞吧。按路边的提示来到洞前的进山口,见有山门,下车打听,此洞早已开发,要收门票了,叫来守卫,买上门票(十五元一张),虽是周未,也没见有游客,我与夫人自在地爬上几百级台梯,就到了洞口,洞口一石室,非常宽敞,石室中央立有一尊严嵩石像,石座中刻有严嵩生平,石像前摆了十来张小方桌,问管理员才知道,在夏天,有很多人到洞室中休闲打麻将,洞口石室后面有一个洞孔,钻过狭隘洞孔,洞中之洞,一个更大的石室,豁然旷广,可容千余人,设有舞厅于中央,洞顶如盖,悬挂的钟乳,如天际飘云,四壁叠石,险削嵯峨,有数根石柱顶洞,形态万千,穿过此石室,又见很多石仓、石阁、石磨、石钟之类景观,再往里走,大小石室有十几个,最后人工又修有一洞道直接与山的另一头的洞口(又称小洪阳洞)相连。
也许游人太少,没有钱投入,洞内灯火布置也不是太合理,仅仅是挂了一些彩色灯泡或灯管而以,没有射灯,色彩也不够细腻,在洞内边走边拍些图片,又没带三脚架,只好把相机阁放在地上,好辛苦拍了几十张图片,不知不觉就在洞内呆了近两个小时,此洞虽无法与前些日子去张家界的黄龙洞相比,也无法与以前我去探险的庄溪洞比,但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所以洞不在深,有史则名,一个山洞,与一代权相相关,与一方百姓荣耀相系,自是有特别之处,听说,分宜有一位严姓退休老师自费对严嵩的史评进行考究,历经数年,虽年过八旬,还是孜孜以求,严嵩洞的是分宜县的历史见证,在分宜百姓中自有其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
闲游一天,随笔一篇。今日寻古,来日见今。
新余市历史悠久。在市区东北部拾年山原始社会遗址出土的大量石器、陶器表明,远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